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黑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全面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过去的一年,是本届政府履行职责的第一年,各位人大代表及全省人民对新一届政府寄予了厚望。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省政府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做出的“发展为上、民生为本、务实为先、律己为诫”的承诺,集中力量谋发展、抓发展,千方百计解决民生问题,圆满完成了一次会议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初步核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310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1.8%,比预期目标高出0.8个百分点,已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578.4亿元,增长31.4%,比预期目标高出17.4个百分点,创30年来最好水平,增幅居全国前列。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加强“三农”工作,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和胡锦涛同志关于“粮食安全的警钟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弦始终绷紧、三农是重中之重始终坚持”的要求,全力促进和确保了农业生产不滑坡,农民增收不放缓,新农村建设不松懈。继续加快发展优质粮食产业,总产达845亿斤,创历史新高,规划并启动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继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畜牧业实现产值846亿元,增长13%。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63亿元。继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深入开展场县共建,农垦在共建中加快发展,实现产值45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在12个县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新组建413个农机作业合作社,农业信息服务已覆盖到95%的行政村。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第一批“百乡千村”试点任务圆满完成,建成农村道路2.48万公里,是年度计划的2倍多。解决了9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是年度计划的1.15倍。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48%,提高了4个百分点。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日益增多,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工业经济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以基础产业、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工业经济格局。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444.8亿元,增长13.4%,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达到7500亿元、2000亿元、1450亿元,均增长20%以上。装备、石化、能源、食品等四大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对全省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正在改变着全省工业结构。制定了发展生物产业的规划和政策,重点支持了276个生物产业项目建设,均取得了明显进展。重点扶持现代医药产业发展,新增医药企业4家。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新增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57.5万千瓦。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扎实推进,正在成为新兴产业的集聚地。东部煤电化基地全面启动,一批煤电、煤化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针对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问题,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和若干政策》,以旅游、金融、物流、服务外包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旅游总收入达559亿元,增长30.2%。服务外包和软件研发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新增服务外包企业7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大庆、哈尔滨被国家评定为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城市,地理信息产业园成为省内最大的服务外包园区,全省软件及服务外包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增长54%。金融业支持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省银行机构新增贷款703.8亿元,增长16.6 %。引进内外资银行4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已发展到43家,累计提供贷款担保70多亿元。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形成,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开工建设。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稳定,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838.6亿元,增长21.8%,高出预期目标7.8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45亿元,增长11.8%。 

  ——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空前。为改变我省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局面,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开展了以公路、铁路、机场、航运为重点的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出决战三年,建设近3000公里高速公路的决策。一次会议提出的续建2条、新开工4条高等级公路全部开工,全年已交工里程436公里,三年公路建设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与铁道部签署未来五年投资2000亿元,全面改造提升省内铁路的协议。一次会议提出的新开工5条铁路建设和客站建设,其中哈尔滨—亚布力路、站已建成,成高子—宾西专线、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哈尔滨轨道交通、哈齐高速客运专线已开工,前进—抚远、同江铁路大桥已具备开工条件,哈牡、哈佳高速客运专线已开始编制可研报告。一次会议提出的建设4个支线机场,组建省内支线航空公司,其中漠河机场已建成使用,伊春、大庆、鸡西机场正加紧施工,与深圳航空公司合作的模拟航空公司已开始运营。做出了加快发展现代水利的决定,农业水利、防灾水利、航运水利、民生水利工程全面启动,尼尔基水库灌区配套工程、三江平原“两江一湖”大型水利建设已开工9个子工程,胖头泡蓄滞洪区、松花江哈尔滨段堤防工程已完成年度计划要求,全省新打抗旱水源井5.4万眼,新建小型蓄水工程1551处,完成19处大型灌区和45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年度建设任务,新开工建设25个国家级节水灌溉示范工程项目。重点推进的产业大项目如期实施,投资超亿元的88个、投资超1000万元的300个工业大项目建成投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69.3亿元,增长28.1%。 

