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摘要)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带头学习,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形成如下分析检查报告:
一、党的十六大以来,经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银川市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市委市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的方针政策,立足市情,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思路和举措,推动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确立了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的战略目标。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是银川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成果。“两个最适宜”已经成为全市上下共同的价值取向,成为引领银川发展的灵魂。二是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加快经济建设作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中之重。生产力布局逐步优化;优势特色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发展活力竞相迸发。2008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0亿元,与2002年相比(下同),年均递增1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5.8亿元,年均递增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500元、4650元,年均递增13.3%和8%。三是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科学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逐步确立;城乡“宜居性”显著提升;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四是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把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贯穿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整体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逐步加快;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共同发展格局基本确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五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断增强;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
二、影响和制约银川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其根源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不快
全市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提速阶段,发展的动力主要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源消耗,发展的目标更多的还是总量增长。
一是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投入不足,全市研究与发展经费(R&D)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创新型城市的标准差距较大。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创新成果少,成果转化率低,每十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低于西部12个城市平均水平。
二是人才力量薄弱。人才总量少,全市各类人才占总人口的比重处于西部地区较低水平。人才分布不均衡,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所占比例较高。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经济建设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和学科技术带头人、优秀企业家紧缺。人才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理工科专业少。一线科技人才不足。人才使用机制不健全,利用率不高,专业不对口、用非所长现象较为普遍。
三是资源支撑能力弱。全市探明煤炭储量已基本配置完。按照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的产业规模,煤炭资源已出现缺口,要靠外部资源输入才能保证。个别煤矿回采率低,弃采现象较严重。土地、水等资源都存在储量不足、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全市未利用土地中可用于工矿企业的建设用地不多。已开发土地投资强度不够。全市人均水资源为全国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较低。
四是环境压力大。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万元GDP综合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倍,随着以资源、能源大量消耗为基础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重点项目的陆续投产,万元GDP综合能耗短期内可能出现不降反升的局面。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任务较重,境内主要排水沟还存在劣V类水质问题。
(二)优势特色产业竞争力不强
一是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设施园艺、清真牛羊肉等产业急需的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整体上加工带动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不紧密。工业除发酵和生物制药、机械电器制造等产业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外,其它产业都缺乏具有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少。
二是产业集聚度低。优势特色产业总体上处于培育和起步阶段,产业集聚效应还没有形成。装备制造业虽然形成了拥有一定实力的主机制造企业,但缺乏成套能力,本地配套率较低。煤化工等以能源资源消耗为主的行业缺乏核心技术和完整的产业链,初加工产能过剩,产品单一。“三个中心一个目的地”的支撑基础还不够坚实,发育程度较低。
三是产业链定位层次较低。优势特色产业普遍存在科技创新能力弱、技术层次不高的问题,市场调查、产品设计、物流运输、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环节薄弱,处在产业链条中的较低层次,产业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
(三)城乡发展差距较大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2003~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与1998~2002年相比,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差距在缩小,但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还在继续。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乡村建设规划滞后,中心村布局不明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民享有公共服务的水平较低,城乡教育质量差距较大,乡镇(村)医疗条件较差、水平较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
三是农民进城安家落户滞后于城镇化进程。近10年,全市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同期城镇人口增加35.7万人,但农村人口只减少4.6万人。近5年,全市常住农业人口“农转非”中,82%是征地农民。城镇化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不是农民进城就业并安家落户。
四是在全国共存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上还存在特殊的“三元”结构。由于特殊的因素,全市有10个移民乡镇、逾12万人口。2007年,移民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收入间的比值为1:2.09:5.9,统筹城乡发展的复杂性增加、难度加大。
(四)改善民生的力度与群众的期待有较大差距
一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压力大。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失地农民就业等问题相互交织。未来3~5年,全市新增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每年约需8万个就业岗位,但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6万个左右。
二是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大班额”问题突出,城镇小学50%的班级班额超标。中小学校布局不够科学,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短缺,水平不高。农村教育质量相对较低,教师队伍还不稳定、素质亟待提高。
三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未根本解决。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乡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内部机制不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偏低。
四是社会保障水平还不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尚未实现全覆盖。对困难群体的救助体系尚不完善。有的征地拆迁补偿没有完全到位。群众对对今后生活的预期压力较大。
五是关系群众日常生活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
