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河南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二○○九年一月十二日在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河南省人民政府代省长 郭庚茂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遇到困难最多、挑战最大的一年。国内先后发生南方地区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国内经济运行困难加大,外部发展环境陡然严峻。面对挑战和考验,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齐心协力,快速反应,积极应对,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态势。

    ——经济规模、质量和效益再上新台阶。预计全省生产总值18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9.1亿元、支出2283.9亿元,分别增长17.1%和22.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150亿元,增长10%。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255.4亿元,增长21.3%;贷款余额10368.1亿元,增长15.8%。

    ——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14.5%和10%。全部工业增加值9500亿元,增长15.4%;粮食总产量107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三年突破1000亿斤。

    ——投资、消费和出口同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0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50亿元,增长23%;出口总额107亿美元,增长28%。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00元,实际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4430元,实际增长6.5%。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积极有效调控调节经济运行。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迅速抓住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因势制宜,多策并举,及时调整经济调控调节的方向、力度和重点。针对年初物价上涨过快问题,及时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增加生活必需品供应,物价涨幅从5月份起持续回落。针对年中生产要素供应偏紧问题,狠抓供需衔接,强化煤电调度,组织银企洽谈,推动企业协作,统筹资源配置,支撑经济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快速增长势头。针对三季度后出现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敏捷反应,重拳出击,实施了一系列保增长的政策措施,争取国家投资63.48亿元、省财政先后筹措64亿元快速投放,着力扩大需求,减缓了经济下滑速度。积极扩大投资需求。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与铁道部签订了“五纵五横”铁路建设合作协议,巩固郑州铁路枢纽地位,铁路建设大规模展开。中石油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南阳核电等事关全省发展大局的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郑州海马轿车、石武铁路客运专线等重大标志性项目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建设进展顺利,燕山水库全面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增285公里,达到4841公里;电力装机新增600万千瓦,达到4572万千瓦。积极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增加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提高优抚对象和特殊困难群体补贴、补助标准,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和能力。努力扩大农村消费,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程,新建和改造农村连锁便民超市1.16万家,补贴农民1.3亿元购买规定类家电。积极扩大对外贸易。落实国家鼓励出口政策,扩大高新技术和机电类产品出口,促进纺织、服装、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全年进出口总额175亿美元,增长37%。

    (二)坚持不懈做好“三农”工作。“以粮为基、统筹三农、推动全局”,加大支农惠农强农力度,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认真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着眼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解决我省“三农”问题,编制了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组织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开工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65个;改造中低产田186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万亩,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小麦、玉米良种补贴面积,新增水稻良种补贴,共兑现16项惠农补贴100.5亿元,其中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77.8亿元,比上年增加38.3亿元。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种植面积占粮食播种总面积的71.6%。着力谋划发展花卉园艺、现代畜牧业等高效农业,启动“食用油倍增计划”,扶持建设了一批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等特色高效农业基地;落实奶牛和生猪补贴政策,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5135个,全年肉类、禽蛋、奶类总产量分别增长7%、10.2%、29.7%。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达到5724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421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省财政安排5亿元引导资金,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多方筹资解决了26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户用沼气59.5万户;修建改造县乡公路7500公里、通村道路8200公里、危桥1.13万延米;新完成1056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任务,10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解决温饱。

    (三)深入推进发展方式转变。认真谋划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专题,培育跨越式发展新优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积极谋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集中省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2.5亿元引导社会投资,实施了866个重大工业结构升级项目,开工建设了郑州日产第二工厂等302个项目,建成投产了洛阳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改造等292个项目,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明确了服务业发展思路,设立1亿元引导资金,扶持150户省重点服务业企业发展;筹资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启动了8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服务业。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出台了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承办了中国科协年会,加强省部、省院合作,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在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小麦和玉米新品种培育及综合栽培技术等领域实现了突破。中硅高科、中棉所进入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行列。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9个。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制定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矿产资源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矿产资源整合。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启动第二批38家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小火电100万千瓦。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现役单机12.5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及5万千瓦以上供热机组脱硫设施全部建成,对210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了综合整治,13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基本达标排放。深入推进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林业生态省建设,完成造林面积601万亩。预计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5.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5.5%、6.2%,均为“十一五”以来最大降幅。