  ——稳步推进改革开放,国有经济焕发活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继续完善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全省地方国有企业活力增强。省政府出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92亿元、税金35.6亿元、利润23.7亿元,分别增长46.8%、41.4%和1.44倍,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优化了所有制结构,极大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水平提高。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360亿元,缴纳税金360亿元,分别增长18.2%和16.5%。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0.4%,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58.5%,进出口总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81%。新增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20家,新建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10个,新增省级民营科技园区3个,形成10个特色产业集群。开发各类新产品260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150项。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扩大投资和出口的主体,壮大县区财源的生力军,推动地方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增长点。对外贸易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规模、质量、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全省进出口总额实现229亿美元,增长32.4%,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进出口实现52.6亿美元,增长57.7%,其中出口39.2亿美元,增长76.8%。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实际利用外资25.5亿美元,增长22%,实际利用省外资金617.7亿元,增长42%,创历史新高。新增对俄投资项目45个,我方投资3.52亿美元。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按照一次会议提出的发挥我省科技、人才优势,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的要求,出台了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在创新型人才培养、重大科技创新、重大成果转化、组建创新平台和健全创新体系等方面提出了26条扶持政策,院士的津贴补贴由每年2万元提高到12万元。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大力推进科技资源整合和院所、企业共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哈尔滨、大庆和东宁县3家生产力促进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哈尔滨高科技创业中心等5家国家级孵化器和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国家审核,创新平台和体系逐步完善。大力组织科技攻关,重点突破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全省投入技改资金1400亿元,完成2105项重大技改项目。我省与国家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分别签署了会商议定书,有力地推进了科技创新创业的发展。科技越来越成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和动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611亿元,增长26.3%。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与生态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明确各级政府是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的责任主体,将指标、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实行严格奖罚,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污水、废气、垃圾等污染的治理力度,实施了一大批节能改造和生态保护工程,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大力推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拆除燃煤锅炉、烟囱800余座,二级以上天气天数进一步增多。松花江流域47个水污染防治项目正在实施,3个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和29个工业污水治理项目正在推进,全省有9个市县建成1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了3700公里城镇污水处理管网配套建设,10个城市建成17座垃圾处理场。全省河流水质达标率为37.3%,提高3个百分点,省辖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9.3%。 

  制定了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保护规划和政策。投入23亿元,支持天保工程、公益林管护、村屯“四旁”绿化建设和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全年完成植树造林180万亩,退耕还湿4500亩,治理盐碱化、沙化、退化草原140万亩。大力发展替代接续产业,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加快。全省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9%,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4%,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一次会议提出的让青山绿水成为储蓄的GDP,让蓝天沃土成为永恒的不动产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十大民生工程”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万元,增长13%,高出预期目标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40元,增加708元,增长17%,高于预期目标1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0元。在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方面,新增就业71.7万人,比一次会议提出的目标增加了1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3%,比预期目标下降0.37个百分点。在扶贫工程方面,34.7万人口实现脱贫,比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增加了14.7万人。在住房解困工程方面,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20.18万户、1715万平方米,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为27.7万户低保家庭提供廉租住房保障,住房保障户数居全国第一位,大大改善了城乡居民特别是贫困弱势群体的居住条件。在棚户区改造工程方面,完成煤矿城市和非煤城市棚户区改造11.7万户、853.8万平方米,分别比预期目标提高46.3%和1.13倍。在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工程方面,全省县级以上城市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4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45%。在城乡居民生活保障工程方面,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标准分别提高了101.6元和88.1元,将18万按低保标准领取生活费的城镇集体企业已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将全省230万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45元的御寒津贴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覆盖面扩大到全省50%以上的城市,参保人数达268万人,均超过一次会议提出的目标。将历史遗留的12.7万名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2328元、1100元,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32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720元。对151万户城乡困难群众实施了冬春取暖补助,平均每户补助200元。全省历史拖欠职工的126亿元工资全部偿还。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工程方面,完成了65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已达8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点达65个。医疗保险定点覆盖面达80%,健康教育覆盖面达7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4.4%,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全覆盖,均超过一次会议提出的目标。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的目标。在公平化教育工程方面,全省城乡普遍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加强助学体系建设,保障城乡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出台了建设高教强省的决定,实施了“五个一批”建设和“五项服务计划”,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出台了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意见并制定了新的建设标准,共改造中小学危房100.6万平方米。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招生规模和向社会输送的技能人才大幅度增加。在文体繁荣工程方面,新建基层综合文化站、馆55个,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升级改造工程45个,新建村级文化服务点2624个,县乡两级公共文化体系初步形成,边疆文化大省建设有序推进。哲学和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进一步繁荣。我省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勇夺4金4银1铜,实现了奖牌的新突破。按时完成了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场馆设施建设,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在“平安龙江”创建工程方面,以奥运安保为重点,全面推进“平安龙江”建设,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社区服务和城乡居民自治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总体稳定,信访工作形成了“三下降、两没有、一平稳”的良好态势。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审计监察、防灾减灾、国防人防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过去的一年,我们争取到国家民生方面的转移支付269亿元,比上年增加47.7亿元。省财政用于民生投入87.7亿元,增加37亿元,增长72.9%,是历年所没有的。现在可以欣慰地宣布,一次会议确定的十大民生工程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兑现了我们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 