(五)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一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越位、缺位、错位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对较弱。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事业单位活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政务公开缺乏突破性进展,行政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是执法部门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执法效果和水平有待提高。司法机关“打官司难”、“执行难”等问题还未根本解决,行政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仍然存在,执法人员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是创业文化尚未真正培育和发展起来。支持和鼓励创业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创业服务水平较低。有的扶持创业的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兑现周期较长。生存型创业多,机会型创业少。 (六)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
一是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主要是有的决策调查论证不够充分,造成落实困难;在一些关键领域、重点课题上的研究不深;抓落实不够有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勇往直前的魄力不大,克服困难、创新突破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足。学习的自觉性、经常性、针对性还有欠缺,运用战略和创新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强,在总揽全局中突出重点、在统筹兼顾中协调推进的水平不够高。
二是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亟待提高。主要是领导水平、工作能力与时代的要求、事业的发展还有较大差距,运用科学发展观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享乐思想较为严重,消极腐败现象还一定程度地存在,违法违纪案件时有发生。
产生以上六个方面问题的根源,既有客观局限性和长期积淀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但更多是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等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深入深刻。对“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认识,还存在“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的片面理解,工作摆布上偏重于抓经济发展,对社会事业投入的精力不够。对“以人为本”的认识,较多的是从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去理解,对尊重人、关心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研究得不够,相应措施还没有跟上。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认识,较多的是考虑了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对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面考虑相对较少。在“统筹兼顾”的认识上,对如何促进各种利益关系相互协调;如何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如何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等诸多重大问题上,认识水平不够高,把握能力不够强。
二是思想解放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主要是计划经济观念还没有完全破除,等、靠的思想还比较严重,市场经济意识不够强;小富即安、小进既满的观念依旧存在,敢打必胜、追求卓越的意识不够强;因循守旧、随遇而安的观念还有存在,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封闭保守的思想还一定程度存在,“胸有四海、开放合作”的意识不够浓厚。
三是把握和运用规律的能力不强。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把握和运用规律的能力。从我们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看,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还不够强,对自然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及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不够深入,对重大现实问题缺乏一定的辩证思维,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缺乏前瞻性研究,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学发展能力的提高。
三、加快科学发展步伐,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市情的科学发展道路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是银川市加快科学发展的奋斗目标、实现路径和检验标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和成效,都要体现在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上。
(一)深入学习、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为加快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着力提高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把握水平,增强认识和把握规律的能力。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把学习和讨论紧密结合起来,深化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注重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运用,注重汲取经济、科技、法律、管理等知识,不断提高对自然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把握水平,进而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各项工作中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水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决策者和推动者,要学得更多更深一些。抓好今后两批学习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吃透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并在头脑中扎下根,成为开展工作的牢固理念。
(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按照“高度关注、坚定信心、化危为机、促进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尽可能发展得快一些,为自治区跨越式发展承担更多责任、作出更大贡献。
抢抓历史机遇,全力搞好项目建设。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央采取扩大内需政策的历史性机遇,把项目工作摆在重中之重,围绕国家资金投向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一批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大项目,积极主动地做好项目对接和申报工作,尽最大努力多立项、早开工、快建成,为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提供动力。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搞活金融。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建设支出,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投入。坚持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适度负债的发展策略,优化负债结构,加强负债管理。落实好搞活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充分利用好现有资产,使其转化为经济能力。
大力支持和鼓励创业。建立完善支持创业的政策扶持体系,积极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开展多层次创业培训,培育和发展创业文化。进一步明确各部门鼓励和支持创业的职能,建立科学的反映创业活动的考核体系。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使全市经济发展向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人才支撑、管理创新转变。
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工强市”方略。大力发展工业“一强五优”,推出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打造一批核心竞争能力强、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超50亿元的大企业。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整体素质提高,尽快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
