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2日在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甘肃省省长 徐守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省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的重大部署,全力抗击“5·12”特大地震、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及时有效地处置婴幼儿问题奶粉等突发事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考验,按照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奋力开拓,狠抓落实,实现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100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0亿元,增长19%;外贸进出口总额61.6亿美元,增长12%;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64.9亿元,增长38.8%。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70.9亿元,增长20.2%;财政支出实现965.4亿元,增长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分别增长10%、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8.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人口自然增长率6.5‰。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一、全力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果。“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破坏我省10个市州、70个县市区,其中烈度在Ⅵ度以上的8个市州、44个县市区。因灾死亡370人,受伤10274人,居民住房、基础设施和工农业生产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617.7亿元。灾情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我省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国家各部委积极调拨救灾物资和资金,兄弟省市区、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大力援助。省委、省政府紧急行动,沉着应对,举全省之力抗震救灾;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直接协调指挥,高效运作;驻甘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冲锋在前,承担了急难险重任务;灾区广大干部群众不屈不挠,奋起自救;全省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在转入恢复重建阶段后,及时编制了专项规划方案,落实中央财政灾后重建基金289亿元、特殊党费10亿元、深圳市援建资金27亿元,接受红十字会、国际友人、华人华侨以及社会各界捐助资金47.5亿元,争取世行优惠紧急贷款2亿美元,金融机构发放贷款144亿元。把农村受灾群众住房放在灾后重建的首要位置,共完成投资85.6亿元,65%的重建户开工建设。已竣工21.8万户,占重建总户数的57%。32.6万维修户已有97%完工。通过搭建活动板房、发放棉帐篷、补贴取暖费等措施,基本保证了灾区群众安全过冬。积极推进灾区道路、电力、通信、供水、学校、医院等生命线工程和基础设施恢复建设进度,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扩大劳务输出和就业援助,保证了群众基本生产生活。
二、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财政用于支农投入172.4亿元,比上年增加33.6亿元。启动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六大行动”。大力推广农业增产增效先进适用技术,全膜双垄沟播达到289万亩。马铃薯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2500万亩,增加60万亩。预计,粮食总产量实现877万吨,增长6%,创历史最高水平。肉类总产量81.2万吨,增长5.3%。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解决了106万人的饮水安全,建成户用沼气15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4万公里。培训农民215万人,输转425.9万人,创收256.4亿元。实施了590个村的整村推进和14个县的连片开发扶贫项目,易地扶贫搬迁7.5万人。首批10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顺利完成任务。
三、扎实推进工业强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制定实施新的重大政策措施,加大了支持力度。石化、有色、冶金、电力、建材等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进展顺利,酒钢150万吨碳钢冷轧项目土建工程完工,蓝星公司20万吨甲醇建成投产。庆阳石化300万吨改扩建、连铝环保节能技改工程和金川公司1.5万吨海绵钛等项目开工建设。继续推进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加快风力发电机及输变电设备等产品研制和产业化,推动了机械、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加强煤电油运保障,烟草、煤炭、建材、医药、食品工业增速加快。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130亿元,增长10.5%。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通过国家评审,建成了21个污染减排重点项目。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万元GDP能耗下降4.5%,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下降2%、1.5%。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新开工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比上年增加208个,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是近年来最高的一年。兰渝、西平、天平铁路开工建设,兰青铁路二线建成通车。宝鸡至天水、平凉至定西、康家崖至临夏高速公路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兰州南山路工程正式启动。天水军民合用机场投入运营。九甸峡水利枢纽、炳灵等水电站实现预定机组投产,柴家峡水电站竣工,新增水电装机80万千瓦。永昌电厂“以大代小”热电联产工程开工。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景泰兴泉等风电项目建成投产,新增风电装机34万千瓦。引洮供水一期、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建成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138项,治理水土流失2009平方公里,兴修梯田64万亩,造林216.2万亩。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积极进展,环境质量改善。
五、加强财政金融工作,支持发展力度加大。积极推进财政改革,财政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高,支出的时效性、均衡性明显增强。坚持依法治税,狠抓税收征管,加强了非税收入管理使用和监督,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较好地保障了农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企业改革等重点支出的需要。全年中央各类补助资金达到739亿元,比上年增加226亿元。各级财政当年均实现了收支平衡,预计可消化历年赤字4亿元左右,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745.7亿元,比年初增加983.2亿元,增长26.1%。各项贷款余额2768.4亿元,比年初增加454.4亿元,增长18.6%。省级保险公司达到19个,全省上市公司达到21个,地方金融业健康发展。
六、贯彻扩大内需政策,积极应对金融危机。面对国内外市场环境突变带来的严峻挑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十项措施,全力申报中央投资项目,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争取到新增投资37.4亿元。及时制定实施了支持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16条政策和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意见、省长金融奖励基金管理办法。组织银行和担保公司与250多个企业就111个重点项目签订贷款合同和协议,总额达1371.5亿元;农行省分行与14个市州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三年投放贷款1385亿元。制定实施了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8条政策措施,保持了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
