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作者: 邱敏、赵琳琳、张强
专家认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9个城市,是珠三角所有内涵中的重点。
李鲁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期从事政府工作报告、省政府重要文稿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政策咨询研究,尤其在宏观经济、财政税收、金融、投资及节能减排等方面研究有建树,近年参与了省重大专题调研报告、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及实践科学发展观重点行动纲要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
常修泽,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著有《人本体制论——中国人的发展及制度安排研究》、《现代企业创新论——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研究》、《产权交易理论与运作》、《中国:“换体”的革命》等多部著作,被香港学界称为“对产权问题素有研究的经济学家”。 近年常修泽教授执笔或��
文/图 本报记者 邱敏 赵琳琳 张强
下一个30年珠三角怎么走 系列报道之一
2月1日,是牛年开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研讨班开班。
去年7月19日,温家宝总理莅临广东视察指导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向总理汇报工作中特别提出建议,请求国家编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汪洋的建议得到了总理的赞同。温家宝总理在听取广东省工作汇报后指出:“汪洋同志提到制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问题,这是个好建议。珠三角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处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内外环境,需要有新规划、新目标,引导这一地区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序幕,而这个纲要将是未来若干年指导珠三角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行动的成败得失将与每一个广州人、每一个广东人、甚至每一个中国人的未来相关。一年之计在于春,扬马奋蹄正其时。在此之际,本报特邀省内外多位专家,对《纲要》进行新一轮解读。
指南:《纲要》是广东改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广州日报:《纲要》是珠三角及至广东未来若干年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您如何评价它的影响和作用?
李鲁云:《纲要》的出台将对广东未来改革发展产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影响和作用。首先,它是广东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30年前,为发挥广东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地缘人缘优势,中央下发[1979]50号文,赋予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先行一步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是广东改革开放第一个里程碑。当时中央并没有给广东一个明确定位,而广东把这个政策用好用足了,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更加搞活、对下更加放权,造就了30年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形成了社会公认的改革开放先行区、试验区、示范区,用实际行动干出了一个3万多亿GDP的第一经济大省。在广东改革发展处在重要的历史节点和关键时期,国务院出台了《纲要》,明确予以珠三角改革发展五个重要定位: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每一个都是分量极重的。并明确要求广东要做到“六个率先”,给我们定了一个新的更高的标杆。这是广东改革开放史上第二个里程碑,影响和作用更为重大。
其次,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示范。《纲要》要求珠三角要辐射、服务、带动环珠三角地区及周边省、区加快发展,推动区域间合作与联动,将大大促进欠发达地区全面小康进程,增强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其三,将如期完成小平同志赋予的二十年赶超亚洲“四小龙”的历史使命。按照《纲要》的目标任务努力,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到2012年,广东经济总量将超过韩国。肩负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新历史重任,广东一定会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发展得更快更好。
定位:战略层次更高 更具特色
广州日报:我们注意到,前不久国务院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央给了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相似的定位,如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相比之下新出台的珠三角区域规划纲要有哪些突出特点?
李鲁云:长三角改革发展指导意见更注重宏观层面和综合性,珠三角纲要更注重具体性和实用性。其特点:一是给予珠三角“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这两大独特定位,这在国务院批复的区域发展文件中实属空前和罕见,战略层次更高。二是更全面具体。《纲要》是在开展解放思想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时编制的,又面临全球金融危机下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这些因素都被考虑进去了。因此,发展目标分为当前、五年、十二年三个阶段,是既管当前发展,又管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纲要》中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改革举措都比指导意见更为具体。三是富有广东特色、特征。《纲要》突出了粤港澳大三角的紧密合作、泛珠合作、粤台经贸合作、与东盟等国际经济区域合作的内容,有着其他区域不可替代的鲜明岭南特色。《纲要》指出“到2020年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创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正是广东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决定所提出的“双轮驱动”的战略目标;提出“形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将使大三角都市圈成为全球第三大都市圈,凸显国际化特征。
突破:珠三角经济区从社会认可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认可
广州日报: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中国三大经济区的滨海新区和长三角地区都已列入,唯独珠三角未列入,从您参与过的调研来看,《纲要》的出台有哪些新突破?