  ——对口支援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省人民心系四川汶川地震灾区,踊跃捐献,真诚救助。共捐赠款物8.9亿元,向灾区派出公安、医疗、质监等30多支专业救援队伍1400多人,转移受灾群众2300多人,诊治伤病员3000多例,抢救急重症患者240多例。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实施对口支援灾后恢复重建的要求,举全省之力援建四川省剑阁县。第一批援建的7类40个项目中已有28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剑南公路已竣工通车。省财政拨付援建资金1.84亿元,向灾民发放棉衣被20万套(床),妥善解决了近4万户农村居民过冬问题,帮助120名受灾群众到我省就业,派出教育、医疗等7支工作队300多人。援建工作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灾区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是经历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的一年,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年。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取得这些发展成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审视省情,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和挑战;始终坚持抓住关键环节,以重点工作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始终坚持勇于冲破“瓶颈”制约,千方百计破解发展难题;始终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绩的取得,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09年面临的形势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过去的一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发达地区相比,用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来衡量,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改革措施不到位,开放意识不强,体制性矛盾没有很好解决,国有经济比重过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活力。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性转变,尤其是科技教育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缓慢,重工业比重过高,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经济发展缺乏强大的竞争力。民生方面欠账较多,群众困难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节能减排形势比较严峻,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政府及部门职能没有很好转变,工作效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不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抓紧解决。 

  从去年9月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呈加重趋势,外贸进出口、直接融资、利用外资、房地产等相关领域和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尤其是工业,已从最初的原油、焦炭、原煤、钢铁等行业,逐步传导到装备、食品等其它行业,造成我省部分主导产品市场萎缩,订单减少,价格下跌,成本上升,利税缩减,效益下滑并严重影响到财政收入。目前,危机影响仍在扩大和加深,我省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更加复杂、严峻,面临着巨大压力。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危机的严峻性、持续性和不确定性,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应对之策,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谋划得更周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努力将危机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各位代表!金融危机的冲击没有动摇我省发展的基础,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省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发展的趋势。从我省的发展基础看,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机制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推动发展的动力增强。后发优势明显,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巨大,总体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有很大提高,具备了一定抵御风险的能力。从我省特殊的省情和产业特点来看,经济外向度还不高,虚拟经济比重低,尽管在危机中受到了冲击,但影响的程度并没有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我省作为农业、资源、能源和装备制造大省,这些基础产业是国家短缺而又必须加强的,其中一些战略物资价格下跌是暂时的,前景依然看好。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优势,加快产品优化升级,这些产业必将焕发生机,稳健发展。我们始终对这些支柱产业的主体地位和支撑作用充满信心! 