七、着力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承诺为民办的“14件实事”,除陇南、甘南部分建设项目纳入灾后重建计划统一调整建设外,其他均已完成。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25.6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7万人。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全部免费,为56万名贫困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4.2亿元,为5.8万名城市低保和残疾人家庭学生发放了免费教科书。完成了卓尼、和政、广河3县“两基”攻坚任务,全省“两基”达标县达到82个,人口覆盖96.8%。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率达到50.7%,提高了11.7个百分点。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工作进展顺利。登记省级科技成果788项,专利申请量1980件。社会保障资金投入达到36亿元,增长50.6%,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20万人、249万人、163万人和109万人。扩大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分别达到72.7万人、161.6万人。城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新农合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80元,参合率达到93.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9.7万人,参保率达到88%。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廉租房保障11万户。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继续保持了低生育水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和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有序推进,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4000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以新排舞剧《丝路花雨》为代表的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广播电视传输覆盖能力提升。奥运火炬传递顺利圆满,我省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第六届农运会上取得了较好成绩,成功举办了甘肃省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新闻出版、文史、参事、地方志、档案、气象、测绘、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就。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八、不断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入,省属企业政策性破产重组工作稳步推进,白银公司与中信集团、华亭煤业与华能集团合作顺利。农村综合改革、农信社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水管体制、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以岗位设置管理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和新疆的合作,与铁道部、水利部等部委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招行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浦发银行兰州分行等正式开业。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国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00个,到位资金260亿元。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0家,实际吸收外商投资8044万美元,利用国外贷款2.8亿美元。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继续扩大,执行多双边无偿援助项目35个。缔结友好城市达到40对,荣获“中国国际友好城市特别贡献奖”。
九、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达到100%。推进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完成了16部地方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的制定工作。努力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强化了应急管理和督查工作,电子政务建设有序推进。注重解决疑难问题和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信访工作继续加强,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较好解决。坚持廉洁自律,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力度,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积极推进了村务、厂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双拥工作、民兵预备役建设取得新成绩。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重点整治,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了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果断处置了“3·14”甘南不稳定事件,妥善处置了陇南“11·17”群体性事件,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了诸多重大挑战和考验,尤其是在国际经济环境迅速恶化、省内困难明显增多的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的确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委总揽全局、正确决策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驻甘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劳动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甘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在甘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甘肃发展的兄弟省区市,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又出现了新的困难,政府工作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经济增速减缓。预计生产总值增速下降1.8个百分点。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重,经济发展的压力加大。二是工业效益严重下滑。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支柱产业效益大幅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下降60%左右,主体税种收入持续走低,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三是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两高一资”特征明显,增长方式粗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民间投资和利用外资比重低,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滞后,多元化发展格局尚未形成。四是制约农民增收问题突出。重特大自然灾害对农村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农资涨价、农产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冲减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效应。农村贫困面大,因灾返贫问题严重。五是就业矛盾突出。农民工返乡,部分企业减少用工,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增加,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六是价格上涨负面效应明显。居民消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高于年初预期目标3.5个百分点。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涨幅较大,影响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尤其是对城乡中低收入群体影响较大。七是社会利益矛盾凸显。城镇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用、国有企业改革、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中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教训深刻。八是政府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方式亟须改革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需要加强。少数公务员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省政府将强化措施,认真扎实地逐步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