李鲁云:首先,《纲要》第一次明确了珠三角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这是广东解放60年、改革开放30年来第一次由国家层面制定和下发的规划纲要。珠三角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与环渤海、长三角齐名的中国三大经济引擎之一,在全国举足轻重,得到理论界、学术界和民间的广泛公认,但始终未见诸国家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标志着珠三角经济区从社会公认上升到国家战略认可,无论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的程度,国家发改委和各部委支持参与的力度,省里各部门、各市协作配合的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个质的飞跃。其次,《纲要》中把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专门作为一大部分大篇幅阐述,这在国家近年下发的规划文件中是不多见的。
第三,《纲要》突破了传统的区域规划局限,有鲜明的创新性、共赢性。《纲要》以珠三角9市为主体,将触角扩展到全域广东、泛珠三角及粤港澳合作的范畴,对促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产生共赢;对推动粤港澳合作扩展到“一国两制”框架内全方位、多层次的紧密合作产生共赢;对辐射带动周边和内地省份共同发展和扩大自身发展空间产生共赢,是把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中国发展大局与广东发展特色完美结合的智慧结晶。
机遇:如果没有《纲要》,很多政策突破不了
广州日报:那么《纲要》将给广东带来怎样的政策机遇呢?
李鲁云:从当前看是广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机。作为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广东,无论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还是这次全球危机中实体经济受影响都是全国最早、最严重的,尽管经济仍保持了10.1%增长,但各项指标均全面回落,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时期。《纲要》的出台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政策措施,更坚定了广东“转危为机”的信心决心,转型升级会走得更好。
其次,为广东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带来了良机。广东是靠改革开放先行一步起家的,在今后万马奔腾的发展大潮中,《纲要》要求“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为我们全面推进经济、文化、社会体制改革,在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体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创造了条件。第三,为广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带来了良机。如果没有《纲要》,诸如土地、财税、投融资等很多方面政策权限都突破不了,现在中央各部委都大力支持,各领域给了很多试验区、示范区的定位,未来也将按此配置资源,必将推动广东又好又快发展。
实践:“先行先试” 关键要落到实处
广州日报:目前《纲要》已经有,用汪洋书记的话来说,接下来就是一个“干”字了,您认为在实践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李鲁云:我认为至少有五个要跟上。一是配套政策措施要跟上。《纲要》要落到实处,还必须对其中的重大项目、重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重大改革等内容进行分解细化,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专项规划。比如要给你更大的自主权,但在哪些方面要哪些自主权呢?又如节能减排要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完成这一约束性指标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先有实现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办法,再有弥补与之数倍差距的具体措施。二是改革创新要跟上。对社会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和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改革,要更多地创新使用经济、法律、市场化的手段去改,尽量少用行政手段。行政体制改革突破需要更加大胆试,先行先试肯定有风险,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政治智慧。
三是长短结合要跟上。要把实施《纲要》的长远任务与当前应对危机“三促进一保持”的任务结合起来,在危中寻机,转危为机,要抓住国际产业重新洗牌、高端人才分流和国际资源重新配置之机,加大珠三角转型升级的力度,加快珠三角现代产业核心区建设,帮助中小企业更快地渡过难关。珠三角能够在危机中保持较快的发展,才能带动广东的全面发展。四是部门协同配合要跟上。《纲要》中国家给了很多好政策,如扩大自主权、支持率先突破等,这涉及到许多国家部门的管理权限,首先需要得到国家部委的政策支持和帮助。省有关部门要与国家部委积极沟通,争取政策;同时省里各方面要形成合力。五是宣传发动要跟上。要运用现代媒体、多形式广泛宣传《纲要》,做到家喻户晓,形成社会广泛参与氛围。
广州日报:《纲要》洋洋洒洒几万字,但对于广东的老百姓来说,具体将会带来什么样最直观的实惠?
