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数字说话,用亲身经历发言,在“十五”计划即将结束之际,他会做出怎样的盘点呢?在即将开始的又一个五年,他会做出怎样的预测呢?
《中国经济大讲堂》本期主讲嘉宾 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
演讲主题为“中国如何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胡鞍钢:
下面我就中国“十五”期间的发展做一些评论,“十五”期间,中国进入到一个新的世纪,进入到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对外放开的新时期,也是中国从小康水平向着全面建设小康水平,这样一个宏大的目标和设想前进的一个过程。十五计划就很快就要结束了,从2001年到2005年底,我们如何客观、公正、评价十五时期呢,为何在短短的几年,也就是说只有五年时间,中国又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一时期,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新的特点?在哪些方面又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又在哪些方面我们遇到了一些凸现的问题?产生问题的一些主要原因是什么?同时我们在加入WTO以后,中国实际上进入到一个全面开放的时期,那么中国的发展,特别是贸易的增长,对全球产生什么样重要的影响?中国对全球经济格局、贸易格局和投资格局产生了什么样的重大影响和作用?为什么十一五期间,中央要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来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这都是我们需要认真讨论和研究的。当然,我们也需要总结十五成功的经验,也要进一步吸收和吸取不成功甚至有些不好的地方,或者说失败的教训。
胡鞍钢:对中国“十五”期间的总评价
从总的结论来看,十五时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出人意料的在五个方面上了大台阶,应当说每隔几年上一个大台阶,这是小平同志提出的台阶论。在过去几年,我们认为上了五个方面的大台阶:首先是经济总量和经济个量上了一个大台阶;第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迈上了一个大台阶;第三、我们称之为综合国力上了大台阶;第四、我们称之为五大资本上了大台阶:所谓五大资本是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国际资本,自然资本。我们可以预期,如果到2005年,这五大资本相当于GDP总量的比例完全有可能上升为85%以上,因此这个台阶的上升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在过去几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9%以上,或者说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第五就是贸易总量上了个大台阶,去年中国的贸易总量达到1.15万亿,相当于2000年的2.4倍,,根据商务部最新的估计,今年可能会达到1.4万亿美元。
胡鞍钢:过去五年 中国经历的“新四化”
中国所谓我们称为四化在加速,这四化主要是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信息化。我们来看一看工业化的情况,在过去几年,中国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工业化加速的阶段,突出表现为中国的主要工业产品,如果我们计算一下的话,除了极少数产品,我们在全世界基本上是NO.1,超过美国或者是日本,成为世界工业产品产量最大的生产国。
第二个方面,就是中国正经历着世界上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中国2000年,城镇人口是4.5亿人,到去年达到了5.4亿人,如果考虑今年的数据,我想城镇人口在过去五年,增加了九千万到一亿人,但是只花了五年时间,所以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它的工业化进程加速是一样的,都处在一个所谓的快车道上,它的背后是什么含义呢?也就是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使得它的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就会导致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就会提高它的消费水平,所以说,无论是从创造财富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看,加速城镇化都会强有力的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
第三个方面,我们称之为全球化,所谓全球化就是说中国加入WTO,就等于买到了一个进入全球市场的一个门票,这个门票就等于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半开放半封闭的经济和社会,向一个全面开放的,经济全面开放的社会转型,这个过程是在人类历史上是很少见的,现在看来中央和国务院当时所做出的重大决策,也就是说加入WTO使得中国不仅买到了全球化的门票,最重要是提高了整个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赢家,可以说在过去五年,我们认为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开放,全面开放我们国内的市场,全面开放我们的社会,全方位的开放经济。
第四化就是信息化,中国的信息化早在九五期间就开始加速,到了“十五”期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或者说全面加速,成为世界最大的信息消费国,也就是说,无论你的手机还是固定电话、有线电视、彩电等等这些所谓信息消费,或者说电信消费,我们成为世界最大的用户;第二、我们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第三、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IT产品出口国之一,我想在这一时期十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实现“十五”期间所规定的95%的村村通这样一个目标,尽管我们成为世界信息大国,尽管也看到城乡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提高,但是城乡之间的信息差距还是明显扩大。以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四化了,在过去五年迅速地加快,这个四化引出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和动力,就是使得我们所谓的基础设施进入一个空前发展的黄金时期,从而推动了我们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
胡鞍钢:中国迎来怎样的黄金时代?
