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保险业信息化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在基础设施升级换代、业务流程的标准化整合、监管体系构造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正在全面深入推进。据统计,2004-2007年全行业信息化资金投入累计近150亿元。
2008年,保险业信息化资金投入约为54.6亿元,同比增长15.5%,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去年以来,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站在一个新的起点,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是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升级步伐。国内主要保险公司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加快,大型保险公司建立新的数据中心和备份中心,一些公司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研发工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二是信息化建设的能力不断加强。通过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系统的平台化整合,有效地缩短保险产品上线的周期,建成了一批功能强大的客户服务平台,信息化的快速反应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增强了信息系统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2008年奥运期间,保险信息系统保持了安全稳定运营状态。三是监管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截至2008年底,中国保监会已经建立了信息化的基础平台——“三网一库”,建成了一批监管信息系统。“三网”即保监会机关与35个保监局的专线网络,保监会与各公司之间的数据报送网络,以及保监会的互联网;“一库”即建立了包括业务、财务、机构、高管、产品和营销员等信息的监管数据库,积累数据超过19亿条。目前,中国保监会分类监管信息系统也已经完成了开发工作。四是行业信息标准化工作不断向前推进。新一届保险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陆续发布了一项“五年规划”和九项数据标准,完成了《保险公司统计分析指标体系规范》、《保险基础数据模型》等九项标准的制订,同时加大了标准化的课题研究。五是保险信息科技监管工作不断加强。目前,保险业已经建立了公司开业验收、安全保障、重大事项管理、应急管理和灾难恢复等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这位负责人指出,保险信息网络目前已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省-市-县,并逐步向乡镇延伸,绝大部分公司实现了全国数据大集中,信息技术在保险业各个业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成为提高保险公司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是有力支撑保险业务快速健康发展。保险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无论从提高效率,还是从增强业务管理能力,都为保险业务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有力提高保险业客户服务能力。保险业利用信息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建立了客户服务信息系统,形成了一批极具品牌价值的客服平台,能够及时处理保险客户的投保、咨询、报案和理赔查询等需求,扩大了保险客户服务的辐射面,极大的提高了客户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有力增强企业风险管理能力。通过数据大集中,缩减管理层级,减少人为干预,有力加强了公司对各分支机构、对各项业务风险的管理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加强精算管理,进一步提高了保险产品设计的科技含量,从产品研发阶段就有效降低了风险。此外,保险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有效地防范化解了信息系统风险。
这位负责人指出,2009年,监管信息化建设将重点加强现有监管信息系统的应用力度,进一步发挥信息系统在监管工作中的作用和效能;着力加强监管数据的优化整合,进一步提高监管信息系统的体系化程度;继续加快新的监管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进一步提高监管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同时将出台《保险机构信息化工作指引》,这项制度将推动保险公司建立良好的IT治理机制,促进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出台《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该办法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纳入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对信息系统安全相关的事前预防、事中管理和事后处置进行加强并规范。
这位负责人强调,2009年,保监会将继续开展保险行业信息安全大检查,研究建立保险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规范,开发信息安全检查的软件,按照指标体系和评估规范,运用现场检查软件进行检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