青岛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高效服务政府
来源:信息化建设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者:王书坚 

 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青岛实际,大力推行电子政务,促进高绩效服务型政府建设,形成了鲜明特色,取得了明显成效。200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门户网站——青岛政务网在全国地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中一直位居前五,其中2004年至2006连续三年蝉联第一。在2006年中国IT财富年会和首席信息官年会上,青岛市电子政务工程获“中国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就奖”,是14个获奖项目中唯一的地方党委和政府电子政务项目。

  一、以施政创新需求为导向,构建一体化技术支撑体系

  多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机关坚持实施以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公开政务、提高效能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管理创新,开展“创建高绩效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高效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建设,对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高层次的应用需求。为此。我们紧紧把握全球信息化的大趋势,把信息网络技术作为提升行政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按照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建设了高度一体化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初步形成由八个平台、五个中心、一套目录构成的“851”电子政务核心技术体系,成为全市机关共享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

  八个平台包括政务网络平台、安全支撑平台、公共服务门户平台、基础办公服务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流程管理服务平台、多媒体协作平台和知识管理服务平台。在八个平台基础上,发展形成了五个集中统一的功能中心,即应用服务中心、信息交换中心、政务数据中心、服务注册中心、认证授权中心,构建了全市机关统一的组织机构、人员角色、信息资源、应用服务资源、权限控制信息的管理服务目录体系。

  二、以联合办公、一站服务为目标,构筑大一统协同办公环境

  按照“内部一网式办公”支撑“对外一站式服务”的思路,青岛市在建设全市三级机关统一互联、具有近万用户政务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大型、综合、通用,多媒体、多功能一体化的基础办公平台——金宏电子政务集群系统,历时10年坚持不懈地在全市机关推广应用。目前,市委、市政府的公文、信息、督查、考核、会议、信访、接待、议案等各项业务全部实现网上处理;全市三级机关之间公文、信息全部实现网上传输;12个区市和80多个部门在同一网络平台上、使用同一软件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形成了全市大一统的一网式协同办公环境,促进了信息化条件下高绩效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是大幅降低行政成本。市级机关各部门利用金宏电子政务系统传输的公文、信息达每年240万件次,节约纸张近千万张,节省办公经费480多万元。

  二是显著提高行政效率和工作质量。通过三级网络、两级联动,各部门的公文、信息可在几秒钟内传递到所有的部门乃至乡镇、街道,并直接转入内部办理,使得过去需要几天到一个月才能完成流转的公文,现在只需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即可完成,而且使运转程序更加科学、规范。

  三是显著提高政府执行力。通过建设网上督查、网上考核系统,实现决策事项快速立项、分办、督办、反馈、汇总和多级联动办理,考核指标体系定制、分解下达、实时监控、反馈汇总快速准确完成,形成了更加科学的决策落实和绩效考核机制,提高政府执行力。

  四是推动联合办公和一站式服务。依托大一统的一网式办公环境,按照外网受理、专网办理、外网反馈、实时监控的模式,建成了政府在线、网上审批、大企业直通车、阳光信访、依申请公开等多项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系统,为优化政府服务、改善政务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构建 “一站式”公共服务体系

  早在1998年,青岛市就开通了市政府面向公众服务的门户网站——青岛政务网,并一直作为全市电子政务的重要抓手,倾力建设,形成了集一站式政务公开、一站式网上审批和一站式公众参与于一体的综合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整合资源推行一站式政务公开。2004年,青岛市政府开始实施网上政务公开信息大整合,形成了60多个部门“一站式”信息公开服务。2007年,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历时8个多月,依托办公专网和政府门户网站,建成了全市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指南和数据库,整合发布各类公开信息1.5万余条,彻底解决了传统方式下政务公开信息发布难、保存难、更新难、查询难的问题,实现了政府信息的一站式查询服务,提高了政务信息的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方便了人民群众。根据市委、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青岛政务网还开辟了政策解读和相关专题栏目,以方便群众理解、掌握市委、市政府重大政策,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二是统一平台推行一站式网上审批。青岛市政府2005年启动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工程并开始进行应用试点。2006年,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制发文件,要求按“全市统一、两级分建、分级集中、分布应用、一网式流转、一站式服务”的模式,推进全市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和应用。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市和区市两级网上审批平台全部建成,其中市和各区市均实现90%以上的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由于审批平台高度统一,一些事项已方便地实现了跨部门联合办理和市、区市两级联动办理。目前,青岛市正在建设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年底前投入使用后,将实现场地集中与网上统一相结合、现场联办与网上协同相结合的审批服务新机制。

  在推进网上审批的同时,我们还配套建设了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和考核系统,实现了市、区市审批事项的实时全程监控、预警纠错和绩效评估,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审批方式下行政监督手段缺失问题。

  三是整合政民沟通渠道实现一站式公众参与。青岛市按照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机制,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了集网上民愿受理、办理流程定制、办理结果反馈、结果满意度评价、办理情况统计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政府信箱系统(政府在线),建立了63个部门和12个区市政府“一站式”的与市民沟通和为民服务渠道,实现了市民咨询、求助、建议、批评、投诉网上统一受理、分办和反馈,并实现了对办理情况的实时监控和统计。彻底解决了部门对市民来信发而不收、收而不办、办而不公开的问题。2007年,“政府在线”共办理市民来信29202件。

  此外,政府门户网站还建立了“在线访谈”、“网上听证”、 “建议提案”、“行政效能投诉”等系统,2007年组织网上访谈17次,网上听证17次,全方位多领域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形成了畅通的政民交流体系,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了网络时代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同时也为党委和政府通过网络正确引导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实行集中统一体制和集约化发展模式,提高电子政务绩效

  青岛市电子政务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成了以集中统一为主要特点的集约化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级管理的“四统一分”管理体制为基础,以统一建网全市共用的GNSP网络运管模式和集中资源全市共享的GASP应用模式为主要内容,收到了低投入建设、大规模应用,低成本运行、高水平服务的成效。截至2007年底,青岛市通过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市电子政务办公室)这一全市统一的机构,利用已形成的技术资源,为80多个部门构建了内部办公系统和内部服务网站,为56个部门构建了公众服务网站,为46个部门提供统一的网上审批服务,为80多个部门提供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为60多个部门提供防病毒和系统漏洞修补等安全服务。集约化模式实现了各部门、各区市电子政务技术系统高度统一,有效规避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带来的风险,大大节约了资金投入。2001年以来,青岛市用于电子政务核心系统的投资约4000万元,但由于核心系统广泛为部门共享服务,已为部门节省一次性投资近2亿元,每年还可节省管理维护费近2000万元。更为重要的是,集约化模式有效地破解了“信息孤岛”难题,实现了各部门、各区市电子政务技术系统高度统一,形成了广泛的互联互通,为整合部门职能,发展网上联合办公,实现“一站式”服务创造了条件。。

  五、强化决策督查考核机制,确保电子政务健康发展

  青岛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是在集成化技术、集群化应用、集约化模式支撑下,整合各种行政资源实现的。这种模式的形成和资源整合的实现,靠的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行政督查机制。200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电子政务协调领导小组,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先后制发了20多个文件,推进电子政务工作,并决定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加挂电子政务办公室牌子,赋予其对全市电子政务进行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和技术支持职能。协调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会议,就电子政务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和重点工程进行研究和协调。(作者系中共青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