做好今年的工作,对确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至关重要。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扩大内需政策,以保持增长、扩大内需、强化基础、调整结构、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主线,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推进社会发展和民生工程,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工业强省和科教兴省战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服务业,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11%,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一方面突出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压力;突出面临外部需求显著减少,优势支柱产业竞争更为激烈的压力;突出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要求更为迫切的压力。另一方面,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省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优势支柱产业规模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投资和消费蕴藏着巨大的潜力。特别是中央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为我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民生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发扬甘肃精神,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和目标,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突出重点,全力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投资规模。把扩大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坚持发展抓项目,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准确把握投资重点,完善项目工作机制。超前谋划一批有利于长远发展的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和风电、火电、核电、矿产资源开发与主导产业链延伸等重大项目,做好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储备。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努力扩大投资规模,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加快在建项目进度,争取开工一批新的重大项目,确保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一是加快交通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方面:抓好平凉至定西、天水至定西、武都至罐子沟、永登至古浪、康家崖至临夏、西峰至长庆桥至凤翔路口、金昌至永昌等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瓜州至星星峡高速公路和敦煌至当金山二级公路。争取开工建设营盘水至双塔、雷家角至西峰等高速公路。铁路方面:加快兰渝、西平、天平铁路建设。开工建设兰新线嘉峪关至红柳河段电气化改造、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成都至兰州和惠农至兰州铁路二线、干塘至武威南铁路二线、宝鸡至兰州铁路客运专线等项目。民航方面:完成嘉峪关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开工兰州中川、庆阳、敦煌机场改扩建工程和新建金昌机场。管道运输方面:加快兰州至郑州至长沙成品油管道、“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兰州商品原油储备库、西部管道永登油库管道、涩宁兰复线、兰州至天水天然气管线等工程。城镇基础设施方面:完成西峰、定西、平凉等城市集中供热及武威、平凉等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和重点镇道路排水工程。推进7个市州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和一批县城污水、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亚行贷款兰州城市交通项目,加快缺水县城供水工程建设。
二是积极推进基础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煤炭方面:完成民勤红沙岗一号井建设任务。开工建设红沙岗二号井和23个国有煤矿的安全改造工程。争取尽早实施宁正煤田矿区总体建设规划。电力电网方面:加快在建项目,永昌电厂“上大压小”项目建成投产,抓好黄河河口、乌金峡等在建水电站建设。积极争取前期工作充分、具备开工条件的火电项目取得国家核准,并早日开工建设。全面开工建设750千伏永登—瓜州输变电工程和酒泉风电基地“十一五”风电场升压站项目,继续实施全省城乡电网完善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清洁能源方面:争取国家尽早核准建设瓜州风电设备本地化项目和酒泉风电基地首批380万千瓦风电场工程,开工建设敦煌10兆瓦并网型光伏发电示范试点项目。
三是加大重大水利工程和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加快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引洮供水一期等工程建设,推进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项目。开工盐环定扬黄续建、2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推进11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100万亩、三北四期等重点防护林工程150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120万亩,启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野生动植物等生态建设,推动敦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二、发挥工业主体作用,切实提高质量和效益。把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紧紧抓住国家振兴十大产业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优势支柱产业升级。重点推进钢铁、有色、石化、装备制造等骨干企业的发展,启动建设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加快兰州石化550万吨常减压装置、庆化300万吨改扩建项目、西北铝板带箔和兰铝、连铝节能降耗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启动实施金川公司精密铜镍合金等一批产业链延伸项目,重点推进阳山金矿、张掖钨钼矿等项目建设。狠抓资源开发管理创新,引导省内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开发向大企业集团聚集,加强矿山、冶炼企业整合,推进资源深度开发转化。建立省级地质勘探基金,加快重点成矿区带和战略性矿产勘探。
二是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建设创新型甘肃行动纲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创新型领军人才培养,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自主创新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搞好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推进风电产业开发,突出抓好风电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集成。加强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重点产业的技术攻关,着力支持有色金属、钢铁等行业的新材料和新产品研发,鼓励支持装备制造领域关键零部件和制造工艺攻关,扎实推进跨行业、跨领域的集成创新。积极推进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和金昌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抓好兰州生物产业基地培育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
三是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支持白银等资源型城市转型。实施酒钢矿渣综合利用工程等160个重点循环经济项目。加强对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的178户用能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快列入国家财政节能奖励的76个节能改造项目建设进度。对单位产品能耗超过限额标准的用能企业实行限期整改。加大建筑、交通运输、商业民用以及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力度。加快淘汰炼铁、铁合金、电石、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组织实施好兰州热电公司脱硫工程等8个二氧化硫减排项目,完成平凉宝马纸业废水处理等36个重点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做好兰州等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抓紧实施兰州石化公司烟气脱硫等重点污染源治理、银光公司酸雾治理项目。加快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支持兰州城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探索建立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深化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排污等价格和收费改革工作。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进一步做好黄河、泾河、渭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水管体制和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5.2%,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控制在52.3万吨和16.9万吨以内。
