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艳 黄爱萍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繁荣农村文化,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十七届三中全会延续和深化了近年来发展文化事业的大政方针,科学发展观在文化建设中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来。
目前,《黑龙江贯彻落实中央推进农村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民生方面,提出了要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广播电视覆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保障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去年,我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省信息产业厅在省直有关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信息化推进力度,农业信息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信息传播方式和信息服务手段不断增强,形成了农民主动获取信息和政府主动开展信息服务的格局,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已实现全省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开通宽带接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省级分中心设在黑龙江省图书馆。目前,黑龙江省已建成各级支中心及基层服务点254个,其中市级支中心13个,县级支中心74个,乡镇基层服务点109个,基层服务点58个。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开辟了一条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提高了农村信息化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共享工程在我省农村的全面实施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一是认识有偏差,部分地区投入严重不足,共享工程的实施基本仍停留于文化部门。二是缺少设备维护经费,有的地区和部门设备老化无法维修、更新、升级。三是缺少懂管理、热心服务、懂技术的专(兼)职人员。基层点设备常常是小故障变成大故障,设备损耗率很高。四是在对信息的利用上,真正适应广大农村基层群众急需的资源还应大力加强。五是目前共享资源主要由国家中心、省分中心采集制作,力量有限,加工制作时间较长,无法保证各地特色资源采集及时和完整性。
从文化教育方面看,早在“七五”期间,国家就提出“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但黑龙江省至今也没有实现。按照相关部门要求,文化事业经费增长应不低于当年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全省不少地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用于扶持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少之又少,农村文化事业的社会支持实际上处于缺位状态,文化事业发展滞后,部分乡镇甚至连个书店都没有,文化工作网络不健全导致了文化阵地功能发挥不到位,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有待加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第一,完善我省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全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二,要在内容上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推动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要在形式上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不仅要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还要让它们在农村扎根、结果。
第三,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发展黑龙江省农村特色文化。其一,挖掘整理好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好各地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利用,不断丰富“特色文化”的内涵,提升各地的文化形象;其二,对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其三,授予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荣誉称号,开展“民间艺术之乡”、“特技艺术之乡”命名活动;其四,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充分挖掘好各类文化资源,培育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名村”、“名乡”、“名镇”。例如,黑龙江省地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之上,土豆、大蒜等农产品极其丰富,全省应以土豆节与大蒜节等特色文化资源弘扬黑土文化。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具有特色的农业资源,使全省的地方特色文化节重现生机。广大农民群众在享有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文化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向往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村文化的主基调。为此,黑龙江省必须积极拓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渠道,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第四,改革农村文化运行的机制,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推动国有文化单位为发展农村新文化多做贡献;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另外,要加强选题规划和内容建设,把农村题材纳入舞台艺术生产、电影和电视剧制作、各类书刊和音像制品出版计划,保证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在出品总量中占一定比例。黑龙江省宣传文化领域的有关专项资金要加大对农村题材重点选题的资助力度,每年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同时,积极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农村,体验农村生活,努力创作思想健康、艺术精湛、形式活泼的为广大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
第五,加快农村文化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培训,注重发挥农村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文化名人的积极作用,加强农村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农村义务文化管理员等业余队伍培训,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队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各部门携手共同推进。(张春艳单位系黑龙江省委党校,黄爱萍单位系黑龙江省人民防空办公室七四三工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