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央一号文件影响下的农村信息化
来源:比特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2009年2月7日评论(邵诗雯)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牛年开年政策再次被锁定“三农”,这个消息丝毫不让人感到意外,在这样宏观形势极为严峻的年景,“三农”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显得更加举足轻重。

  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农村信息化并未如过去的07、08年那样风光,通篇只提及一句,这样的关注度让人怀有一种百感交集的心态——在这个“较坏”的形势下,不被关注或许本身就是已经一个好消息。一号文件与农村信息化的关系,也许可以不太贴切比喻成教师与学生,这个不太受老师重视的学生,却深深的置于这个老师的影响之中。2009年,农村信息化究竟将受到一号文件哪些“随风潜入夜”的影响?

  公民工,谁来告诉你去还是留?

  过去的6年里,中央力推的积极就业政策成功地缓解了中国的就业压力,但是这也因为其适用范围狭小而受到争议,过去政策只针对国有和部分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而没有公平地对待所有就业群体。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开始转向“普惠”,“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等方面提供支持。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

  对于农民工的就业安置,农民工人大代表胡小燕坦言,现在农民工普遍要面对的问题是:要不要返城?一方面他们对留城工作心存希望,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她表达出广大农民工最质朴的心声:请告诉我,究竟是该去还是留?

  这个需求,对及时的信息流通提出了无声的要求。对于农民工输入地,用工需求及用工数量要及时的发布,而这个信息要能够在农民工盲目流动之前“送达”到输出地。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才能够让农民工看到一个真是的经济危机,而如何能够做到信息的及时送达?除了人力的“软件”能力,这个问号的传递最终指向是作为“硬件”指标的——农村的是信息化建设。加快农村电子政务建设,或者看以看做是“一号文件”的一个潜台词。同时它也在提醒: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公用农业数据库?

  农村金融改革,三农政策最软的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在解读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时表示,农村金融应该说是我们三农政策的一个软肋,它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大的制约,也是整个金融最薄弱的环节。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金融业的现代化。”这句名言在农村金融改革时同样凸显出了它的确凿性。信息化是金融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石,它可以帮助金融业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设计现有的业务流程。事实上,对于农村金融改革,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要经过的桥。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信息化自然会获利。

互联网时代 不可抗拒的渗透

  据2009年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08年,从我国网民的城乡结构来看,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网民中乡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提升,互联网正高速的向农村地区渗透。

  这个游离在一号文件之外的消息,可以与这个文件中提到的诸多关键点产生关联,网络也可以成为农民的一个重要工具,而2009年中央力推的“家电下乡”计划,我们也可以解读出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信息化,也在逐渐成为农民生活的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