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2012年无线网络覆盖全城
来源:南方都市报 更新时间:2009-01-23

 
 
 
  本报讯(记者 郁石)《佛山市信息化发展 “3+1”规划纲要》(2008-2012)昨天在市政府网站公布。根据该规划,佛山将在2012年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全市,用信息化技术作“倍增器”改造传统优势制造业,信息技术渗透进政府治理、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


  信息化产业是“零排放”


  该规划认为,信息产业作为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对原材料消耗少,对佛山的产业结构调整及“绿地佛山”的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为明显的是现代信息服务业,每万元GDP电量能耗不到全市平均每万元GDP电力耗费量的1/5,对环境污染小,基本实现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零排放”,因此信息化发展势在必行。


  市长挂帅保障信息化发展


  该规划在政治、资金、制度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具体措施以保障其实施,如成立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信息化项目外包等方面尽快出台配套政策。


  引入风投解决资金瓶颈


  规划还提出在市经济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中根据需要统筹安排资金,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所有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统一管理。除了政府的资金支持,规划认为高投入、高风险特性的信息化产业应引入“风投”,吸引国内外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来佛山发展,同时,企业也应开发好前期的项目,同风险资金进行无缝连接。


  新词释疑


  U-佛山


  U是Ubiquitous的简写,意指无所不在、普遍存在。U-佛山,意指佛山人将在政府治理、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事业等各方面均可享受无处不在的全市信息化网络服务。


  “3+1”规划


  “3”:指3个目标,即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提升城市化,信息化加快国际化。


  “1”:指1个环境配套,即政策、资金、人才和技术等4方面的保障体系。


  总体目标:到2012年,信息化体系覆盖整个佛山的社会经济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线化成为佛山人生活工作的主要方式。


  改造重点


  规划提出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根据白电、平板、陶瓷等不同产业类型和行业的特点分类指导,重点对三大世界级制造业基地(世界级白色家电产业基地、世界级平板液晶显示器件产业基地、世界级现代陶瓷产业基地)和九大国家级制造业基地(3+9)进行信息化融合,增强产业竞争力。


  探探“家底”


  2007年全市信息产业产值达到2330.71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17.62亿元;信息服务业则达到313.09亿元。


  南海奇美液晶显示器模组项目进展顺利,预计上下游企业合理配套后总投资额将达20亿美元,是佛山迄今最大的引资项目。目前首条液晶电视模组生产线正式投产,到2009年全年营业额将达25亿美元。广东中显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个低温多晶硅TFTAMOLED显示屏的产业化项目落户佛山,将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