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数字镇江”建设的意见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镇政发〔2008〕93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数字镇江”建设,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综合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江苏省信息化发展战略和《镇江市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城市发展战略,坚持政府规划,政策引导,重点推进,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融合,以信息化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整合共享和普遍服务为核心,提升城市管理与运行的效率,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有效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建设目标

  到2010年,“数字镇江”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信息化总体水平位于全国中小城市前列。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全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明显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城市管理与运行的效率明显提升,信息化成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市民普遍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效融合,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较为成熟的城市信息化运作和数据共享交换运行机制。

  具体指标:

  (一)无线宽带覆盖全市主城区;

  (二)数字电视整体平移;

  (三)家庭上网率75%;

  (四)企业上网率95%;

  (五)政府服务上网率100%;

  (六)政府部门基本实现数据共享。

  三、总体框架

  “数字镇江”总体框架的构成包括:基础层、数据层、应用层、公共服务层和政策法规体系、运行保障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具体描述见下图。

  四、主要任务

  集约化建设先进适用的城市信息交互网络,包括各类宽带接入等网络资源,以及能在该网络平台进行交互使用的各类基础信息资源;强化基础数据库、公共交换共享平台等支撑环境建设;加速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推进应用的协同和整合;营造良??息化,提高政府执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促进社会和谐;提升经济领域的信息化水平,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五、重点工作

  (一)实施“数字镇江”强基工程

  1.对全市信息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编制全市通信工程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建立健全运作机制,对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公用电信网、专用电信网和广播电视传输网及管道、基站等)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2.建设“无线城市”

  制定“无线城市”建设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由相关通信运营公司投入,通过市场化运作,于2010年底前建成覆盖全市主城区的无线宽带城域网。

  3.全面推广三网融合光纤到户社区公共信息接入平台

  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整合信息接入网资源,在全市新建小区建设能够让有线电视、通信运营公司等各类信息服务商共同接入的三网融合光纤到户社区公共信息平台,并逐步推广至已建小区改造,争创全国“数字社区”示范市。

  4.实现数字电视整体平移

  对全市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全面改造升级,逐步实现光缆传输替代电缆传输,2010年底前实现数字电视整体平移。

  (二)实施“数字镇江”支撑工程

  1.建设四大基础数据库及数据共享交换体系

  建立有效的源头(城市社区和农村行政村)数据采集机制,建设全市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空间地理四大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加强行业基础数据库建设,制定基础信息共享、更新机制,建立数据共享交换体系。

  2.建设市征信系统

  完善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信用数据采集、公开机制,建设全市个人和??威中立的信用服务。

  3.建设市级数据中心和容灾备份中心

  将包括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空间地理四大基础数据库在内的城市基础数据和部门应用数据进行集中存储管理和容灾备份,压缩各类信息系统的投资规模和运行成本,减少重复建设,确保信息安全。

  4.建设全市电子身份认证体系

  完善市电子政务证书认证平台,建立市级电子商务CA认证中心,大力推广应用数字证书。

  (三)实施电子政务全面提升工程

  1.修改完善全市电子政务总体规划

  依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其它国家、省有关意见和要求,修改完善全市电子政务总体规划。

  2.建设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

  建立政府与企业、社会公众之间网上办事的通道,并对政府审批行为进行效能监察,实现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3.完善政府网站群建设

  建立以“中国镇江”政府门户网站为中心主站,以部门级网站及其应用为基础支撑的若干子站,形成标准统一、管理规范的网站群体系。

  4.建设内网协同办公系统

  建立拟文、收文、分发、档案管理、领导阅批系统等在内的公文流转一体化处理流程,实现公文处理规范化、准确化和无纸化。

  5.建设市应急指挥平台系统

  在公安、人防、救灾等专项应急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以实现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为目标,建设统一的市应急指挥平台系统。

  6.实施电子党务工程

  科学设计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分类建设党委信息资源库,重点建设决策指挥类、职能管理类应用系统,打造以业务应用、流程整合、数据交换为核心的内网门户系统,构建党务信息发布平台,整合规范党委公文传输系统、信息收集报送等现有业务应用系统。

  (四)加快推进电子商务

  1.加快企业信息化和普及电子商务应用

  引导和鼓励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高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以及产品本身的信息化水平。广泛开展电子商务,到2010年实现企业上网率95%。

  2.建设特色电子商务平台

  以我市特色产业为依托,建设国际眼镜、五金工具、电力电器等特色电子商务平台。

  (五)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和运行的信息化水平

  1.建设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整合各类地下管线资源,通过系统集成实现有效的数字化管理。

  2.建设国土、规划、房产管理信息系统

  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设国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全市房产信息,建设房产管理信息系统。

  3.建设综合治税管理信息系统

  结合财税分析系统、社会综合治税应用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

  4.建设环境监测信息系统

  通过污染源远程监控系统,对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实现有效管理。

  5.建设“数字城管”系统

  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拓展应用范围,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实现网格化管理。

  6.实施科技强警示范工程

  整合现有公安应用系统及各类社会信息资源,深化科技强警示范工程建设,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实现科技强警可持续发展。