李鲁云:《纲要》实施最终要落到广东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上,当中的很多措施,甚至一句话的含金量都是很高的,并且覆盖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百姓共享实惠。大的方面如:健全以常住人口为目标人群的公共服务体系,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农民工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网,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全民医保等;更具体到解决百姓安行安居安康,如加快建设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每一条都需财政拿出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的资金支持,仅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工程总投资就达789亿元,绝非易事。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著名经济学家常修泽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纲要》发布标志珠三角地区的新起步
中国下一步怎么走?
珠三角肩负探索重任
此前我们一直在探索建立科学发展观,但科学发展观究竟怎样落实需要试验,而中央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珠三角。这是过去所没有的。
广东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30年中一直充当着排头兵的角色。在中国改革开放下一个30年即将展开之际,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无疑意义深远。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教授对珠三角地区情有独钟: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深入广东调研,1984年曾与谷书堂教授合作出版《深圳经济特区调查和经济开发区研究》一书。近几年多次应广东省黄华华省长、黄龙云常务副省长邀请,参加广东发展专家座谈会。此次,国家在制定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过程中,常修泽教授参与研讨并发表意见。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 常修泽表示,这份改革规划纲要的颁布,标志着珠三角在改革开放30年后一个新的起步,“第一个30年,珠三角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第二个30年,中央对珠三角寄予了很大希望,希望珠三角发展建设的辉煌成就,成为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的一份大礼。”
改革下一步的价值取向:
让每个人全面发展
对于珠三角下一步的发展,珠三角的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其战略定位为:探索科学发展模式实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等。在未来的发展当中,珠三角应一如既往地担当起先行先试的重大责任。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面临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面的全面提升,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珠三角亦如此。而认清中国未来发展之价值取向,将对珠三角确定未来的发展思路有着重要意义。
常修泽说,回顾中国改革开放过去30年的发展,人们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在中国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上。展望未来的30年,中国在下一步发展当中应该具有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如何才能够让生产主体释放出更多创造力和生产力,这是中国改革所面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常修泽表示,与过去30年相比,除了关注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增长,将来更应该关注人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既是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的30年,也是我们中国人自身解放和发展的30年。
在下一个30年中国改革推进当中,中国应该如何推进改革?其价值取向又是什么?常修泽表示,未来的30年,中国必须实现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和生态环境制度改革,这些改革构成我国综合改革的路线图;而中国下一步改革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人,并且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常修泽说,在计划经济时期,依附性、等级性、封闭性,对人性产生了很多压抑,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中国的农民、农民工、企业员工和管理者、有开拓性的知识分子以及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的自主性也在一步步增强,“我认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造就的一批新人,也是中国下一步改革的重要的社会支撑力量。”
他认为,强调人的发展就必须对人的内涵有科学界定,横向而言,应该是指全体人民;纵向来说,应该是一个多代人的概念,而不仅仅是当代人。就内核看,需要把握“多需之人”,是除了物质的需要外还有精神、政治、社会、参与国家管理需要的人。因此,在下一步的改革中,中国要进行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还要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珠三角也当在此有所建树。
下一个30年中国怎么走?