    (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设市城市和县域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启动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制定了中原城市群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积极谋划推动建设“郑汴新区”。着力推进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的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郑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纳入国家规划,郑州机场列入国家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安排4亿元资金支持黄淮4市加快发展。引导豫北、豫西豫西南地区竞相发展。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完善县域经济发展政策,对先进县市及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进行奖励,县域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所有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均超5亿元,其中48个超10亿元。

    (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以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和战略重组。商贸、建筑、交通等各类非工业企业改制全面启动,省直厅局所属企业85%进入改制程序。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为主、自愿互利、务求实效的原则,实施了126个企业战略重组项目,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挂牌,天方药业与中国通用、神火集团与商电铝业、永煤集团与安化集团签订战略重组协议,大型企业集团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扎实推进行政审批、财政管理等改革。精简省级行政审批项目142项,取消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156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39项,分别占清理前的22.3%、30.2%和56.5%。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移支付,30个县市财力性一般转移支付超2亿元。拟定了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改革,90%以上省属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59%的集体林地明晰了产权。投资、价格、金融、粮食等领域改革迈出新步伐。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措施,设立招商引资专项资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成功举办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五届投洽会、第十届亚洲艺术节、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中原文化宝岛行等重大文化经贸活动。与中石油、中石化、恒天、华润、中粮和中核等央企及春秋航空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成功引进鲲鹏航空公司总部。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亿美元、省外资金1800亿元,分别增长30%和18%。

    (六)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办好“十大实事”为重点,省财政多方筹措资金415亿元,全面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多策并举扩大就业。出台推动全民创业实施意见,落实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停产限产企业职工的帮扶力度,帮助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81万人。加强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企业养老、失业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45.6万人、688万人和850万人。新农合提前3年覆盖全省,筹资标准由50元提高到100元;在18个省辖市全部开展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参保人数达到630万人。城乡低保覆盖人员分别达到145万人、268万人,人均月补助水平分别提高55元、20元。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建、改扩建1091所农村敬老院,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42%。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制度。竣工经济适用房278万平方米,新建和配建廉租房25万平方米,省属六大国有煤矿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全面发展社会事业。落实资金72.1亿元,对农村中小学生继续实施“两免一补”,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解决农村中小学取暖问题,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完成6593所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充实工程。安排高校和中职学校学生资助经费20.5亿元,受益学生达到204万人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5.4亿元,资助学生11.5万人。郑州大学“211”工程三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河南大学进入省部共建行列。制定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我省列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完成了388个农村卫生体系建设项目和800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改造任务。启动“白内障无障碍省”建设,实施免费复明手术10万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发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6506万元,落实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89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继续保持了低生育水平。省人民医院门诊楼、郑大一附院病房楼竣工投用。省广播电视发射塔、中国文字博物馆等重大文化项目加快推进。建成10个县级“两馆”、3800个农家书屋、3911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积极参加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全国农运会等重大比赛,夺得金牌59枚。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安全生产管理。妥善应对问题奶粉事件,全面开展奶业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安排3亿元资金启动了尾矿库治理,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3.9%、18.8%。

    (七)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提请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7件,制定、发布行政规章10件。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进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为重点的“两转两提”工作,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基本完成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平安河南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加强信访工作,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财政审计监督、政风行风建设、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国防教育和国防观念进一步增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驻豫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抗震救灾、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全面加强,民族、宗教、统计、参事、史志、文史、地质、气象、测绘、地震、社科研究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同时,圆满完成了奥运安保任务;夺取了抗击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胜利;积极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扎实做好支援江油市灾后重建工作。

    各位代表!