四是加强工业运行的协调服务。落实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工业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扭转效益下滑局面。科学配置煤电油运气等重要生产要素,加强铁路运力协调,衔接落实新疆等省外煤炭资源,确保电力工业平稳运行。建立提高农资直补与化肥价格联动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对农资产品生产、运销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农资企业加快发展。
三、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推进新农村建设。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深入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公共服务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扩大农业产业链的就业容量,扩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就业容量,扩大农村二三产业就业容量,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组织化程度,拓宽劳务渠道,拓展农民就近就业和增收空间。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全年农民工技能培训达到33万人,输转劳务450万人,创劳务收入330亿元。
二是促进粮食持续增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突出玉米和马铃薯两大高产作物,兼顾小麦和小杂粮,实施旱作农业新增粮食示范工程。继续把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作为促进旱作农业发展的革命性措施,在旱作农业区41个县推广500万亩。
三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发展草食畜、果蔬、中药材、制种、酿酒原料等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新增特色优势作物面积60万亩以上。着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大力发展以肉牛、肉羊和奶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精深加工业的发展,增强品牌意识,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大型龙头企业,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仓储设施建设,拓宽市场空间。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
四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针对国家提高贫困线标准后,扶贫开发任务更为艰巨的新形势,调整完善思路,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加大扶贫投入,改革资金使用管理,稳步推进扶贫开发。完善实施500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加大连片开发工作力度,实施易地搬迁5万人以上。加快贫困地区农村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支持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发展。
五是启动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重点抓好兰州、嘉峪关、金昌3个市和其他市州各选择1个县的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坚持把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与推动全面工作相结合,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突出生产发展,切实加快农田基本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农村基础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村庄整治和农村“六小”工程建设进度,整治村容村貌,推进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制定乡镇、村庄规划,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加快小城镇建设。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消费拉动。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服务业引导资金投入,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兴服务业,拓宽消费领域,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努力扩大城乡消费。完善促进合理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积极开拓农村市场,落实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置农机具、农用车、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组织“家电下乡”活动。推进便民服务进家庭、便民商业进社区工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社区服务。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旅游、健身等新型消费。积极发展大型超市、配送中心等新兴业态,发展电子商务,推行连锁经营、营销代理等营销方式。
二是完善城乡市场体系。继续推进县乡集贸市场“退市还路”和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在重点销区和产区加快大宗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继续实施县乡农村集贸市场改造、“万村千乡市场”、“邮政服务三农”和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新建和改造一批农村商品配送中心,搞活农产品流通。落实好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推动大型连锁企业到农村建立网点。
三是集中发展现代物流业。进一步放开经营,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现代物流业,形成以兰州为中心、覆盖全省、辐射西北的多层次多功能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积极拓展省际和区域市场,依托我省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加强省际的经济联系,扩大市场规模。以兰州东部物流基地、陆港物流园和甘肃会展中心为重点,加快推进兰州商贸中心建设,建设天水、陇西、张掖、平凉、武威、酒嘉物流中心(园区)。整合内外经贸、民航、铁路、邮政、公路等行业的物流资源,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的联系和沟通,提高物流业现代化水平。
四是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和旅游产业。通过规范调整、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鼓励发展咨询、评估、会计、审计、投资、公证、法律、设计、市场营销等中介服务机构。培育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和法律监督,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和社会服务作用。充分发掘整合旅游资源,培育精品线路,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和市场开发力度,加快重点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发展环境,搞好县域旅游产业示范县试点,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促进旅游产业较快发展。
五、全面推进灾后重建,基本完成灾民建房任务。落实灾后重建规划,明确项目建设的优先领域和建设时序,保证重点,合理制定重建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启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年内全面完成灾民建房任务。优先实施灾区群众饮水、道路、就医、上学等基本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项目。合理调整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尽快恢复重建水利和农牧业生产、商贸流通、旅游服务等设施,开工建设灾区水库、河道及堤防除险加固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等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增加各类消费品的生产和供应,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积极扩大灾区群众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按照“确保重点、兼顾一般,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统筹资金配置,实行包干使用”的原则安排使用灾后重建资金,继续多渠道筹措恢复重建和发展资金。巩固对口支援、社会帮扶和专项援助活动成果。