国家将探索任务交给了珠三角
在中国改革开放上下30年发展的承启之间,国务院批复珠三角的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常修泽说,就整体而言,规划纲要的部署有利于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整个珠三角的发展后劲和活力,并有利于提升我国整体的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率先探索符合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同时为全国提供新的经验。
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30年,中国应该怎么走,国家将探索的任务交给了珠三角,《纲要》的颁布也意味着珠三角正式进入国家的“发展系列”。
常修泽介绍说,在改革发展当中,国家有“综合配套改革”区域和“改革发展综合”区域。其中,“综合配套改革”区域有7个——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和深圳是探索推进综合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是探索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试验区;成都和重庆则是探索推进统筹城乡的试验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长三角发展指导意见和刚刚出炉的珠三角发展规划则是国家“改革发展综合系列”区域的重要战略布局。
常修泽说,就《纲要》而言,须分层次、细致地把握珠三角这个概念。严格意义上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指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9个城市,这是珠三角所有内涵中的重点;环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包括粤东、粤西、粤北以及湖南、广西、江西与广东接壤的周边地区;泛珠三角地区包括珠三角的辐射范围,是闽粤赣、湘桂琼、云贵川9个省区。
“而最值得重视的,就是珠三角地区与港澳的经济合作,这也是从经济合作角度所规划的大珠三角的概念,他表示,规划纲要中关于进一步深化粤港澳三地合作的安排非常全面和周到,中央甚至给出了具体措施,比如,深化三地的金融合作、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推进粤港澳三地跨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放宽和扩大内地居民赴香港旅游试点等等。”
“这不仅仅因为,深化粤港澳合作是渡过当前经济危机难关、实现新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更因为它有利于辐射和带动环珠三角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为保持港澳地区的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突破点:
强调珠三角是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
改革发展纲要明确了珠三角在当前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
常修泽分析说,《纲要》揭示了珠三角地区的“五大病症”: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贸易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的“结构病”;土地开发强度过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较弱,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资源环境病”;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空间利用效率不高的“失衡病“;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文化软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社会事业滞后病”;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任务依然繁重的“改革僵滞病”。
但与此同时,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和交流方兴未艾,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会改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快;中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深入发展;改革开放30年,珠三角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等等上述因素,将是珠三角在下一轮改革中所拥有的巨大机遇。
常修泽还表示,《纲要》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战略定位给了珠三角地区“五张牌”,这“五张牌”包括“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这其中的突破点,强调了珠三角是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这是过去所没有的。常修泽说,尽管此前我们一直在探索建立科学发展观,但科学发展观究竟怎样落实需要试验,而中央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珠三角。在产业发展上,国家给珠三角的定位是世界先进制造业的基地和现代服务业的基地,这是对珠三角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对话
广州日报:如何看待《纲要》对于珠三角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安排?
常修泽:其本质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我曾经去珠三角调研,珠三角正处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珠三角应该两线并进,一方面抓结构转型,腾笼换鸟,上档次,另一方面,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要保增长必须保就业,要保就业必须保企业,要保企业,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保有销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只要有销路、有市场,即使是劳动密集型也要发展。
广州日报:就产业升级换代而言您对珠三角有何建议?
常修泽:一要抓技术创新,其二要抓品牌建设,其三要施行四个一批。四个一批并举:培育一批新的有潜力的企业,这是应该着力下工夫的。现在还处于萌芽状态、但有潜力的企业,要着力培育;目前是优势企业的,要着力于其在未来的提升,对于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占地较多,可以向粤东、粤西、粤北或兄弟省份转移一批;对落后的企业要进行淘汰。
广州日报:对企业的提升是不是最难的?
常修泽:对,提升是最难的,首先要依靠技术提升;其二,要靠管理提升;其三,要靠企业组织结构的重组来提升,在提升中要讲技术、讲品牌、讲自有知识产权。
广州日报:您对珠三角未来发展有哪些建议?
常修泽:我曾对珠三角地区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且就未来十年广东创造新优势提出了几点建议。我认为,广东应该创造体制新优势和产业新优势。
就体制新优势而言,我认为,首先,广东应该明确提出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未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我认为其实质是混合所有制,而广东有条件成为国内混合所有制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其次,广东要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土地产权保护制度、补偿制度和流转制度等;其三,广东要在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广东有些地方进行了行政体制改革和民主健全的改革试点,应大力推进,在全国作出表率。
广州日报:广东又该如何创造产业新优势?
常修泽: 广东发展产业要有新思路,对此,我有四点建议。首先是把深加工化作为产业发展,无论是电子还是重化工业,广东的加工度都有待提高;其次,现代物流业应该成为广东一个新增长型产业; 其三是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北进”的主要产业;最后,还应该发展健康产业,包括医疗、预防保健、中西药、医疗设备、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极有发展前途,广东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发展这些产业,将对海内外产生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