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区长梁维东
各位代表:我代表顺德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按照“好字优先、以人为本”的思路,改革创新,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集中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坚持“工业立区”,加强自主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取得明显成效发展速度和质量实现双提升。实施“内提外引、内强外优”,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实现稳定持续增长。预计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2亿元,同比增长15.5%;工业总产值3981亿元,增长18.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2亿元,增长12%;出口总额130.5亿美元,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5.54亿美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亿元,增长25.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9.3亿元,增长16%。圆满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
经济结构优化。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家电、机械装备等传统产业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运等高端提升。民营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13家企业获得首批总部企业认定,一批企业总部大楼和基地启动规划建设,总部经济载体从点向面拓展。发展光电产业,成功引入OLED显示器项目。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编制完成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工业创意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专博会,国家级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基地落户顺德。金融创新初见成效,风险投资、产权交易等金融前端业务蓄势待发,企业上市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有新的进展。商贸、物流和会展业加快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建立,引入一批新技术、新品种,农业效益不断提高。整治基塘18000多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自主创新建设成效显著。加大华南家电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新建5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推进品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新增“中国鳗鱼之乡”等6个国家级区域品牌、3件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参与制订38项联盟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二、加强规划引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城市化水平取得明显成效
城市规划体系初步形成。紧紧把握珠三角一体化趋势,开展城乡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一城(中心城区)三片区(东部、南部和北部三大功能片区)”总体构想,为顺德描绘新的发展蓝图。加快各片区各层次规划的编制实施,全面推动城市化建设,城市发展内涵不断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区博物馆、美的体育广场、大良东区学校、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等一批中心城区重点工程动工建设或投入使用。区快速干线、一环南延线、325国道乐从段改造,以及太澳高速、广珠城际轨道顺德段等一批重点交通工程加紧推进。500千伏顺德输变电站配套工程建设取得突破,德胜电厂“上大压小”项目顺利完工。完成中心城区供水管网连通工程,实现南北双水源供水。
城市管理更加完善。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新建10个社区城管工作站。集中开展违法违规用地查处整治行动,土地执法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加快“三旧”改造,启动7个试点项目。容桂汽车客运站建成启用,新增一批公交线路和公交车,公共交通服务有所改善。推进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成功防御“08·6”大洪水和“6·25”百年一遇暴雨。
“青山、碧水、蓝天、绿地”环保工程取得新进展。新增和改造绿化面积超过800万平方米,完成林分改造8600多亩,整治内河涌47公里。推进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改造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统运率得到提高。加强节能减排,“两高”企业整治成效明显,企业脱硫工程推进顺利,加快陶瓷企业的改造、转产和搬迁。预计全区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减少25%和10.5%,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三、实施民心工程,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富裕和谐顺德取得明显成效
教育文化人才事业加快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中小学教师收入进一步提高。投入2亿元新建扩建学校16所,资助5100名低保家庭子女上学。新建一批公益性文体设施,开展公益电影下乡、村居妇女健身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强人才工作,开展第二届“金凤凰奖”、“金梧桐奖”评选活动。
卫生计生事业取得新进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传染病防控。推出门(急)诊病历一本通、医检结果互认等便民举措,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出生人口素质得到提高,顺德连续12年被评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社会保障日益健全。创建“社区工作坊”、“绿色田园”等就业基地22个,加强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努力促进就业。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医疗保险覆盖全区户籍居民和3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提高到人均每月320元,慈善救助惠及面更广。全面推行居家养老服务和日间托养服务。做好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开展抗灾赈灾工作,为雨雪灾害地区和四川地震灾区募捐款物超过2.4亿元。广大港澳和海外乡亲热心公益,捐赠5800多万元支持家乡社会事业发展。
社会管理不断完善。充分发挥“顺德义工”作用,志愿者服务深入基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16个村居完成了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20个社区被评为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刑事发案率下降,破案率上升。落实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物价监管工作,严厉打击走私、制假售假和传销等违法行为,做好毒奶粉事件医疗筛查诊治工作,全面清查问题奶制品,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和市场秩序。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防控和社会矛盾隐患排查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全区各类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有所下降。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城乡居民存款余额1141.5亿元,增长25.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42元,增长8.1%;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1179元,增长5.1%。
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动政府创新,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重大事项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和各方监督,全年共办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参政议政材料223件,办复率100%。通过城市论坛、民生热线等形式,拓宽收集社情民意和市民参政议政渠道。加强对外交往,成功举办世界顺德联谊总会第六届恳亲大会。开展“明白说法进万家”系列活动,“五五”普法工作深入到村居和企业。基本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严查违纪违法案件,全年立案查处40宗,追缴违纪款项395万元。
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和实施一系列促进科学发展的新举措。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区属机关简政放权和服务重心下移,开展政府服务创新奖和公务员创意奖评选,绩效与作风考评工作全面铺开。加强财政绩效预算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财政引导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平衡协调发展。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发挥统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同时,武装、粮食、口岸、气象、档案、扶贫、民族宗教、人民防空等工作都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令人难忘,各项成绩的取得,有赖于上级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有赖于全区各级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和辛勤努力,有赖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真诚奉献。在此,我代表顺德区人民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当前顺德还存在一些需要加快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及顺德经济自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对经济增长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约束较多,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农村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民生热点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任重道远,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顺德精神有待进一步彰显。对于这些,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将千方百计研究解决。