    2008年是河南改革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在突如其来的挑战面前,我们上下一心,沉着应对,奋力攻坚,不懈工作,在困难情况下迈出了经济社会发展新步伐,培育了中原崛起新优势,进入了科学发展新阶段。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始终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既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有效地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积极应对挑战与抢抓发展机遇相统一。始终辩证地分析看待形势,既做到见微知著,迎难而上,周密应对,又看到危中有机,顺势推进结构调整、企业重组、节能减排等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国家支持,努力化危为机、加快发展。三是坚持抓好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注重长短结合,“办急事、抓大事、谋专题”,在立足当前、积极应对挑战的同时,着眼长远,深入谋划粮食核心区规划、战略支撑产业培育、现代城镇体系建设、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等重大问题,为加快跨越、实现崛起夯实基础。四是坚持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充分利用市场需求约束加剧形成的倒逼机制和要素约束减弱的有利时机,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中原崛起的体制机制。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办实事、办好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各位代表!

    在困难形势下能取得这些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省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对我省影响日益加重,市场需求不足凸显,企业经营困难加剧,经济下行和财政保障压力加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务工面临新困难,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压力增加,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政府职能和作风转变还不到位,少数部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比较突出;个别领导干部作风浮漂、弄虚作假、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今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从沿海向内地,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企业向其他企业扩散,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压力加大。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与我国周期性调整因素叠加重合,短期问题与长期矛盾相互交织,需求不足和竞争加剧双重挤压,一些深层次矛盾更加凸显,使得我省面临的形势非常复杂、非常严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面临更大困难。但总体上看,我省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逆转。全球经济深刻调整必然促进国内外产业转移重组,有利于我省扩大开放、借力发展;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三农”投入力度,有助于我们争取更多支持加强薄弱环节,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和区域竞争格局重塑,有利于我们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居民消费等方面有巨大空间;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我省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与沿海地区相比,体制、政策差距在缩小,区位、资源、市场及要素成本优势在上升,这些都为我们应对挑战、克服困难、逆势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条件。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立足于应对挑战,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努力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更要增强机遇意识,坚定必胜信心,努力化危为机,借机发展,力争经过新一轮调整,使综合经济实力有一个大提高、发展方式有一个大转变、区域竞争力有一个大提升。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防冷消滞、保暖促长”,着力“应挑战、抓机遇,扩内需、保增长,促转型、打基础”,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发展,加快中原崛起。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万元GDP能耗降低4.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4%和4.7%。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中原崛起夯实基础。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努力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势越是严峻,推进科学发展的要求越是紧迫,越要把加快跨越、实现崛起与科学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应对当前危机和促进长远发展实践中,始终做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必须坚持实现中原崛起这一战略目标不动摇。实现中原崛起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河南的殷切期望,也是亿万河南人民的美好期待和福祉所在。越是在困难形势下,越要坚定信心和决心,努力加快中原崛起步伐。三是必须把应对挑战、保持增长作为当务之急。针对当前市场需求不足的突出问题,努力扩大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积极实施财政、金融“两大政策”,加快推动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两大转变”,着力落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改善环境“三大保障”。通过抓好以上“十大举措”,坚决打好扩需求、保增长这场硬仗。四是必须把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扩内需、保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紧密结合起来,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必须坚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克难攻坚,改革创新,着力构建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六是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扩大消费、促进增长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在困难形势下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群众生活,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已成为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矛盾。必须增强经济运行调控调节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见效的政策措施,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多出实招,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着力扩大投资需求。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切实调动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两个积极性,加快实施“8511”投资促进计划:重点在农林水利、交通、能源、城镇建设、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社会事业8大领域,开工建设500个以上超亿元重大项目,带动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万亿元。交通方面,力争完成投资650亿元。加快建设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漯阜铁路升级改造等项目,确保建成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等项目,开工建设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山西中南部运煤通道河南段等项目,加快实施郑州、洛阳和南阳机场改扩建工程。争取铁路在建总里程20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开工里程319公里、在建总里程1000公里以上。能源方面,力争完成投资680亿元。加快西气东输二线、榆济线河南段等项目建设,建成郑煤赵家寨矿、兰州至郑州至长沙成品油管道河南段等项目,争取开工南阳高庄核电前期工程。全年大中型煤炭矿井在建总规模达到2600万吨,电源开工570万千瓦、在建装机总容量1600万千瓦以上,电网开工1725公里、新增2000公里,在建油气长输管线4580公里。农林水利方面,力争完成投资500亿元。加快推进4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全线开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全面开工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争取开工出山店水库前期工程;力争开工汝河、贾鲁河等防洪河道治理工程。信息化方面,强力推进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基本完成省级内外网网络整合工作,加快推进省市县电子政务“三级中枢”整合,启动信息惠农、行政效能、环境监测、企业信息化等一批应用系统建设。