加强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国家建设标准、技术规范和抗震设防要求。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规范运作。加强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监管,确保灾后重建资金安全和工程质量安全。
六、高度关注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积极促进全民创业,抓紧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为民办实事,增强社会和谐基础。
一是努力扩大城镇就业。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相结合,完善激励扶持政策,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以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大就业援助,完善劳动关系协调、保障机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重要位置,对大学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协商支持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和减薪不裁员。重点做好就业困难人群、零就业家庭和受灾地区劳动力就业的帮扶工作。做好转业退伍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安置和援助工作。全省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3万人。
二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合理配置资源,调整学校布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化解农村“普九”债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为重点,整合市县职教资源,加大中等职业学校和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力度。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调整专业设置,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三是提高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基本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农村医疗机构建设力度,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健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度,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和医德医风建设,保障医疗安全。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
四是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改革。继续抓好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2.24万个自然村建设任务,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发挥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培育文化产业主体,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项目的保护工作,继续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丝绸之路申遗、长城资源调查等工作,抓好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和大地湾遗址博物馆工程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备战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推进省科技馆前期工作。继续做好新闻出版、地震预防、气象、测绘、参事、外事、侨务、文史、地方志、档案管理等工作。
五是加快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逐步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扩面征缴和监管,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金用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城镇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30万人、163万人、270万人、118万人和64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实施三年城市廉租房和五年农村抗震安居房建设工程。落实优抚政策,做好老龄工作,促进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
六是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地位,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完善少生快富、奖励扶助、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制度。实施出生缺陷早期干预措施,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突出利益导向、优质服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村民自治等重点,确保完成年度人口控制计划。
七是集中力量为民办实事。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按照“普惠制、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和当年办结,资金主要由中央和省级财力安排”的原则,经向全社会征集,确定为民办好12件、27项实事:一是建设1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项目。二是新增30万户农村沼气用户。三是农村公路建设。包括通乡油路2800公里,地震重灾县区行政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2200公里,7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500公里。四是建设40万户抗震安居房。包括灾后重建农民住房、农村危旧房改造、国有林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矿山塌陷区危旧房改造、生态移民建房。五是通过发放廉租住房补贴和新建150万平方米以上廉租住房,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10平方米以下住房困难问题。六是实施农村寄宿制初中建设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七是对全省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新招学生实行减免部分学费。八是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以奖代补。九是建设5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十是提高城市、农村低保和五保户供养标准,实现应保尽保。十一是扶持大学生就业。包括安排纯农牧户中零就业家庭未就业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就业,招考50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招考50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十二是补助街道办事处、社区经费。办好这些实事共需要资金216亿元,其中省级安排48亿元,当年新增43亿元。省政府将集中财力,逐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加强管理,确保把实事办好。
七、做好财税工作,强化金融支持。实施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扩大政府投资,优化支出结构,适当减轻税负,保障改善民生。切实加强财政增收节支工作,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完善政府非税收入征缴制度。加强重点行业和潜力税源、零散税源管理,大力培植和挖掘新兴税源。将国有资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全部纳入财政综合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增加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支出。重点加强对“三农”、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完善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健全保障民生投入机制。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收付范围,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试编资产配置预算。积极推进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适当提高部分主要税种县市分成比例。有序扩大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试点范围,继续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完善乡财县管管理制度,推行村财乡管管理方式,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积极落实增值税转型和成品油税费改革政策。严肃执行财经纪律,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实行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出国(境)经费等支出零增长,严格控制新建楼堂馆所。
