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支付16元,你就可以核查一次他人的身份证号码、年龄、户籍、照片等身份信息?在公安部5元查身份证信息推出一天就因为各种质疑声被叫停后,有市民向记者反映,在深圳一家公司的网站上,任何人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每次支付16元,输入姓名及身份证号码,就可以任意调取他人的身份信息。
该公司有关人员代表公司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这项业务收费符合有关方面的规定,身份核查并不涉及个人信息的泄露。然而这一解释并不被接受,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机关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深圳律师宋祖德认为,这也就意味着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公开公民个人信息是违法的。
个人身份信息一查即知。
市民反映
花16元就能核查他人身份信息
最近,市民周先生在了解自己信用记录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鹏某征信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鹏某征信网上,居然可以通过付费,随意核查他人身份信息。
据周先生说,该网站提供个人身份核查服务,任何人只要在网站上注册一个虚拟账号,就可以付费购买这种服务。收费标准是20元,但注册的会员实行优惠价16元。具体操作就是将你希望核查的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输入该网站的核查系统,系统就会返回结果,结果中除了有被核查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曾用名、出生日期、户籍所在城市及区县等户籍信息之外,还有被核查人在公安系统登记的照片。
结果中虽然没有被核查人的婚姻状况、家庭住址等更为隐私的个人信息,但周先生还是觉得有些纳闷:警察都不能随随便便查我的身份证,这个公司却把我的身份信息拿过来让人查询,还用来盈利?“如果我的个人信息被查询了100次,这个公司收入1600元,能分给我一些吗?”周先生质疑说。
周先生还提出,身份证号码应用广泛,如果有居心不良的人拿着我们的身份证号码及姓名,通过这种方式知道了我们的其他信息及照片,制作假的身份证,加上身份证上的照片往往由于年代久远,与本人对照有难度,假身份证不就可以“以假乱真”了吗?
记者调查
通过付费可随意查询他人身份信息
按照市民周先生提供的情况,记者也在中国鹏某征信网上进行了注册,并订购了个人信用报告和个人身份核查两种产品。个人信用报告需要3个工作日才能生成,且限定只能本人购买,而个人身份核查则没有限制。
记者订购了本人的个人身份查询后,次日上午,该公司一位姓肖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提醒记者,由于记者同时申请了个人信用报告金融版,那里面已经有个人身份核查的信息,所以不需要再花钱核查自己的身份信息,而是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核查别人的身份信息。
记者随即经同事允许查询了他的身份信息,证实了该工作人员及周先生的说法——该网站可以通过付费,随意查询他人身份信息。
记者还注意到,中国鹏某征信网号称“做中国最好的信用网”,版权归属及营运是鹏某征信有限公司。该公司被委托建立“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系统”。有关部门批复其开办个人信用及评级的业务,范围是个人信用征信业务、个人信用评级业务、信用调查、信息决策及咨询,个人信用风险管理业务、承接个人信用征信项目的开发,并不包括个人身份核查。
该网站的介绍中,个人身份核查的数据来自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核查人通过本网站向‘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系统’输入被核查人的姓名、公民身份号码两项数据,系统将提供的数据与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核查,并返回核查结果,其中照片返回率与系统中的照片采集率一致。”
三点质疑
1个人信息被拿来牟利?
公安部门掌握的公民个人身份信息是为了公共管理的需要,也并非完全不能公开。然而,企业通过某种渠道获取这类信息并通过收费方式向他人公开是否可以呢?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机关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深圳律师宋祖德认为,这也就意味着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公开公民个人信息是违法的。
据了解,公安部去年11月7日也曾在网站上推出了个人身份信息核查服务,输入他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及自己的手机号,就可以知道他们身份真假。这项服务通过手机收费5元。
然而,此举一出即引发大讨论。公安部自述,此网上自助服务是一项便民服务,可以有效打击利用假居民身份证进行的不法活动,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然而,公众却认为此举有政府借机牟利之嫌。有意思的是,该服务在开通第二天就中止了,说法是,“中心系统正在完善,暂停网上自助身份信息核查服务”。
针对鹏某征信公司收费16元核查他人信息业务,该公司古姓负责人认为,公司是商业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收取费用无可厚非,且公司所有的收费都是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合乎有关规范。
2此类查询是否侵犯隐私?
比公安部推出的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更进一步的是,公安部的身份查询服务只是做一个比对,返回的信息是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是否一致,而鹏某征信网上返回的信息则是被核查人的具体信息,如出生日期、户籍所在地、原始发证地区、照片等。
鹏某征信网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他们目前返回的这些信息是不是个人隐私有待认定。有关人员说,我国现在尚无一部个人隐私保护法,没有明确什么是隐私,如果身份证号码是隐私,那么它被个人泄露导致的后果也应该是由个人承担,跟公司的系统没有关系。
该人员进一步声明,设置个人身份核查实际上正是出于保护被核查人利益的考虑。目前个人身份被他人冒用的情况比较普遍,一旦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被他人冒用做假证,去银行办理贷款等,将会给被冒用人带来巨大的麻烦和不小的经济损失。反倒通过身份信息核查这种方式,银行等有关方面在办理业务时可以有效核查办理人身份,从而保护了被冒用人的利益。
实际上,我国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居民身份证法》中规定,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因制作、发放、查验、扣押居民身份证而知悉的公民的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警察也只有在四种情形下才可以查验公民身份证,据此,中国行政法研究会副会长姜明安认为只要出点钱就能看,这违反了居民身份证法。此外,他认为这些信息中,如出生日期应该是个人隐私。
3核查是否需要经过本人同意?
在公安部网站的查询服务中止之后,一家名为“身份网”的网站仍在进行这5元收费核查身份服务。不过,在查询身份信息之前,该网站有一个声明是必须要核查人接受的。
声明中说:“在使用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时,请确保被核查人已授权您对其身份信息进行核查,且已提交了包含其身份号码、姓名和照片等信息的身份证明文件(如:居民身份证);未经被核查人允许,不得将被核查人照片下载、保存、打印或作任何其他用途,否则,由此带来的一切法律责任均由您承担。”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周庆山认为,身份信息是重要的个人信息,个人对个人信息应有一定的控制权。身份信息的使用应尊重个人的许可,个人信息的公布、发布,应经个人的许可。所以,其他人或机构如果要查询,要先经本人的同意。除非像国家安全机关、公检法机关等法律授权的部门,可未经当事人允许直接查询。
记者发现,在鹏某征信网上核查他人信息不需要这么复杂。只要在该网站上注册,就可以通过付费,核查他人身份信息。不仅核查是否经过被核查人的许可无从谈起,对核查人的行为也没有规范。
对此,鹏某征信公司有关人员认为,他们只是进行核查,不是查询,这两者完全不同。如果是查询,没有经过本人的允许是不可以。“但我们只是提供核查,核查人已经知道您叫什么 、身份证号码是多少,不管是通过什么途径,是您本人或是第三方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