  我们要坚持辩证地分析形势,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事物,善于在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在矛盾相互转化中创造发展条件。危机进一步暴露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使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就快不了;产业结构单一,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不起来,就抗不住风浪的袭击;发展方式传统、粗放,就必然被淘汰出局;体制、机制不活,非公有制经济薄弱,整个经济就缺乏活力;民生问题得不到改善,社会就难以保持稳定。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把危机当作一个倒逼机制,逼着我们加大投资,改善发展基础条件,改善民生;逼着我们加快调整优化结构,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实现发展方式转变;逼着我们深化改革,在体制机制上寻求出路。 

  总体来说,面对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我省虽然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经济主体没有“伤筋动骨”,依然稳健运行,持续较快发展的大趋势不会逆转;虽然一些行业、一些领域面临困难,但现有的产业多数处于上游产业,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具有较强的抗击风险能力,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所处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虽然外部需求减少,有的传统竞争优势受到削弱,但整体发展潜力大、空间大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不会丧失;虽然发展的征途充满困难和挑战,但这是前进中的问题,国家密集出台的各项应对政策,为我们战胜困难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加快发展的机遇不会减少;特别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焕发了全省上下谋发展、赶先进的热情和动力,实现加快发展、后来居上的决心不会动摇。只要我们正确把握发展大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我们一定要把应对危机作为扩大内需、增强发展拉动力的机遇;作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持续力的机遇;作为调整结构,强化基础产业、核心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竞争力的机遇;作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解决体制、机制根本性制约,调整所有制结构,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发展创造力的机遇;作为大力发展公共、公益事业,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发展凝聚力的机遇,紧紧抓住,充分利用,全力以赴,加快发展!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确定我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上述指标的确定,充分考虑了我省经济发展潜力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十分审慎、留有余地的,但要实现这些目标也并非轻而易举。今年特别是上半年,可能是我省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段,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时期,我们要在困难中大干,在大干中加快追赶,在追赶中实现预期目标! 

  三、着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面对特殊的经济形势,我们要把保增长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增长就要加大投资扩内需,保增长就要转变方式调结构,保增长就要深化改革增活力,保增长就要改善民生促和谐。必须把保增速作为保增长的基本前提,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省委提出的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实施“十大工程”为牵动,紧紧围绕公路、铁路、机场、水力、电力、航运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这个着力点保增长;围绕确保石油、石化、装备、煤炭等重点行业和列入重点监控企业不下滑这个侧重点保增长;围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物流、房地产、内外贸、医药和绿色食品、冶金建材和建筑、林木深加工、矿产资源开发、文化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保增长;围绕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重要支撑点保增长;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保增长。 