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加强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大金融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自主创新、循环经济和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加大对城市低收入居民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以及灾后重建的信贷支持。推动银企、银政合作,提高信贷资金落实的时效性。培育发展资本市场,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支持企业债券融资,积极推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加快地方金融业发展。进一步完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相协调的风险防范机制,确保金融稳定。支持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信社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三农”信贷投入,支持农村和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继续做好“招行引资”工作,支持中信银行尽快开业,争取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兰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优化融资环境,对地方经济支持力度大的金融机构,政府在财政资金开户、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
八、积极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是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党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政策,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不改变土地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权益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引导农民以出租、转包、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土地适度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规范征地行为,建立和实行土地征用与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同步进行的制度。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全面推进“一册明,一折统”惠农资金支付方式改革。
二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战略重组为重点,加快实现产权多元化。推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把引进战略投资与企业兼并重组结合起来,继续推进省内企业与省外企业特别是央企的整合重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兰通、兰炭等企业政策性破产终结,加快兰石集团、兰州电机破产重组后的二次重组。继续推进酒钢集团与哈萨克斯坦欧亚财团的战略合作,推动稀土集团和包钢集团重组合作,加快省电投集团、华煤集团、稀土新材料公司、兰州银行、佛慈制药等企业的上市进程,理顺长城电工等上市公司管理体制和产权关系。积极推进省属流通、建筑、商业、外贸、医药、农垦等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完成省属骨干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办社会职能和企业破产工作。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抓好资产评估、业绩考核、企业高管年薪和外派监事等国资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监管。
三是大力扶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认真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市场准入,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发展环境。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融资难问题,简化贷款程序,增加信贷规模,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提高延伸产业链和配套协作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调整进出口经营主体、产品和市场结构,支持资源型产品转型升级。努力扩大机电产品、农产品、医药、高新技术产品和文化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鼓励企业利用市场机遇,增加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紧缺原材料进口。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扩大境外资源合作开发,支持金川公司、酒钢集团等大型骨干企业加快海外资源合作项目建设。办好第15届“兰洽会”,做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展筹备工作。组织好对外招商引资、旅游推介、劳务协作等活动。改善兰州至港口、边境口岸的通关、运输条件,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推进天水—关中经济区规划衔接工作。
五是优化投资环境。适当放宽外资项目审批权限,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利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依托优势资源和支柱企业,积极引进国际国内战略投资者。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抓好产业招商、园区配套招商和节会招商,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提高项目合同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组织筛选和申报一批新的借用国外贷款项目。
九、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代表依法行使职权。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支持人民政协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地发挥作用。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保证时效,提高质量。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法制建设,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制观念。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和群众自治范围,切实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决反对民族分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开展法律援助和司法援助,进一步完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严格落实信访条例,坚持领导接待和包案制度,强化信访、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社会风尚。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强国防教育,积极开展拥军优属、双拥共建活动,支持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力量建设。