切实提高企业(产业)竞争力。深入推进“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开展企业“诊断”咨询工作,在继续办好企业管理人员MBA核心课程培训班的基础上,举办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培训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深入推进“铸龙”工程,以提高本地加工配套能力为核心,在数控机床、风电设备、汽车、仪器仪表、电工电器、起重机械等领域加快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国内知名品牌。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积极利用城市中水,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重点,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体系。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投资和生产过快增长。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制定生态修复和建设的相关政策,探索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确保生态环境安全。把水、空气、土壤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环保专项治理,努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倡导和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加快建设创新型银川。围绕优势特色产业,确立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并以项目为载体,引进和培育人才,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科技服务体系,研发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有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和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扶持骨干企业建立高水平的技术中心,争取“一强五优”产业都能建立起必需的开放式实验室。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工作,力争进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行列。积极引进一批学术技术领军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其他紧缺急需人才。加大对本地基础和骨干人才的培养教育。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合理拉开收入分配档次,向优秀人才倾斜。
(四)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稳定和完善农村经营体制。长期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落实和维护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在“三个不得”基础上,引导农民依法自愿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
搞好农业区域化布局。围绕“两强多优”产业,建设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制定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引导特色农产品及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向优势区集聚。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促进粮食生产现代化。抓好农业标准化建设,注重培育农产品品牌。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及储运、销售,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小城镇集中。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继续推进奶产业“铸龙”工程的基础上,逐步推进设施园艺、清真牛羊肉等产业的“铸龙”工程。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促进科技人员到第一线开展服务,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兴办农技服务机构。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农业生产资料配送服务网络、农副产品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配送连锁经营网络、再生资源流通服务网络,搭建农村流通信息服务平台。 (五)加快发展服务业,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
以提高物流配送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为重点,推进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引导企业建立现代物流管理方式,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建设一批专业物流配送中心。抓好空港、陆港、物流港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全市、辐射周边、规范高效的综合物流体系。培育壮大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银川。
以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重点,推进区域性交通运输中心建设。抓住太中银铁路和青银高速公路建成的机遇,完善市域公路交通网络布局和结构,提高道路的通达深度和通行质量;推进集装箱运输系统、货运场站体系、货物集散中心等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路、铁路、航空等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协作和联运,发展规模化的交通运输产业及骨干企业,努力在全国东西干道运输体系中成为重要的节点。
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推进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吸引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来银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做大做强,积极发展新型金融机构。鼓励中介服务机构强强联合,积极引进外地知名中介服务企业。大力发展基础电信服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业、数字电视服务业等,实现它们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动”。构建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宁夏软件园、银川动漫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外包业务。
以打造“运动休闲城市”为重点,推进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充分发挥银川历史人文多彩、自然景观独特、气候条件宜人的优势,尽快编制银川市打造运动休闲城市的发展规划,制定发展运动休闲产业的政策措施,开发运动休闲项目,培育体现城市品格和形象的运动休闲文化,形成银川在全国独特的旅游优势。加快推进贺兰山旅游景区、黄河旅游景区建设,打造在全国乃至世界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景点。积极开拓旅游市场,努力塑造“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城市形象。
(六)统筹城乡发展,快速推进城镇化
把推进城镇化的重点逐步由加强城市建设转向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和安家落户。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围绕适宜居住和创业,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强化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引导、规范和控制功能。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小型绿地、广场等永久性开放空间。继续塑造“回族之乡、塞上湖城、西夏古都”三大特色,全面提升绿化、亮化、美化水平。正确处理市容与繁荣、适宜居住与适宜创业的关系,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村镇建设规划,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长远发展的规划范围,优化村庄布局,重点建设小城镇和中心村。抓好现有村镇的街巷整治、上下水改造及卫生管理,开展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力度,进一步打造“塞上江南新风貌”。
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及管理体制,制定鼓励和支持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健全农民就业信息网络,加快建立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就业能力。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规范用工行为,建立援助体系,重点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推动农民进城安家落户。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工进城落户。改变“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利”等现象,建立适合进城就业农民的社会保险制度基本框架。依法保障进城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探索以宅基地换住房的具体办法,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
(七)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科学发展活力
构建推动和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机构整合,完善机关内部“扁平化”管理体制,建立以政务大厅为综合平台的行政审批服务体系。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和完善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用人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稳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加快担保体系建设,着力推动企业上市。创新国有资产经营和投资方式,推动“铸龙”公司尽快运转起来。改进建设工程招投标办法,推行合理低价中标。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好农村综合改革,着力推动乡镇职能转变。
不断拓宽科学发展的外部空间。切实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坚持“近联、远引、外拓”的方针,完善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共同发展机制,增强区域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继续加大面向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的招商引资力度,有选择地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以发展清真食品、保健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为切入点,加强同穆斯林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提高招商实效。