  (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把大幅度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加快推进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工程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保增长最基础、最必要的工作来推进。根据中央政策导向,围绕涉及国计民生的大项目建设,广开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扩大信贷规模,广泛吸引外资,引导社会投资,千方百计扩大投资,确保实现50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公路建设上,建设公路重点工程项目26个,包括15个续建项目和11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90.3亿元。在建高速公路2430公里,一级公路225公里,二级公路627公里。确保10个项目共1272公里交付使用,其中高速公路677公里,一级公路78公里,二级公路517公里。交工农村公路1.2万公里,完成投资42亿元。开工建设沿边口岸公路637公里,完成投资4.4亿元。今年公路建设总投资236.7亿元。在铁路建设上,抓紧续建工程,同时新开工牡丹江至绥芬河扩能改造、前进镇至抚远、古莲至洛古河一期工程等4条铁路、同江铁路大桥、哈尔滨西客站、哈尔滨既有站改造、大庆西客站、七台河客站、哈尔滨集装箱中心站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哈佳、哈牡快速、汤嘉铁路前期工作。新开工总里程630公里,总投资力争达到220亿元。在机场建设上,完成伊春、鸡西、大庆3个支线机场建设项目,积极开展五大连池、抚远和加格达奇机场前期工作。在水利建设上,加快续建东西部9项重点水利工程和20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新建东部5个水田灌区和西部旱田节水灌溉6个大型泵站。推进城市供水水源工程,续建桃山水库二期、西山、小鹤立河水库,开工建设九龙、五花山水库以及12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伊春等五个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续建胖头泡蓄滞洪区应急工程;加快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界河国土防护和生态补水等工程建设。在电力建设上,以电源、电网项目建设为重点,力争总投资达到420亿元。开工建设牡丹江第二发电厂供热扩建、哈尔滨电厂6期扩建、大庆油田龙凤热电厂扩建等项目;续建佳木斯发电厂供热扩建工程、大唐哈尔滨群力热电厂等项目;争取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鲁能宝清电厂、华电密山电厂、哈平南热电厂等项目。开工建设大唐桦川、依兰,国电汤原、佳木斯郊区、鹤岗,华电虎林,中电投海林等风电项目和林海水库枢纽工程。加快大中小城市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抓好电网项目建设,总投资40.2亿元,重点建设哈尔滨供电区输变电等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打捆项目。积极开展双鸭山—哈尔滨—吉林—辽宁1000千伏高压输变电等工程的前期工作,抓好南送通道建设。在航运建设上,重点加强干流航道、开放港口码头和支持系统建设,使航道通航能力、泊位数量和吞吐能力有较大提高。推进同江港、黑河港、抚远新港改扩建工程,进一步加快依兰航电枢纽前期工作。完成上述工程建设,不仅能够强力拉动投资,扩大内需,促进当期增长,而且将为今后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坚持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统领,以“一个率先、一个加快”为方向,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为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重点加快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农业综合试验区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全省粮食总产要达到850亿斤以上。按照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统筹推进的原则,切实抓好水利化、农机化、水稻大棚育秧、科技和社会化服务支撑、中低产田改造、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仓储物流和粮油加工等专项工程建设。要集中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配套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广节水灌溉,搞好旱区治理。今年新增高产稳产农田400万亩。启动第一批利用北欧长期贷款建设30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项目,推动大马力拖拉机及其配套农具建设。完成10万栋水稻育秧大棚的建设任务。争取把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纳入国家重点工程。启动建设和整合拓展20个稻米加工园区,建成一批植物油加工改扩建项目。实施“五千万头生猪”和“千万吨奶”规划,加快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全力打造畜牧大省。培育壮大粮食、畜产品和绿色特色食品加工三大主业,推动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全面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入开展场县合作共建,加快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步伐。启动第二批“百乡千村”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千企带千村”活动,加快发展路、水、电、房、医、教、能、保等农村公共事业,重点建设100个示范村,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加强农村人才开发,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积极扶持返乡农民创业就业,加强就业能力培训,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加快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和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抓好老工业基地改造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程,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推进能源、资源精深加工、装备制造业换代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工业项目工程。稳步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巩固装备、石化、能源、食品等四大支柱产业的基础地位。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提高规模效应。鼓励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技术合作引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全面提升企业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抓好100万吨乙烯、100万吨玉米深加工、100万吨纸浆、80万吨重油、大型铸锻钢、高档数控机床、先进直升机发动机、汽车自动变速器、Z15直升机等一批在建重大项目的实施。重点推进30万吨聚丙烯、20万吨高精铝板带材等一批大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依托我省生物、航空、核电风电设备制造等产业基础和技术、人才、资源、环境综合优势,大力推进“二代加”核电主泵、核电阀门及大型核电设备铸锻件、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生物环保、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继续加大天然气、油页岩开发,进一步提升航空、航天设备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加快建设哈尔滨民用航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俄国际信息产业园、空客哈尔滨复合材料制造中心、哈尔滨新型焊接材料加工基地等产业园区,重点支持6万吨絮凝剂、虚拟镭射键盘、硅基新材料、铝镁合金等百余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继续大力推进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落实扶持政策和规划项目,尽快使其成为新兴工业经济的隆起地。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改进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消耗、提高效益,推动冶金、轻纺、建材工业等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提高。逐步淘汰工艺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及行业准入标准的落后生产能力。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抓好降耗增效和扭亏增盈,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具有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 