    (二)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把调整收入分配、发展服务业与扩大消费结合起来,大力开拓消费市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落实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建国前老党员等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落实好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增加对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引导房地产企业多开发建设中低价位的普通商品房,鼓励大型房地产企业进行集中连片开发,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加快发展住宿餐饮、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开发与节假日调整相适应的旅游、文化、体育健身和网络、动漫等热点消费。继续优化消费环境。落实居民购买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的鼓励政策,全面清理消费领域相关规费。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6000个农村连锁便民超市和一批配送中心。实施20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完善家电下乡补贴办法。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着力保持外贸稳定增长。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走以质取胜、集约化、多元化发展路子。落实国家鼓励出口政策,制定我省具体措施,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开拓非洲、拉美、俄罗斯等新兴市场。扩大高技术和机电类产品出口,促进农产品和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鼓励紧缺资源能源、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

    (四)着力落实财政金融政策。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扩大政府投资,引导带动社会投资;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法定支出、工资发放、改善民生、落实配套资金、“十大实事”等资金需要。全面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改进金融服务,保证流动性供给,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作用。鼓励银行业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对有市场、有竞争力、发展前景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和农业发展,加大对产业转移、企业重组的支持力度。创新融资方式,支持企业择机上市,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和政府投融资主体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和中期票据,支持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扩大信托融资规模,争取设立省农业开发等产业投资基金。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设立担保机构,3月底前全面建立省市县以财政为依托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五)着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一视同仁地为各类企业搞好服务,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涉企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大力开拓省内外市场。继续组织企业、项目单位开展银企洽谈、供需对接等多种活动,促使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协作关系,提高抗风险能力。因企制宜,分类指导,把服务企业与调结构、促转型结合起来,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竞争力提高。搞好经济运行调控调节,组织好煤电油气运供需衔接,努力保障重点企业要素资源供给。

    四、切实加强“三农”工作

    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力保农业农村较快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一)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坚持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较大幅度提高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标准。继续开展水稻、棉花等政策性保险试点,试行玉米政策性保险,探索建立以财政为依托的地方性农业保险体系。

    (二)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全面启动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国家粮食科技丰产工程,重点建设3个万亩连片小麦玉米高产核心示范区。积极推进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建成商丘、周口、安阳大型商品粮基地,加快纳入国家规划的89个县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抓好213个小麦、玉米、水稻万亩高产示范区建设,加速小麦、玉米主导优良品种换代升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竞争能力和保障水平。设立省级财政农产品加工专项资金,支持粮油、畜禽等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重点培育100家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建设100个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发展花卉产业,支持洛阳牡丹、开封菊花、鄢陵花木等花卉生产基地扩规模、创品牌;加快发展茶叶、果品等优质特色园艺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重点支持27个肉牛主产县、26个肉羊主产县、45个生猪主产县和黄河滩区绿色奶业带发展,抓好夏南牛、豫南黑猪等新品种繁育推广,建设一批肉牛规模化养殖小区和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加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检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并整合支农资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33.8亿元,建设一批大中型沼气工程,新增农村户用沼气75万户;筹措资金15亿元,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筹措资金40亿元,新建改建县乡公路6000公里、通村公路4000公里,改造大中危桥4万延米;筹措资金2.4亿元,完成1万个村镇绿化工程,创建300个省级生态文明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积极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完成140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和2万人的深山区独居户搬迁扶贫任务,再解决11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和温饱问题。完成1.06万人的南水北调库区移民安置任务。