我们来看一看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我们的基本结论是这次五年计划基础设施是大幅度的增长,发电装机容量、高速公路、港口货物吞吐量、输油管道显示的指标都告诉我们,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相当令世人瞩目的黄金发展时期,因此中国成了世界的大工地,中国的基础设施在过去几年得到明显的改善,而翻过头来,中国就有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私人资本,吸引外国资本,从而形成经济发展的一个良性循环。
越发展就越有能力改善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的能力越改善就越能吸引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进一步促进你的发展,而且我们发现,不仅是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的改善,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在过去几年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明显地改善,我在八月份专门到甘肃省做调查研究,甘肃省的省长告诉我们,过去四年再加上今年,甘肃省在基础设施的投资相当于甘肃省前五十年的投资总和,中国发生的面貌变化在所有的地区,包括贫困地区都发生出巨大的变化,都可以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看到,而且现在交通部又提出,我称之为雄心勃勃的所谓艾森豪威尔公路网,我们到2012年或者用14年的时间,中国高速公路可以达到8万公里,什么概念?就是美国今天的水平,所以说中国的发生变化,是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释放了它的巨大活力,因此,就不难理解中国在发展中国家能够最有效地吸引外国投资,不止北京、上海,也包括我们所说的内陆地区。
再一个方面就是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大发展,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是一个黄金时代,首先就是从技术的发展方面开始实现加速追赶,从所谓的知识技术资源小国正在走向世界的科技大国,突出体现为我们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超过我们原来的预期,目前,高技术产品产量和出口额都在明显的增加。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更是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所谓黄金时期了,我们正在从一个人口大国向着人力资源大国的方向加速前进,主要表现为我们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增长,我们去年的高等教育所谓毛入学率达到19%,等于提前几年实现了15%的目标,此外,高中教育的人口也在迅速的增加。所以说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的人力资本在不断的提高。因此中国有可能使得它巨大的人力资本,成为今后发展经济增长。今后社会转型的重要的基础。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不仅要改善基础设施,最重要的是要改变这个国家人民本身,从一个比较低的人力资本,到一个中的人力资本,进而到比较高的人力资本,当然中国正处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之中。
胡鞍钢:用学习形容过去的五年
我想在“十五”期间值得更重要的评价,就是我们获得了一个成功的学习,这是无形资产,什么叫成功的学习呢?我想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中国政府成功的战胜了突如其来的SARS危机,2003年我们可以看到它来得快,当然它走得也比较快,SARS危机没有办法阻止中国作为经济巨人的前进步伐,我们有效地遏制了SARS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和影响;第二个就是从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比较早的提出宏观经济调控,避免了一次经济的大起,当然也就避免了一次经济的大落,保持了宏观经济稳定,而今天“十五”期间,我们的经济增长率的波动系数是更低的,通货膨胀率是低的,所以就实现了我们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宏观稳定,而中国取得宏观稳定取决于中国政府及时地采取了所谓点刹车式的宏观调控,反映出我们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的增强。
另外来看,就是中国领导人及时地总结了SARS危机的经验和教训,也及时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类矛盾,也提出了所谓社会矛盾凸现期这样一个观点,进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我想这些都为我们在二十一世纪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也把它称之为是一个治国纲领、治国理念、治国国策的一个重大的创新,而且这个创新一旦形成,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全党的学习,全国的学习和全民的学习,就是大家一起在学习,而且是密集性地学习,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肯定的“十五”期间的一个收获,也就是说,我们除了创造那些有形的财富,GDP的增长,基础设施的增长,也包括我们创造了无形财富,就是新的发展观,新的社会理念,也就是说构建和谐社会。
我想另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表现就是政府职能在迅速地转变,我们发现政府支出中,经济建设占整个支出中的比例下降,主要集中在公共投资,集中在所谓的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一方面,我们发现教育的支出,卫生的支出、文化的支出、社会治安的支出以及社会保障的支出占整个政府支出的比重,GDP的比重在一步步提高,所以说,政府职能的转型核心是它的支出结构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所以说,我们在“十五”期间就已经表现出,政府从原来主要更多地关注经济建设,让位给我们的投资者、厂商、消费者包括农户,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让他们成为经济活动主体,而把更多的关注点转向公共服务、公共支出、公共投资等等和公共性事务相关的这些领域,发生这样的一些重要的转变,我想以上这些,就是对中国在“十五”期间的主要成就做的一些评述。
胡鞍钢:十五计划期间 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
下面我想就“十五”期间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些新特点做一些评论。这就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来看就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了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动,也使得我们进入到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时期,可以认为消费结构的变动,或者升级换代恰恰是我们从所谓的人均收入,从低收入水平向下、中等收入水平,进而向中等收入水平过渡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或者说发展阶段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住宅、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电子通讯、旅游和其他方面的文化消费都在迅速地增长,从而带动了我们整个经济的高增长。
