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科学发展的“广州模式”
来源:广州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者: 王永平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广州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以来,广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励精图治,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埋头苦干,走上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初步形成了广州发展模式,即科学发展的“广州模式”。它是中国众多发展模式中一个富有广州特色的发展模式。虽然这一模式目前还不够完善,但是它为进一步推动广州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广州模式”在实践中取得的主要成就

  发展模式是发展道路、发展战略目标、实现形式的统一体。广州模式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的。它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在广州的成功实践。

  ——经济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发展。根据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78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是43.09亿元,2007年达到7109.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了45.6倍,年均增长14.2%。广州经济的增长速度,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居于前列。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广州地区生产总值每年以1000亿元的速度增长,预计2008年将达到8000亿元。

  从1978年到2007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3%。2007年达到71808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21.4倍。在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财政收入迅速提高。1978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为13.65亿元,2007年达到523.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07年比1978年增长了37.4倍,1979年~2007年年均增长13.4%。

  ——社会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广州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老城区教育综合改造工程和示范性高中建设成效显著,广州大学城建设奇迹般建成,“麻雀学校”得到改造,示范性高中建设成效明显。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广州市已经成为全省教育强市。

  ——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明显增强,涌现了一大批高新科技企业。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文化事业繁荣兴旺,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新闻出版事业飞速发展,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数量大幅增长,档次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覆盖全市的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形成。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成功地举办了第六届和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以及第八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举办了许多国际性重要体育比赛。成功申办2010年亚运会,各项筹备工作正紧张有序地展开。

  ——城市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城市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由1978年的160平方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800多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形成了现代化中心城市的交通主骨架。新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国内机场第二位,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居国内港口第三位,地铁通车里程在全国名列前茅。信息网络建设快速推进,广州已经成为全国互联网三大交换中心,是三大国际电信出入口之一。制定和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发展战略,基本上形成了城市中心区、城市副中心、卫星城、小城镇的多层次城市发展格局。近年来,广州荣膺“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还荣获“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此外,还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的改善。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46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49.8倍,1979年~2007年年均增长1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249.80元,增长到2007年的8612.84元,年均增长13.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78年的5.67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589.51亿元,年均增长26.8%。2007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由1978年的3.82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由1978年的6.84平方米增加到38.54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全市所有镇、村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正在逐步展开。

  “广州模式”的突出特点

  科学发展的广州模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立足广州市情,突出广州特色,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其突出特点如下:

  ——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强经济建设。广州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东、南、中、北片区各具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基本成型,经济发展的效益较高和速度很快。广州所有制结构大体是3∶3∶3,即国有和国有控股、三资、民营经济各占1/3。广州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三二一”产业布局已经形成,第三产业在广州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超过58%,成为推动区域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广交会、留交会等国际贸易和交流平台,发挥了面向海内外、服务全中国的重要作用。以汽车、石化和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培植和增加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全面建立广州现代产业体系。开发区、黄埔区和增城新塘发展成为东部工业区,南沙地区大力发展石化、冶金、港口物流和高新技术等产业,花都和从化组团发展航空物流、汽车和生态产业,广州产业布局得到优化,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得以发挥。

  ——以实施依法治市战略为重点加强政治建设。广州积极实施依法治市战略,坚持经济建设与民主法治建设同步推进,较早推动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较早推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较早尝试推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较早探索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较早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广州作为率先启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地区之一,其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分不开的。广州开办了全国最早的“市长专邮”,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反映公民意愿的——广州社情民意中心,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大型政论性公开论坛——“羊城论坛”。这些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创新举动,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

  ——以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广州积极实施富民强市战略,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更加注重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形成“富民优先、民生为重”政策导向。全面实施“惠民66条”及17条补充政策,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制定出台了《广州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建立了政府对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补偿机制和大型医院对口帮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度。大力整治社会治安,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较早建立,日臻完善,对人力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较早探索并建立起“五道保障线”,基本形成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以增强城市竞争实力为重点建设宜居城市。广州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较早提出建设“两个适宜”的城市发展战略,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形成了陆、海、空、地、水五路的交通网络体系,城市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显著增强,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框架初步形成。广州还在全国大城市率先以“概念规划”的理念制定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把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用地、交通和生态三大关键内容确定下来,同时为后人留足发展空间。“大广州”的新规划“山、水、城、田、海”,定位清晰,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大都市,呼之欲出。

  ——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践赋予了党的建设的广州特色。广州市委始终坚持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为检验标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调整和完善党建工作思路和领导方法,影响和带领人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全面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探索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广州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虽然“广州模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这只是一种初步的、正在发展的模式,也是一种开放的需要不断完善的模式。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不断完善“广州模式”要正视面临的问题,市委、市政府清醒地看到,总体上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根本突破;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还应当看到,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国际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断加深。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实现科学发展的难度明显加大,因此,对广州创新发展模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同时,要树立信心,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广州模式”。对此,朱小丹同志在广州市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不断实现广州在科学发展道路上的新跨越。”

  不断完善“广州模式”,需要努力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根本指针。为此,紧密联系广州实际,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广州。改革要有新举措,发展要有新思路,各项事业都要有新进展。要抓住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契机,把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认识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对科学发展观,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不断完善“广州模式”,需要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广州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千方百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拿出更多更好的拳头产品。二是不断壮大支柱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是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四是努力提升城乡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广州的集聚力与辐射力。五是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不断完善“广州模式”,需要努力提高广州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应当认真学习国内先进城市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经验,研究借鉴国外发达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有益做法。从广州的实际出发,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宜居城市。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在党,即关键在于提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这样说,广州能否全面实现科学发展,取决于能否吸引和凝聚更多的人才,取决于能否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人才,取决于能否更有效地使用和激励更多的人。

  (作者是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