    (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改善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农信社、农发行、农行等涉农金融机构的作用,扩大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完善支持农民小额贷款办法。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农业公共服务能力。

    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既是克服当前困难、应对挑战的应急之策,又是培育崛起新优势、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大计,必须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进。

    (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推行集约化发展模式,着力构建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现代农业、工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相互支撑、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在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着力提升工业主导产业。围绕推动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化工、食品、服装纺织等产业升级,完善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郑州百万辆汽车、现代煤化工等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实施超高压输变电装备、高速铁路施工设备、汽车及零部件、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现代化工装置大型化、绿色食品产业链、精品钢等重大产业升级工程,抓好郑州日产第二工厂等700个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大型煤制烯烃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围绕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产业,以扩大规模、拓展链条为重点,在硅材料与光伏、生物及新医药、数字化装备、新型功能材料及制品、光电技术、生物能源、节能环保技术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重点抓好中硅公司年产2000吨电子级多晶硅等160个重大项目;支持郑州、洛阳、南阳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晶圆芯片、硅材料光伏、光电等高技术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服务业。发挥引导资金作用,重点支持现代物流、旅游、文化、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扶持150户省重点服务业企业和30个特色服务业园区。高水平编制郑州国际物流中心规划,实施好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等重大项目,积极推进一批重点综合物流园区、重要冷链物流基地、粮食物流体系、出版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抓好精品旅游景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旅游服务网络,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旅游目的地。加强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鼓励支持境内外金融企业在河南设立机构;支持通过战略重组等方式建设跨区经营省级商业银行;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扩大交易品种,推动期货市场稳步发展。

    (二)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使其成为拉动内需、推动跨越、实现崛起的重要动力源,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科学修编并完成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设市城市和县域总体规划,逐步形成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居民点协调发展的城乡布局结构。同步完成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并与城镇规划协调衔接。统筹“郑汴新区”规划布局,推动“大郑东新区”和“汴西新区”加快发展,建设以航空运输、公路快运、铁路高速客运和集装箱转运为重点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大力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在区域内率先实现规划统筹、交通一体、产业链接、社会公共资源共享、生态和环境保护合作,逐步建设成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一体发展的现代复合型新城区、综合改革核心试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环境优美宜居区和为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服务的区域服务中心。完善中原城市群规划,以“郑汴新区”为核心增长极;以郑州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打造“半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交通圈”;以郑汴一体化区域为核心层、“半小时交通圈”区域为紧密层、“一小时交通圈”内城市为辐射层,积极构建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向心发展、协调推进、共同繁荣的“一极两圈三层”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实施中原城市群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方案,以建设高速铁路、航空枢纽、城际快捷通道等现代交通体系为突破口,推动核心层、紧密层、辐射层交通、产业、服务相互对接;因地制宜,进行城乡一体化改革探索。近期加快推进高速铁路、机场空港、城际快捷通道建设,搞好郑州至重庆铁路客运专线前期工作。今年开工建设郑焦城际铁路,开通郑新、郑许等城际公交。继续支持黄淮4市及豫北、豫西豫西南5市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形成与中原城市群核心层、紧密层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树立“精明增长”理念,建设“紧凑型”和“复合型”城市。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突出特色,提升品位,打造宜居城市。

    (三)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以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为基础,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力争新增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20家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5家以上。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新培育20家创新型企业,争创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集成科技资源,力争核电站用核级电机、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等重大科技专项实现突破。重点培育5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3个知识产权优势区域。

