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从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传来了喜讯,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2008年度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综合评议中,比去年前进了一位,被评为市级机关作风建设“人民满意单位”, 我局刁仁昌局长在大会上做了表态发言。
2008年,劳动保障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宗旨,把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贯穿到服务企业、服务民生的全过程。一是尽心尽力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经过共同努力,实现了全市“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1.2万困难人员援助就业,56万农民参加新农保,40多万城乡无保障老年居民领取养老补贴;养老金和失业金分别调升为1544元和640元,职工医保住院个人负担从29%降到26%,取消大病医疗救助20万元的封顶线,居民医保个人负担下降十个百分点;技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9%。二是千方百计提升办事窗口文明服务水平。为优化招商引资环境,设立新单位服务区,对千人以上企业实行预约服务;为缓解排队矛盾,在窗口实行电子取号叫号;放权便民,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转移社保关系等权限下放到区县;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创建市级优质文明窗口9个、省级9个、国家级2个。三是想方设法扩大劳动保障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率,行政审批办结期限由法定20个工作日缩短到15个工作日。新建社区、村工作平台384个,信息系统由街道、乡镇向社区、村延伸。12333劳动保障咨询电话全年服务137万人次。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对《就业登记证》办理、社保关系转移等老百姓反映较大的办事环节及时疏通,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便利。
在今天召开的市级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市劳动保障局刁仁昌局长做了表示,全局上下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保持解放思想的锐气,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把机关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体现在帮企业、促民生的实践中,把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促转型”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党政分忧,为企业解难,为百姓办事。重点在落实“三个新”上下功夫。
一、帮扶企业有新举措。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机关部门的希望和要求,也是衡量机关作风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劳动保障事业与企业兴衰血肉相连、唇齿相依,只有企业发展了,就业局势才能稳定,社会保障才有活水之源,改善民生才有物质基础。今年我们将实施“五缓四降三补两活”的系列政策,帮企业解困。“五缓”:困难企业可在年内缓缴五项社保费。“四降”:各类企业降低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四险费率1.7个百分点。“三补”:对努力稳定员工队伍的困难企业,给予最长半年的社保补贴或岗位补贴;对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企业,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并开展转岗培训的,给予培训补贴。“两活”:指导企业灵活实施适应自身生产经营状况的工时制度,劳动保障灵活监察,对违规企业“初犯不处罚、轻犯不处罚、整改到位不处罚”。春节前,我局已组成“帮扶企业稳定就业办公室”,开始办理困难企业扶持政策的申报手续。这些政策全年将减负约16亿元。我们将全力抓落实,与企业共患难。
二、改善民生有新内涵。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劳动保障部门机关作风建设的立足点。我们将扎实推进民生“五有”建设,着力打造新的亮点,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劳动就业方面,坚定信心,继续全力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创建全国创业型试点城市。紧贴项目投资扩大就业,落实优惠政策帮扶就业,强化培训稳定就业,供求对接促进市场就业,推进“创业年”实现倍增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6万个,援助困难人员就业1万人。社会保障方面,将百万农民全部纳入新农保,全民养老的三年目标两年完成;提高全市135万各类离退休人员、被征地人员、失业人员和老年居民等的生活待遇;建立医保门诊统筹制度,增支4个亿,减轻100多万参保职工的门诊负担;医疗、工伤、生育三险市级统筹,保障市民在全市范围内就业流动、居住变迁享受平等的就医、购药等相关社保待遇;组织18.4万65岁以上进社区的退休人员免费体检。全年各项社保支出约145亿元,增强消费信心,推进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让南京更和谐、更文明。
三、服务效能有新提升。劳动保障部门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战线长,办事窗口多,工作任务重。我们将按照“攻关服务年”的总要求,深化“五个服务”,以优良过硬的作风、先进便捷的手段,为企业、社会和广大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一是破解服务难题。选择大龄失业人员生活保障、农民工参保、大学生医保、创业扶持等10个难点热点问题,作为全局重点调研课题,破难关、出实招。二是整合服务窗口。力争9月份,将全局分散在三个区五个地方的办事窗口全部集中到市人力资源市场,并打破处室业务分工,新建一个可以同时办理9类主要业务的综合服务窗口,让服务对象进一个门到一个窗口就能办好所有业务。三是缩短服务时限。建立争先进位考评机制,将行政处罚、非许可审批、行政许可的办结时限再缩短20%;将失业待遇审核等业务权限下放到区县、街道,基层事务就近办理。四是深化电子政务。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完善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拓展网上办事项目,新增劳动合同备案、失业登记、缴费基数申报等八类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村村通”,为城乡居民提供家门口服务;开通短信平台,主动向参保人员免费发送帐户和缴费信息,实现部门职能向公共服务的根本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