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潘竑
推荐阅读:微软梁念坚:IT在经济低迷时扮演的角色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扩散和蔓延,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相继出台了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促进国内经济平稳增长。由此,我国金融业也迎来了新一轮抵御金融风险,苦练管理内功,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变革热潮。业内专家一致认为,在这场热潮中,信息化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扩散和蔓延,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相继出台了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促进国内经济平稳增长。由此,我国金融业也迎来了新一轮抵御金融风险,苦练管理内功,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变革热潮。业内专家一致认为,在这场热潮中,信息化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金融危机凸显信息化价值
“越是遭遇危机时,越是信息化发挥作用最突出的时段。推进信息化恰逢其时,已经刻不容缓。”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曾表示,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器,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器,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覆盖面广泛、渗透性强、带动作用明显,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应对当前和长远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只有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才能使工业化更好更快地发展,解放经济发展的生产力;让信息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转变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方式,最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与素质,促进社会进步。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给中国企业带来了许多有关信息化方面的思考。其中包括:经济高速发展,信息不对称,以致信息评估失灵、失真;政府监管,信息不灵,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不足;金融创新,信息不透明,风险加大,衍生产品缺乏控制;企业内外效益信息披露不够;对金融信息缺乏分析能力等。可以说,信息化的成熟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调查显示,信息化有效程度不高导致企业决策失误、市场反应速度缓慢等,已经成为制约国内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看,不少中小企业专注于自身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研发,信息化程度偏低,不能享受信息化给管理和销售带来的优越性;从行业信息化看,由于行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缺乏明确和严格的立项审批程序和管理制度,行业信息化总体建设规划和指导原则尚不健全,自主性较大,无法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而从区域信息化发展状况来看,由于各地区市场经济、环境建设与知识水平发展不一,各地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省际之间和企业出现较明显的“数字鸿沟”。
信息资源是共享资源,但又是稀缺资源,企业要在拥有品牌优势、资本优势、市场优势的基础上,利用信息资源为决策和经营提供现代化服务。将信息化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当中,可以优化组织结构、管理链条和工艺,不仅能减少在经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还可以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借助信息化,企业还能尽早建立风险防范预案,将风险管理落到实处。
金融企业直面信息化挑战
快速的产品设计和推广、丰富便捷的客户服务、智能化的管理平台是国内金融机构迎接新一轮更加严峻市场竞争的利器,而这些都需要强大的IT支持作后盾。从国内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构建现代化、国际化的金融IT运营平台,面临着种种挑战:
首先,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空前繁荣,证券、基金等理财服务呈爆炸式增长,给银行原有的IT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我国银行业的IT应用在新业务方面相对滞后,很多新业务的发展缺乏IT系统的支撑。因此,如何适应市场变化以满足业务快速增长的需求,是银行IT部门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未来,银行的IT建设与业务发展将结合得越来越紧密,银行IT部门与业务部门需要更加密切的沟通与协同,以确保IT技术应用及投资符合业务发展规划。
其次,是否创新成为金融危机后一个焦点话题。创新固然会有风险,但金融业属于服务业,关注客户的体验,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是其存在的前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金融机构只有大力地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提供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才能体现出存在的价值。事实上,我国银行业真正以IT支持业务创新,仅仅进行了五六年的时间,之前所做工作更多的是基础业务系统的建设和升级。因此,银行IT的前台系统需要更加便捷、灵活和人性化的服务,后台系统则要更好地支持产品管理、风险管理和经营分析等管理应用。
再次,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要求各类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客户对金融产品功能的要求已从单一的实用目标向资产组合的多重目标发展。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使客户在选择金融产品时,更注重产品的快捷方便程度及高附加值,客户在选用银行提供的某一产品时,不仅要求满足某种功能性需要,并且希望得到与这种满足相关的信息。银行所提供的产品大多与资金融通和信用承诺相关,不同的客户具有不同的行业背景、财务状况、信用品质,对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有不同要求,这就要求金融机构要为他们单独设计、“量体定做”,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还有,面对纷繁众多的原有系统以及银行并购后多套系统并立的局面,如何整合原有系统和业务流程以支持新的发展战略,正成为银行IT部门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金融信息化几十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分散的系统,这些系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整合,并对固化其中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既要有效保护原有IT投资,又需要适应新环境,有力地支持业务创新。对于日益频繁的银行重组和并购,IT部门则更要从一开始就做好系统的规划和整合方案,保证业务的稳定运行,并实现异构的多系统的平滑过渡和整合。
最后,随着银行IT重要性的增强和业务创新项目的日益增多,银行的IT部门也面临着越来越繁重的管理难题。目前,大中型银行同时在建的IT项目往往都有几十上百个,银行的IT部门要顺利推进这么多项目,需要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管理工具。这对银行的IT人才也有更多和更高要求,如何快速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胜任各项管理和创新工作,是银行IT部门现阶段要重点考虑的事情。
金融信息化新年新动向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金融业的现代化。”这句名言对于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国内金融企业而言,更凸显其确凿性。的确,信息化是金融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石,它可以帮助金融业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设计现有的业务流程。借助信息技术和IT规划,整个金融业务流程都可以实现信息化,不仅能够帮助金融企业打造高效的内部管理,还能够为客户提供全功能、个性化、全天候的金融服务。因此,为迎接金融危机带来的新挑战,国内金融企业应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让IT与业务紧密结合,由此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2009年金融信息化将呈现何种发展趋势,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刚认为,首先,金融风险控制、管理和监管系统将成为今年金融信息化的应用重点。其次,完善行业服务和监管系统,比如第二代现代化支付、会计核算数据集中、全国电子票据、行业监督系统等。第三,金融机构IT架构整合和升级,金融机构IT服务管理和治理全面推广,电子金融继续普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陈进则认为,今年金融业的IT管理任务艰巨。IT管理第一类是常规管理,包括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等;第二类非常规的管理,包括支持IT营销、IT规划、IT外包等;第三类是危机管理。IT投入的增加,带来的机会越来越多,有必要增加风险管理,包括技术和业务的风险管理。还有专家认为,面对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银行的IT部门需要更多地依靠外部力量来提高交付能力。数据大集中后银行应用系统的规模呈几何级数的增长,系统的建设风险和对IT服务商的要求也同步提高。因此,银行需要选择有足够实力、规模和风险共担能力的大型服务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将更多的软件开发、测试等工作外包出去,减轻IT部门的工作压力,提升系统交付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国际化、现代化金融IT运营体系的成功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