  (四)全力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突出抓好现代服务业。全面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和若干政策》,大力发展旅游、物流、服务外包等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现代服务业,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就业人数均增长36%以上。以加快建设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为牵动,做大做强旅游支柱产业,深度开发冬季冰雪旅游和红色精品线路游,加快发展夏季养生度假游、边境游和跨境游。高标准推进北极村、五大连池、扎龙自然保护区和汤旺河国家公园等重点景区建设,全力做好五大连池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加强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开发哈尔滨、亚布力、镜泊湖、兴凯湖、大小兴安岭、界江等精品线路。力争旅游外汇收入增长15%以上、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6%以上。着力打造物流支柱产业,努力构建以中心城市为节点,连接城乡、货畅其流的物流配送运输网络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物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跨区物流、跨国物流。有序发展房地产业,把培育房地产市场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推动一、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健康发展,提高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供给比例,适度培育二线城市和5到10万人口城镇房地产市场,推动小城镇建设,力争年内全省商品房销售额达到420亿元,增长30%。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推进哈尔滨和大庆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黑龙江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哈尔滨创意产业园、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力争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印刷发行、演艺娱乐、网络文化、工艺美术、会展业上寻求新的突破。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培育城镇居民消费新热点,开发服务性消费。挖掘农村潜在消费需求,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程,围绕改善居住、出行、生活、娱乐条件和增加农用物资需求等扩大消费。适度扩大消费信贷,有效促进预期消费,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和产业升级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应对金融危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要充分发挥我省教育科技优势和潜力,深入贯彻建设高教强省决定和科技26条政策,进一步加强教育基础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建设,全面启动“科技产业211工程”建设,大力提升哈尔滨、大庆2个国家级高新区的企业孵化、产业集聚、技术辐射等服务能力,整合科技资源,组建10个产学研结合的工程技术研究院,重点推进100个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进一步实施六大科技专项,努力在关键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围绕五大科技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围绕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等农业开发项目,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围绕煤炭、石油等资源型城市环境建设,加强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围绕工业污染防治、农林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示范模式。深入实施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服务,组建以课题项目为纽带、科技领衔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团队,依托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果转化基地、科技园区和高新区,推进科技优势和人才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企业专利战略,在科技创新上实现新的突破。 

  (六)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做大做强中小企业。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使非公有制经济及中小企业迸发活力,成为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力量。突出抓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扶持200户成长型民营企业,在信用评价、融资担保、债券融资、信贷支持、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支持符合条件的成长型企业到中小企业板和境外上市。抓紧辟建具有产业拉动作用的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重点建设完善35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新创办小企业1万户。加快产业集聚步伐,重点扶持建设兰西亚麻、肇源皮革、绥阳木耳、穆棱木业等10个县域特色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10个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与中省直等大企业的协作配合,围绕石化、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的配套产业和产品,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促进中小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竞争力的增强。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5%以上,加快改变比重低、发展慢的局面。 

  (七)积极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努力在沿边开放上取得新突破。紧紧把握国家支持沿边地区加快发展和俄罗斯加快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开发的有利机遇,落实我省沿边开放带建设规划,在全国扩大沿边开放中抢占先机。加快建设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和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保持我省对俄开放的领先地位,全面扩大与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以抓好贸易旅游综合开发工程为突破口,加快建设对俄出口加工基地,扩大地产品出口比重,努力打造集跨国物流、商贸旅游、进出口加工为一体的外向型经济区域。加快构建沿边开放园区体系,重点抓好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抚远三角洲和中俄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黑河—布拉格维申斯克、东宁—波尔塔夫卡跨境经贸合作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重点边境口岸的基础设施和功能,加快同江和绥芬河铁路站场扩能改造,推进牡丹江至海参崴陆海联运试运行,开辟新的出海口。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推进俄罗斯特洛伊斯克电站工程承包、外贝加尔边疆区纸浆厂等境外原材料合作项目建设。在巩固俄、日、韩、欧美、香港及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中东、中亚、拉美、非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培育壮大出口主体,重点做大做强机电、农产品、建筑装饰材料、木制品、医药五大出口产业集群和100家进出口骨干企业。进一步明确招商重点,创新招商方式,提升引资质量,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努力办好第20届哈洽会,力争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6亿美元以上。 

  (八)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加快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继续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和监督管理,实施考核奖惩制度,开展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达标活动。进一步提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准入门槛,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公告制度,积极推进排污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适当提高排污和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标准。扎实推进重点节能减排工程,抓好37个国家重点节能支持计划项目、64个松花江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电厂机组脱硫设施建设,强化污染治理设施和减排工程运行监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煤矸石、粉煤灰及农业秸秆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推进七台河市、望奎县等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积极推进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并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发展生态主导型特色经济。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封山育林76.9万公顷,平原造林22万公顷,改良天然草原46.7万公顷,建设湿地保护项目35.5万公顷,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万公顷。 