第二个方面就是中国的工业化的加速增长之后,特别是它的内部结构,包括它的技术结构发生变迁,中国不断的从一个所谓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国家,向既有劳动密集型又资本密集型,更有高技术密集型产品类型的转变。这既反映了我们本身的工业结构的变化,也反映了我们本身的出口结构的变化,而出口结构的变化又引起了美国、日本、其他国家出口和进口结构的迅速变化,这本身也反映了中国和世界各国正在加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还有就是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经济,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联合国贸发委员会预言,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也是最新兴的所谓FDI投资国,我们原来是接受别人的FDI,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一个FDI的投资国,第二个就是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国际旅游业的发展,2004年中国的入境旅游人次首次突破1亿人达到1.1亿人次,中国突然之间从一个1978年封闭的社会,从国家没有几个海外的游客到中国来旅游,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国之一。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欧洲各国的领导,各国的旅游局局长一定要到中国来访问,给中国游客绿灯、门票,特别是像英国,欢迎中国的游客到海外,包括到欧洲去旅游,我想想这是在二十多年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开放,这就决定我们在新的五年规划和未来十五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建立我们自己的小康社会,最重要是和全世界一同发展,一同成长,一同繁荣,我想毛泽东在五十多年前,1958年在《孙中山》一文中就曾经提出所谓的中国梦,就是中国应当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他曾预言2001年,就是再过五十多年,再过五十四年,他当时说的也就是2001年的时候,中国应当对世界做出较大的贡献,我想毛泽东的梦终于在我们这一代人开始从梦想变为现实,而且这个梦是越做越大,因为中国的发展对全球的贡献越来越大。
胡鞍钢:“十五”期间凸现的两大问题
中国全面、深刻影响世界的商品价格,影响世界的商品市场,影响世界的经济,这是我们“十五”期间最突出的特点,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能源消费超常增长,导致了污染排放大幅度增长,因此我们称之为叫增长模式开始逆转,因为在十年前,也就是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九五计划设想的时候,明确提出两个根本转变,第一个就是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二个是经济体制模式的转变,在九五期间我们经济可以保持比较高地增长,同时,能源消费总量是下降的,特别是煤炭消费绝对数大幅度下降,当然污染排放物也明显下降,但是到了“十五”期间我们称之为叫逆转了,就是经济增长率略有提高,但是煤炭能源、石油大幅度增长,很显然,尤其是煤炭的高增长,导致我们的污染排放进一步的高增长,所以说从GDP来看,我们的GDP是增加了,但是从排放污染来看是个坏消息,我们不是不需要增长,我们需要思考哪一种增长方式,而且是中国的增长方式。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增长方式的逆转重新走向高能耗、高污染、排放低这样的增长模式,不仅中国难以接受和容忍,世界也是难以接受和容忍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十一五必须要根本转变增长方式,必须通过创新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走所谓绿色发展之路。
另外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来自社会的挑战,我想包括多个方面,城乡的差距,地区之间的差距等,我想特别提到的是我们健康和安全,应当说,我们在过去几十年,在人均收入水平处于世界低水平这样一个条件下,我们基本上明显改善了全体人民的健康指标,突出反映为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的平均寿命从建国前的35岁提高到70多岁,但是我们在过去几年,健康不安全问题成为最大的人类不安全问题,尽管我们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尽管我们的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你所需要的那些最重要的公共服务支出,或者是公共服务需求,特别是医疗保险需求,不仅没有明显的改善,而且人群在进一步扩大。所以说健康不安全,已经涉及我们十三亿人口中的至少十亿人口。
所以说如何在新的世纪,来解决我们所说的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诚如温家宝总理在总结SARS危机以后提出的瘸腿论,我们叫双轮不匹配论,就是说经济发展速度快,但是我们社会发展相对缓慢,这两个轮子不匹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十一五期间,需要制定全民健康专项规划,要明确人人健康,要制定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此外,在新的时期我们还会遇到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我想突出表现为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还有就是就业与失业压力,这个压力还进一步的增大,或者说还相当尖锐,从未来来看,我们还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增长。
胡鞍钢:从十五计划中应吸取的成功经验
今天如果我们评价一下十五计划,我们看到我们的成功高于我们的失败,十一五计划的核心就是中国可以创新出所谓的中国之路,中国之路就是邓小平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式提出的主题,就是建立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三个要素: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当时提出这个命题,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是经过二十多年走下来,我们可以看出我们逐渐走出自己之路,简称为中国之路,所以说,1951年开始提出一五计划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有个中国之路,到1982年,中国提出中国之路,我们不知道中国之路是什么,但是今天我们比以往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更有条件去总结中国之路,所以说我们会相信十一五规划这个蓝图,为我们实现所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一个蓝图或者说方向,或者说指路蓝图。我们需要通过五年、十年乃至十五年的时间把这个蓝图实现,我想这就是我们的经验,应当说,十五给我们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实现这个蓝图,开创了一个良好的格局,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又上了一个台阶,今后我们再花五年、十年乃至十五年,我们还会继续上台阶,这个台阶就是中国之路的台阶,今天我就介绍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