    (四)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把产业集聚区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化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以产业聚集程度决定城镇发展规模,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按照整合资源、提升功能、强化特色、增强竞争力的要求,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结构调整项目建设,提升对城市产业、人口、环境的承载功能,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实现产业与城市发展相互推动,逐步形成集聚促进就业、就业创造消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发展机制。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完善县域公共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确立并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县域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五)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把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强力推进节能降耗。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等关键领域节能工作。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加强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加快推进余热余压利用等重点节能工程建设,确保列入国家计划的178个项目建成投产;启动工业锅炉、电机系统节能改造专项计划,争取用两年时间改造一遍。推广绿色照明工程。加快淘汰钢铁、造纸、焦化、电石等行业落后产能,关闭100万千瓦燃煤小火电。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和生态建设。支持省市县三级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争取上半年完成全省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自动监控设备更新改造。加强对贾鲁河等重点流域、矾土冶炼和小铁合金等集中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在四大流域及丹江口库区实施重点涉水工业点源深度治理,在冶金、化工等行业进行脱硫治理,在造纸、制药等行业实施废水深度治理。加快林业生态省建设,完成造林面积638万亩。积极推动土地、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认真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安排各类用地,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优先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地需求;继续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保障和接续能力。着力健全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加快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城市。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探索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设施;严格执行环境法规和排放标准。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使之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六、大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

    推动文化发展与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大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

    (一)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深入推进文化精品工程,重点抓好《客家人》等一批精品电视剧和舞台艺术作品创作。抓好“五个一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推进省广播电视发射塔、中国文字博物馆等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推进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实施3354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3000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改建6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50个达到国家标准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县级支中心、1.9万个村级基层点和4000个农家书屋。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开展“千场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加强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力推进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施开封古城墙保护工程。

    (二)着力发展文化产业。全面落实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完善专项资金扶持方式。重点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武术杂技、文博会展、网络文化、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重点抓好100家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河南报业、中原出版传媒、河南文化影视、河南影视制作、河南有线电视网络等产业集团。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支持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打造动漫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推动镇平玉雕、开封汴绣、禹州钧瓷、汝州汝瓷、洛阳唐三彩、浚县石刻泥塑、民权画虎、宝丰魔术等特色文化产业区块发展。繁荣文化市场,为人民群众提供形式多样、文明健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与管理。

    (三)精心打造文化品牌。加快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努力将洛阳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开封宋都古城、安阳殷墟、焦作陈家沟太极拳等塑造成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继续整合优势演艺资源,抓好《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和《大宋·东京梦华》二期建设,打造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广泛传播力的演艺品牌。继续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花会等重要节会,办好中原文化澳洲行、中原文化港澳行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筹备参加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的品牌,扩大中原文化影响力。

    (四)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商丘5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加快登封、淮阳等8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鼓励其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产业等方面积极探索,逐步形成全省文化产业的聚集地、文化创新的示范区、文化强省建设的排头兵。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完善文艺院团“一团一策”改革实施办法。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文化娱乐等领域,培育优势民营文化企业。

    (五)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干部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做好大学生和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景区为主要内容的“三优三创”竞赛活动,大力开展以“清洁家园行动”为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继续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提高城乡文明程度。

    七、强力推进改革开放

    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在困难中把握有利时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

    (一)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力求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国企改革和战略重组。加快一般竞争性企业改制退出步伐,完成省直厅局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和省管企业主辅分离。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强与国内外500强和大型央企的合作;深入推进煤炭、化工、钢铁、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等行业骨干企业的战略重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创新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能和运营效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和企业素质。推进财税、投资、价格体制改革。加强公共资源、资产、资金、资本整合,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完善财政预算体系,实现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有机衔接。调整完善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完善土地、矿产资源、环境保护等财政性专项资金使用政策。全面落实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抓好资源税、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最大限度缩减政府核准范围,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建立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推进趸售电价体制改革。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改革重组。加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加强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奖诚罚怠”的激励约束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病有所医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重点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推进科技、教育、社会管理等领域改革。