  (九)认真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抓住影响和制约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增强发展活力。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企业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外部董事、业绩与薪酬考核等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多渠道筹措资金,继续搞好厂办大集体改革。完善国有资本预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等项制度,继续加大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力度,做大做强一批具有新体制、新机制的大企业集团。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不动摇,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村经营组织,引导鼓励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组织。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扩大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国务院关于进行大部门体制改革的要求,认真做好省直和市地相关部门的调查摸底工作,根据新部门、新岗位的需要,充分借鉴试点经验,完善“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确保上半年完成改革任务。进一步理顺部门关系,强化部门责任,着力解决职责交叉、权责脱节、推诿扯皮等问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高事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公益服务质量。 

  (十)认真做好财政金融工作,为保增长提供有力支撑。要继续推进政府财政向民生财政、公共财政转变。要在“引、支、救、保、压、管”上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地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引”就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搞建设、扩内需;“支”就是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着力支持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救”就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点调控作用,救助困难企业,保护具有成长性企业的生产能力;“保”就是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保证重点支出需求和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压”就是大力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管”就是以开展财政监督管理年活动为载体,着力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在金融方面,各级金融机构要把握机遇,充分运用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努力在支持地方经济中实现自身发展。进一步创新和开发金融产品,拓展服务领域,加大对投资和消费的信贷投放力度,力争全年5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至少一半以上由银行提供支持。扶持地方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做大做强,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和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资产质量较好的24家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积极争取一批企业上市,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省里将实行信贷投放激励机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对贡献大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 

  四、积极推进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增长,最根本的是保民生。推动科学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把发展成果体现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科学发展才能成为龙江人民的自觉行动。我们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体现执政为民理念、应对危机保增长最重要、最基本的目标,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认真抓好社会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管金融危机的影响如何严重,即便是经济发展出现困难,即便是财政收入增长减缓,但对民生的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民生工程的覆盖面只能扩大不能缩小! 

  今年,我们要继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 

  (一)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努力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最迫切。要加快推进高教强省建设,投入2亿元专项资金推进“五个一批”建设和“五个服务计划”的实施。投入1.2亿元,改造30个、7.6万平方米农村初中校舍,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投入1.4亿元,强化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培养培训中、高级技能型人才15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00万人次以上,培训企业在岗职工60万人次、下岗职工20万人次。投入4.7亿元,提高高校生均拨款标准。投入9.7亿元,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76万人。投入3亿元,继续为255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全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教师工资制度改革,确保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标准,其中特殊教育教师津贴提高到月工资额的25%以上。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 

  (二)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努力解决覆盖率问题。医疗卫生与群众健康最直接。要从全面提高人民健康素质的要求出发,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各类人员参加医保问题,进一步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实现试点城市的全覆盖,年底前将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继续实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投入2.5亿元,完成76个村卫生室、185个农村乡镇卫生院和24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任务,为599个乡镇卫生院添置医疗设备。新建一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继续抓好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投入9.8亿元,实施13个地市级重点中医院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强化管理和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三)推动文化繁荣,努力解决精神需求问题。文化生活人民群众最需要。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加大对艺术精品创作生产的扶持力度,着力打造龙江文化艺术品牌。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馆、档案馆建设步伐,力争建成综合文化站332个,覆盖率达到56%。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建成36个县(区)级支中心,新建6680个村级服务点,覆盖率达到100%。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城乡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到56%和54%以上,数字电视用户达到60万户,比上年翻一番。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建成农家书屋1000个。继续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加强城乡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建设,创立品牌性全民健身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全力办好大冬会,向世界展示黑龙江的魅力和风采。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努力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 

  (四)扩大就业再就业,努力解决民生之本问题。扩大就业最根本。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开展针对“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活动,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尽快实现就业再就业,今年新增就业6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万人,其中安排困难人员就业10万人。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和自主创业。积极做好复转军人安置工作。积极稳定现有就业岗位,鼓励和支持在金融危机中遇到困难的企业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减薪等办法,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加强对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引导和服务,积极做好农民就业工作。 