2009年工作安排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顺德再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迎接各种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实施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为顺德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参与区域分工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根据国务院的规划,珠三角被赋予全国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建设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等重大任务,迎来了新的发展时代。顺德作为全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承担着“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我们必须把握机遇,乘势而上。
2009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共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区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确定的“求实、求变、求发展”的总体思路,传承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顺德精神,以新思维、新规划、新体制、新环境,引领顺德实现新突破、新发展、新提升、新跨越,加快建设总部经济园区、白色家电之都、自主创新热土、现代物流基地、生态环保之城,从改革开放排头兵向科学发展排头兵阔步迈进。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2%,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控制在2.1万吨和2.43万吨以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以下。
为实现以上目标,要重点做好“五个强化、五个构建”。
一、强化规划引领,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规划是战略性、全局性的工作。必须规划先行,以战略规划、城乡规划超前引领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和空间结构,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完善规划体系。按照规划全区统筹的思路,实行全区“一盘棋”规划,建立多规合一的“一张图”管理模式,以高水平、全方位、多层次的规划体系,引领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健全各项规划管理机制,强化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延续性,切实保障规划严格执行。
实施片区发展战略。加快修编和完善城乡总体规划,构建“一城三片区”的城市化发展新格局,主动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粤港澳合作。根据城乡总体规划,制定分类指导的用地、产业、财政、环保等政策,落实片区发展战略。
加强引领性平台的规划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中心城区,打造德胜河“一河两岸”核心区,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加快规划建设东海发展协调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工业设计和创意产业园区、总部经济基地、科教园区等产业平台,策划光电、光伏产业园等新型产业基地,增强发展后劲。
二、强化自主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始终是顺德发展的根基。必须坚持“内提外引、内强外优”,坚持“工业立区”、“优二进三”,以自主创新提升工业化,以服务业配套制造业,以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发展后劲,以完善服务体系夯实发展基础,全面提升顺德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改造提升制造业。立足集群优势,推动传统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发展研发、设计、品牌运营等高端环节,优先打造世界级白色家电之都、国家级机械装备产业基地和家具产业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华南家电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的研发和服务水平,加快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检测中心建设,争取成为省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试点,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创意产业发展,积极引进著名设计机构和专业人才,扶持以工业设计为龙头的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
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物流业规模化和信息化发展,引入知名物流企业,建设物流集聚区。整合专业市场运输配送环节,发展虚拟交易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提升行业水平。提升现有展会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引进、挖掘新的会展项目。把握CEPA机遇,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深化与港澳的合作。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完善流通网络建设,引进名企名店,塑造现代化城市商业中心。加快规划建设面向珠三角的综合性文化休闲区和大型旅游度假区,培育“顺德美食”品牌。完善生活配套,建设高品质居住区。
培育新兴产业。实行“引资引智”并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健全招商机制,整合镇街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实施关键性大项目引领战略,积极引入国家和省的重大投资项目,引进产业高端环节,引进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培育生物医药、光电、光伏、新材料、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和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和外延农业。
优化产业服务体系。高度重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严重影响,努力做好应对工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健全激励机制,鼓励金融机构用好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力争设立村镇银行,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完善产权交易平台,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创新担保基金运作模式,扶持企业上市。协助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组织国际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开拓活动,支持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争创内销品牌。今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作为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综合运用政策服务、财政杠杆和金融工具,重点支持成长性好、就业带动性强的中小企业安全“过冬”。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三、强化环境优先,构建宜商宜居环境
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必须把环境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在规划的引领下,努力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产业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吸引人才和投资,提高市民幸福感,打造价值型城市。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当前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全面打造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编制综合交通规划。配合推进太澳高速、珠二环、广珠城际轨道等国家和省重点交通工程,以及江顺大桥、广明高速、番顺高速等跨区工程,同时,投入近200亿元,加快推进区快速干线、一环南延线等骨干道路建设,争取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形成内畅外通、符合珠三角一体化需求的交通网络,实现交通路网与重大区域性交通设施的无缝衔接。抓好货运站场和港口码头建设,发展水陆联运。优化和落实电网规划,加快500千伏顺德输变电站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大支持镇街建设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力度,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完善污水处理厂的营运和管理,有条件的镇街要加快建设工业污水处理厂。推进区污泥处置中心建设。整合优化全区的供水资源,编制全区排水规划。加大区对水利建设资金的统筹力度,加快构建人水和谐的现代化水利体系。
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公交线路网络,实现区内公交网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衔接,加快发展镇域公交,规范出租车运营管理。完善三级城管网络,推广城管工作站,提升社区和物业管理水平。加快政府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相关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逐步打破信息孤岛,提高城市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构建土地战略资源。科学修编区、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促进顺德经济社会持续和谐发展提供用地指导。研究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政策,加强区政府对一级土地市场的管理,推行企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农民住宅向新型社区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建立区镇联合储备土地机制,增强政府统筹发展的能力。加强土地管理,完善查处整治违法违规用地工作机制,加大打击力度,盘活土地资源。实施严格的生态补偿制度,划定不开发区。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三旧”连片改造。根据需要增加绿地和公共休闲空间,优化功能布局,为发展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拓展空间。完善拆迁安置工作机制,推行拆迁货币补偿和房屋产权调换等安置模式,支持镇街统建拆迁安置房。