规范整顿市场秩序,开展关系人民健康的重要产品专项整治和打假活动。切实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整治,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整治安全生产隐患,加强安全防范治理,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坚决惩处安全事故涉及的失职、渎职行为及背后的各种腐败行为。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着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和禁毒斗争,大力推进平安建设。努力防范和及时有效地依法打击各种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要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需要全省人民共同努力。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围绕破解难题、化解矛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学发展。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以高效务实的作风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一、深化机构改革,努力建设服务政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大部门制的改革方向,认真制定实施省级政府部门机构改革方案,确保上半年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科学合理配置部门职能,理顺职责关系,规范政府机构设置,调整和完善工业行业管理部门,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严格行政编制管理。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调整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实行总量控制、下管一级的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与“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规范政府职能定位。发挥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作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扩大政府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质量,着力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服务到位。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支持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紧密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部门职能调整,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严格界定政府部门行政审批内容与权限。攻坚克难,凡是可以下放的权力一律下放,凡是可以取消的收费一律取消,凡是可以精简的审批一律精简。加强监督检查,对已经取消的审批事项,要落实到位,防止变相设立审批;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要改进管理,扩大集中审批,落实现场审批,推行联合审批,切实提高办事效率,确保行政审批权的规范运作。
二、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深入实施依法行政纲要,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省方针,强化法治观念,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努力做到合法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监督机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既不能失职不作为,也不能越权乱作为。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积极配合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完善政府规章制度,依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利益矛盾。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各项配套制度,减少行政执法层次,继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不断提高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
三、加快管理体制创新,着力打造阳光政府。把健全体制机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开拓创新,积极推进。加快政府自身的改革,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的体制机制,坚持改善民生和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政府运行机制创新,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等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探索建立政府公共服务工作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实施政府部门内部处级干部轮岗和竞争上岗制度。进一步加强行政监察工作,强化审计监督,落实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推进实施行政承诺、行政问责、引咎辞职等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把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和权力运作的透明度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制度,深入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做好农村基层政务公开工作,加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重大事故事件的政务公开工作。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全面、真实发布政务信息,畅通人民群众了解公共信息的渠道,推行“阳光行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以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为宗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方式创新,改进政务中心管理,拓展网上受理、并联审批和一站式服务。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建设高效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勤奋学习,自觉摒弃政府工作中不合时宜的惯性思维和束缚发展的陈旧观念,不断在实践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统筹兼顾的能力、抓好落实的能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坚持培训、教育、管理和监督相结合,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切实提高广大公务员对方针政策的理解力、执行力和操作力,提高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本领。牢固树立无功就是过错、从政必须有为,不勤政就是最大的不廉政的理念,振奋精神,以对全省发展高度负责、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敢于直面挑战,敢于迎难而上,以不服输、不气馁的坚定信念,恪尽职守,勇挑重担,推动发展。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反对铺张浪费,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建立健全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围绕中心工作抓服务,围绕基层抓服务,围绕重点、难点、薄弱点抓服务,围绕工作实效抓服务。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提出科学合理的时间进度和工作质量要求,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保质保量地按期完成。省政府对负有项目审批、资金拨付职责的省直部门实行工作进度月通报制度,建立市州对省政府各部门工作年终评议制度。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坚持深入到群众中去,到困难多、问题多的地方去,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着力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多办得民心、顺民意的事情。坚持正确的政绩观,重显绩更重潜绩,严禁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无所作为、不思进取,力戒浮躁之气、浮夸之风,下大力气精简会议、压缩文件,切实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狠抓落实上,真正做到知实情、谋实招、重实干、求实效。
五、加强廉政建设,积极构建廉洁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致力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财政转移支付、土地资源使用、矿产资源配置和招拍挂、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管理权力运行,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特别要把扩大内需的各项决策部署、各项惠民强农和灾后重建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重点,加强监督管理,严防腐败现象的发生,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坚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严格管好自己的亲属,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凡是有碍公平、公正和廉洁的事,坚决做到不插手、不打招呼,自觉接受全省人民群众的监督。
各位代表!做好2009年的政府工作,我们面临挑战,更面临着难得的机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奋力拼搏,以扎实的工作成效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