  (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解决后顾之忧问题。完善社会保障最关键。要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适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标准。采取工伤保险基金和政府投入资金分担等办法,探索解决部分老工伤人员待遇问题。完善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建立健全城乡居民低保与物价变动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适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城乡困难群众保障水平。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投入,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选择4-5个县(市)作为试点单位,参保率达到农业总人口的10%以上。 

  (六)加快“三棚一草”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解决群众安居问题。住房问题最难解。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各项政策,积极探索开发建设与投资收购相结合的新途径,不断加大投入,妥善解决城乡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要继续推进煤矿棚户区、非煤城市棚户区和林区棚户区改造,今年要力争完成2000万平方米、26.4万户。其中煤矿棚户区402万平方米、6.5万户,非煤城市棚户区1200万平方米、12.5万户,林区棚户区390万平方米、7.4万户。加快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工程,改造农村泥草房22万户、1870万平方米。继续实施安居工程,将廉租住房保障对象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投入56亿元,新增廉租住房保障10万户。新增经济适用住房150万平方米、2.5万户。 

  (七)加快推进城镇“三供两治一绿”的实施,努力解决群众生活条件和环境问题。城镇环境问题最敏感。要切实抓好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及供水工程建设,新增日供水能力20万吨。冬季取暖是我省的一个特殊问题,要加大力度抓紧解决。进一步推进集中供热项目建设,新增集中供热能力5000万平方米。建设哈热六期扩建、大庆华能热电联供、伊春华能热电厂集中供热等24个热电联产项目。进一步完善哈尔滨、齐齐哈尔、鸡西等市热网工程,改造和建设供热管网7300公里。大力发展中小城市集中供热,建设密山市、富裕县、孙吴县和讷河市等县级以上城市大型集中供热工程87个。进一步推进城市燃气工程建设,新增城市燃气用户40万户以上。进一步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新增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3500吨。进一步推进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6万吨,使我省污水处理率提高到40%。积极推进城镇绿化建设,新增城镇绿化面积8.07万亩。 

  (八)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努力解决脱贫致富问题。脱贫解困最重要。要按照新的扶贫标准,持之以恒地推进扶贫工作。扩大扶贫范围,着力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继续抓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互助资金试点、连片开发五项重点工作,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完成第四批75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整村脱贫工作,实现20万人脱贫的目标。 

  (九)推进农村新型能源建设,努力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问题。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最急需。要把发展农村清洁能源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紧紧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农村能源建设投入的契机,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项目推进年活动。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打造精品、规模推进、建管并重”的原则,以实施沼气、秸秆固化和气化集中供气等项目为重点,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速新技术开发应用,推进农村大中型能源工程建设。全省农村能源建设总投资11.42亿元,新建户用沼气池17万个、大中型沼气工程60处、联户和养殖小区沼气工程120处,秸秆固化、气化集中供气示范项目30个,推广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采暖3万户,建设省级清洁能源示范村60个,新增清洁能源用户20万个,新形成年开发和节约55万吨标煤能力。 

  (十)抓好“平安龙江”建设,努力解决社会稳定问题。生活平安最幸福。要把老百姓的安危时刻挂在心上,继续加强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一方平安。继续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责任。以煤矿安全生产为重点,强力推进小煤矿关闭和瓦斯治理,深入开展道路交通、消防森防、建筑施工和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努力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群众有一个安全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各位代表!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汇集民力。省政府及各级政府领导要牢记宗旨抓民生,深怀感情抓民生,凝聚智慧抓民生,集中精力抓民生,坚决完成“十项民生工程”,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龙江大地,让党和政府的甘霖沐浴全省人民! 

  各位代表!我们深知,完成今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对省政府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快推进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转变。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实行政务公开,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加大反腐败力度,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廉洁奉公的表率。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做出的工作部署、出台的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愿望。作为省长、副省长及其他政府组成人员,我们将继续坚持“发展为上、民生为本、务实为先、律己为诫”,继续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决不辜负全省人民的殷切期望! 

  各位代表!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事业崇高而神圣,前景光明而美好,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领导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