  (六)全面推进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

  1.建设镇江三维电子地图

  建设城市三维电子地图,实现城市电子地图、三维电子黄页、生活资讯、电子政务、同城电子商务、虚拟社区等服务。

  2.建设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在旅游观光、购物休闲、住宿美食等方面,为公众提供网上预订、宣传、商务等便捷服务。

  3.建设城市公共信息亭

  在电子地图、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各邮政书报亭和报警亭的基础上,在我市重点公共场所设立公共信息亭,实现信息查询、缴费服务、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

  4.实施市民卡工程

  建立基于智能IC卡技术的镇江市一卡通市民卡。以社会保障卡为核心,逐步实现公交、出租、停车、加油、公共服务、公共事业缴费等多项刷卡服务。

  5.建设社区综合管理服务系统

  以省级社区信息化试点为契机,构建四级社区服务??流动人口、出租房、物业服务等各类基础信息,满足社区管理、民政服务、计生信息、劳动保障等业务实时数据交换的要求,实现全市社区网络内部使用单位既相互独立又网络共享、实时数据传输的功能。

  6.建设远程医疗服务系统

  利用现有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图像传输存储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搭建统一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构建全市卫生信息网络体系。

  7.实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工程

  建立全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组织体系,搭建全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全市所有行政村设立公共上网点,组建信息员和专家咨询队伍,组织开展农民上网培训,提高农民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致富信息的能力。建成全国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示范市。

  8.建设食品安全监管系统

  建设食品安全监管系统,重点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存储和销售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和管理。

  9.建设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系统

  建设基于网络化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中小企业经营与制造异地化、制造资源社会化,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10.建设教育资源共享服务系统

  创建信息化教育服务体系,为建立学习型社会和全面学习及终身学习提供信息化支撑。建设教育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和远程教育服务平台,以及教育公益服务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信息化咨询服务平台。

  11.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结合《镇江市市区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三年(2008-2010年)实施意见》,重点突出镇江人文、历史,实现文化资源数字化,为全社会共享使用。建设数字图书馆。

  (七)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效融合

  1.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重点扶持光电子、光伏、智能IC卡、节能绿色照明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电子信息产品,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实施标准与知识产权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力争建成2个以上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

  2.加速发展软件业

  打造电力、汽车、船舶、IC、现代装备、数字化仪器仪表等行业的应用软件产业;加快省级软件园区建设,重点发展丁卯镇江软件园和宝华软件外包产业园;加强软件人才培养,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打造软件外包公共平台,扩大软件出口。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3.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重点推动网络服务业、信息内容服务业和信息咨询服务业的发展。加强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带动多媒体增值业务的全面发展。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

  4.加快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及工艺技术的变革;通过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信息化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建设

  调整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加强信息化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职能。进一步完善辖市区信息化工作体制。加强信息化职能机构建设,在政府部门中探索建立统筹信息化领导工作的信息主管制度。组建市信息化专家咨询组。

  (二)加强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的管理

  所有动用财政资金的信息化项目在立项申请财政预算前,统一由市信息化办公室、信息产业局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项目资金概算提出审核意见,对项目进行过程监督检查、验收和绩效评估。所有动用财政资金的信息化项目成果,其所有权归市政府所有,保证信息资源在更高层面的充分共享,形成“在共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的良性机制。增强信息化项目的统筹和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组织协调能力,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运行和维护机制创新

  拓宽信息化建设投融资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适当增加财政性资金投入规模,重点投向公共性、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建设和工作推进;竞争性领域坚持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引入市场机制,本着“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引导、鼓励各类资本参与“数字镇江”建设。

  组建镇江市信息化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市场化运作,集中控制资金的投入,参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信息化关键项目的建设运营,统筹运作政府资源,依托科学的资金管理运作机制,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应,实现滚动发展。

  积极推广政府部门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和服务业务外包,探索将信息系统的软件设计开发、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等外包服务纳入政府采购序列,培育外包市场,建立资质认定、服务承诺、收费管理等配套的标准规范。完善信息工程资质制度,逐步实行信息工程项目监理制度。

  加强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定政府部门信息化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纪检监察部门每年对重点信息化项目实施部门进行专项绩效考核。

  整合管理资源。为了给“数字镇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将市有关部门的信息中心合并,不增加编制和财政支出,组建“镇江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主要承担重点信息化项目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维护、信息资源的应用管理、公共基础信息的更新维护等。

  (四)加快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信息化建设和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镇江实际,制定地方性的相关配套数据标准规范,在此基础上,建立技术先进、包容性强的数字城市基础数据交换法则,实现基础数据的交换共享。

  尽快建立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标准与交换共享运行机制,实现地理空间基础信息数据的集中管理与有效更新和重点部门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

  (五)加强无线电管理与服务

  认真贯彻国家、省无线电管理条例,在国家频率划分的原则下,积极支持和协调“数字镇江”和“无线城市”的频率需求和建设。

  (六)全面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建立和完善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工作机制,市信息化办公室、信息产业局负责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按照建设与安全兼顾、管理与技术并重、安全与风险均衡的原则,逐步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组织开展信息安全和信息法制教育,提高全民的信息安全意识,培养信息安全人才,培育信息安全技术支撑机构。

  附件:“数字镇江”建设重点任务分解表

  二○○八年十二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