    (二)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坚持把发挥自身优势与充分利用外部条件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骨干优势企业、重大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落实好招商引资专项资金和重大项目奖励政策,实施一批重大引资项目。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外资参与企业重组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抓住机遇加大技术和人才引进力度。办好世界邮展大会、世界华商领袖峰会、香港河南经贸合作洽谈会、台湾河南经贸合作洽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承揽大型工程和项目,扩大对外劳务合作,优化外派劳务结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发矿产资源、并购境外企业。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与中西部各省的合作交流,深化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合作。鼓励与沿海发达地区建立产业转移联盟,积极设立产业转移承接园区,推动电子、家电、服装、家具等产业向我省集群式和链式转移。

    八、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形势越困难,越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办好“十大实事”为重点,省财政多方筹措不少于450亿元资金,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把发展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一)积极扩大社会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全面落实全民创业意见,推动以创业促就业。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提高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开发公益性岗位,继续延长“4050”人员享受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各项补贴政策,动态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支持困难企业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减薪等办法,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鼓励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做好复转军人就业安置工作。扩大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落实好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确保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支付。全面实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加强监管,确保健康运行。积极推行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优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大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力度,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26万平方米,竣工70万平方米,为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1.4万套廉租住房;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50万平方米,竣工280万平方米,为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4万套经济适用房。

    (三)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实施郑州大学“211”三期工程,推进河南大学省部共建。突出抓好职业教育和各类培训,加快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抓好50个左右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支持20个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改造167所农村初中,改扩建100所中心城市中小学。把提高人民健康素质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增加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支持一批县医院、薄弱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县乡计生服务站、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改造。免费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10万例复明手术。继续做好艾滋病防治帮扶工作。抓好郑大一附院门诊医技楼、省肿瘤医院门诊楼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省人民医院第二病房楼、省中医学院一附院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改造一批市级重点中医院和精神病专科医院。落实奖惩并举的政策措施,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由每人每年600元提高到840元以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共同发展。

    (四)做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以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为依据,做好小煤矿整顿整合和关闭取缔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着力抓好煤矿、交通运输、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安全管理,抓好商场、学校、娱乐场所等公共聚集地的安全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积极创建食品安全省,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案件。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实行严格的食品安全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信访工作,完善信访评估机制,着力解决突出信访问题,努力做到群众来信来访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强化源头治理,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股市房市、企业破产、征地拆迁、农村土地纠纷、涉法涉诉问题等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作用。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支持驻豫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不断提高预备役部队、民兵和人民防空建设质量;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加强外事、侨务、对台工作。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参事、史志、文史、地质、气象、测绘、地震等工作。继续抓好对口支援江油市灾后重建工作,按期完成援建任务。

    九、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今年经济社会形势异常严峻,改革发展任务异常繁重,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两转两提”,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争取上半年完成省市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年底前完成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健全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把各方面工作引导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轨道上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社会纠纷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认真搞好第二次经济普查等国情国力调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和管理体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接受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的协商,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入推行政务公开,保证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机制,提高立法质量。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发布、备案和定期清理制度。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强行政复议工作。重视发挥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三)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确保权力规范运行。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勤勉尽责,秉公用权,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对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和出国出境经费等支出实行零增长,严格控制新建楼堂馆所,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奢靡之风。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严惩不贷。

    (四)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把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涉及群众利益和公共政策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听取意见,努力避免决策失误,少走弯路。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反对短期行为,反对虚报浮夸,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努力做到“严、细、深、实、快”,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切实改进会风、文风。创新公务员激励约束机制,搞好公务员培训教育,开展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

    我们已经携手步入了2009年,迎面而来的既有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有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亿万河南人民的期待和重托,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既耽误不得,更失误不起,必须时刻保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必须时刻保持沉着冷静、果断应对的清醒头脑,必须时刻保持敢打硬仗、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汇集社会各界的力量,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努力在困难中开创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在挑战中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

    各位代表!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再大的困难和挑战,也阻挡不了中原儿女阔步前行、共创美好明天的坚定步伐。我们坚信,2009年必定是河南人民满怀豪情、奋发图强、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的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万众一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