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瑶)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市中小学校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一枝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已逐渐成为历史,现在,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已成为我市许多教师的习惯。
根据国家教育部“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我市以提高中小学计算机配备水平、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堂整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重点,扎实推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建设。以视听技术为基础的“电化教学促进中小学教学整体优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得到大范围普及,一批引进和教师自己编制的电教教材向着系列化、多媒体组合化方向发展。到目前,开展课堂电化教学的教师占到了全市任课教师的82%,覆盖到中小学所有学科教学。
从2007年开始,我市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按照三种模式建设标准,在全市681个农村教学点、1061所完全小学和218所乡镇初中装备了DVD播放机、彩色电视机各1915台,配套教学光盘1697套;安装远程卫星接受系统1234套;建成436座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电教室,配套计算机9438台。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全面覆盖,惠及29万农村中小学生和2.4万名教师,农村师生也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教育教学资源。截至2008年底,全市中小学拥有计算机40639台,人均计算机的比例达到13∶1。在2008年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上,我市推荐参赛的24位小学教师全部获奖,更可喜的是他们都来自于县区,打破了过去多年来只有城市教师才能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的局面,这也显示出我市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城乡均衡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