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内河涌的综合整治,建设滨河绿带。加强山体林地保护,按计划推进林分改造,研究在有条件的山体实施“亮山”工程。提升示范路和重要交通节点的绿化水平,力争在年底前基本完成“四纵四横”绿网建设。加大连片绿化力度,利用闲置和待建地种植树木,推进绿化美化进厂区、村居和单位。综合运用市场、价格、信贷和政府资助等手段,引导重点企业实行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强化对各类污染源的监控和治理,研究建立环境交易市场和环境容量有偿使用制度。
优化人文环境。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开发,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推动演艺中心、顺峰山公园、李小龙乐园等重大文体设施服务功能的综合开发利用。策划和推广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和吸引力。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长远规划。建立健全人才引进、管理、服务等配套政策体系,强化人才服务工作,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加大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重点行业领域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充分利用侨务资源,密切与海外港澳社团、留学生团体的合作交流,引进高层次人才。
四、强化城乡统筹,构建富裕和谐顺德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必须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发展社会事业,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顺德市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加快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全面落实教育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各项指标任务。推进薄弱学校改造扫尾工程,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探索“校企结合”等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成人教育覆盖社区。加强公民素质教育,创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式,打造“顺德好人”品牌,引导市民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加强基层文体设施、文化阵地和队伍建设,组织举办市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广大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扩大劳动就业。贯彻落实促进就业各项法规政策。推广“社区工作坊”等多种就业模式,创建新型就业基地,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发更多的社会公益性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就业困难群体“一对一”人性化就业帮扶机制。加强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探索推进完全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基本门诊医疗保险的筹资和待遇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低保和低保临界线标准,扩大困难群体的保障范围。加强优抚和残疾人康复救助工作。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居家养老服务。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推动有条件的镇街开办多家爱心超市、有条件的村居成立慈善组织。加强住房保障工作,通过发放租赁住房补贴和实物配租方式落实廉租房政策,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解决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建设覆盖全区的卫生监督和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功能,创新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双向转诊”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区第一人民医院等区属医疗机构的扩建改造。加强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监管,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创新人口计生工作机制,加强镇街计生服务所和村居计生服务室建设,提高计生服务水平。
完善社会管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和黑恶势力,加大治安巡逻力度,提高道路见警率,健全群防群治体系。扩大“六好”平安和谐社区覆盖面。做好维稳和信访工作,健全社会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矛盾调处机制。加快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提高预测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规范和整顿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提高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对公共场所和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建设危险化学品经营专区。推动防火、防雷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
五、强化改革创新,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本最低、动力最足、效果最好、作用最持久的办法。必须把握顺德被列为全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机遇,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各项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合理调整大部门内部的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实行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新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实体化和信息化建设,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完善决策听证、咨询和民意征集吸纳制度。建立高效有力的执行机制,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完善机关绩效与作风考核制度,实施政府民生工程监督问责制。建立严密到位的监管机制,落实行政问责制度,构建综合监督体系。构建公务员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公务员培训,激励潜能,提高素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强化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提高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以建立协同治理的格局为目标,将社会资源导入经济社会发展序列,建立健全政府与社会力量共担社会责任的机制,引进社会力量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发展社区服务,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免收费制度,扩大居民免费享受公共物品的范围和种类。推行合同外包、特许经营等各种方式,减少政府事务性工作。
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突出财政的公共性,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建立健全宽领域、广覆盖的财政惠民富民新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制度。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原则,调整区镇级税收分享机制,实行财政扶持资金“一步到镇”,提高基层处置事务的财力保障。深化绩效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绩效管理等各项改革,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问责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各镇街均衡协调发展。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财政支出制度。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方式,建立土地开发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基本农田异地补偿机制,构建“共建、共利、共享”的农村利益共同体。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农村财务管理机制,促进财务公开。探索建立覆盖农村的金融和农业保险体系。加快研究和妥善处理农村历史遗留问题。
加强民主法制和廉政建设。落实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办理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健全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推动廉政建设进基层。加强要素市场建设和监管,设立区招投标交易中心,建立规范有序、集中统一的要素交易平台。加强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规范和监督行政权力的运行。推行政务公开,拓宽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渠道。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树立清正廉明、干净干事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同志们,顺德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机遇大于挑战,改革充满期待。让我们切实增强发展的机遇感、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顺德实现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