(八)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为加快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努力扩大人民民主。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法定职能,以突出地方特色、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加强立法工作,加强人大的工作和法律监督。充分发挥协商式民主的作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着力提高实效性。重要工作和重大问题重视发挥人大、政协的职能,注意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
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抓好基层直接选举,提升城镇社区建设层次,探索农村社区建设路子。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 深入推进依法治市。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以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为目标,以案件流程为主线,抓住关键环节,把监督制约贯穿全过程,建立完善有效的政法机关内控机制。推进“五五”普法,加强法律服务工作。完善城乡治安防控体系,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依法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切实解决好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认真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上取得突破。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抓好各方面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工作。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鼓足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实施道德建设工程,扎实推进“诚信银川”建设。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宣传文化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
拓展城市文化内涵。继续锤炼“包容、诚信、自强、创新”的城市品格,营造“胸有四海、信立八方、尊重规则、善待竞争”的发展氛围,倡导“团结拼搏、务实创新、只争朝夕、追求卓越”的创业精神,树立“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城市形象。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推动《月上贺兰》在国内外的巡演。
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开展市民素质教育活动,建立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文化艺术中心、览山景观剧场等文化设施,策划和组织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继续打造“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
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创作具有时代气息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学精品,创办在国内具有知名度的精品节目、栏目,积极争取全国性的文体活动在银川开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培育具有较强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文化企业。正确应对文化多样化发展趋势,积极吸收优秀文化成果,加强对文化市场特别是互联网的管理。
大力开展对外宣传。让国内外各界人士充分认识、了解和关注银川,迅速扩大银川的知名度。
(十)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切实帮助城镇困难群体、失地农民及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就业。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认真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倾斜,重点解决好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及师资配备不均衡造成的问题,特别是“大班额”问题。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投入体制,建成银川市职业教育中心。鼓励发展民办教育,重视发展特殊教育。
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健全和落实药品“三统一”制度。实质性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打造食品安全先进城市。把好食品市场准入关,适当提高食品进入市场的门槛,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强化食品安全执法。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通过两三年的努力,使银川市在食品安全的主要指标上达到并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建立和完善困难群众救助体系。
构建住房保障制度体系。建设限价商品房,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完善廉租住房制度,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大力推进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发建设满足创业者和农民进城安家落户需求的住房,努力改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条件。
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加强移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培训、社会事业发展及社会扶贫工作。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防灾救灾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防灾减灾机制,提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
(十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加强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一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带头解放思想,紧跟时代步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银川的实际,不断创新思想观念、发展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集中精力抓好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二是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完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在决策过程中注意更多地直接地听取群众的意见。三是加大执行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强化责任分工。健全督促检查机制,实行“暗访式”检查。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改进文风会风,集中精力谋发展、解难题、抓落实、促成效。四是加快推进“诚信政府”建设。加大政策兑现力度,建立健全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诚信机关评价体系。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地讲诚信,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机制。一是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改进考核的方式方法,发挥好第三方评价的作用,重点看工作实效、看群众满意程度。二是完善干部实绩考核机制。提高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并加大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切实体现优升劣降的原则,体现更加鲜明的想干事、能科学地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用人导向。三是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扩大民主测评的范围,加强民意调查和实绩分析。通过完善这些考核机制,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的政绩观。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坚持开展“党建月”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促进党内生活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增强农村及街道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带领群众科学发展的能力。完善党务公开制度。
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深入基层和群众。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推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将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好地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抓住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将“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