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桂林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9年2月4日在桂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李志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来自多方面的严峻挑战,我们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动力,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紧迫的任务,制定和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克难攻坚,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3.02亿元,增长12.9%;财政收入85.55亿元,增长18.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5.96亿元,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89亿元,增长23.7%;节能减排达到自治区控制指标要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36元,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4465元,增长14.3%;城镇登记失业率3.98%;人口自然增长率6.1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2∶42.6∶36.2调整为19.4∶45.2∶35.4。我市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成为广西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抗击自然灾害取得胜利,应对金融危机措施有效

2008年初,我市遭遇百年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全市291.1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99.35亿元; 6月又遭受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179.67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3.14亿元。面对连续的自然灾害,在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指导和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把抗灾救灾作为执政为民的头等大事,一手抓抗灾救灾与灾后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态恢复,因灾倒塌房屋和损毁基础设施重建工作顺利完成,取得抗击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洪涝灾害的全面胜利。

正当我市经济全面恢复增长的时候,9月下旬以来,我们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速放缓。对此,我们及时研究、沉着应对,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动作快、工作实,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加快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保持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

(二)工业主导地位增强,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主导作用逐步凸显。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24.37亿元,增长29.6%。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5%。规模工业总产值631.83亿元,增长34.4%;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31户,总数达138户,其中20亿元以上企业(集团)4户,10至20亿元企业6户,5至10亿元企业15户,1至5亿元企业113户。优势产业不断壮大,食品饮料产业提前实现产值超百亿元目标,达109.76亿元。园区建设成效显著,新增自治区批准的A类工业集中区3个,B类工业集中区2个,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80亿元,新建标准厂房51.50万平方米,新增入园工业企业92家。全市新开工工业项目490项,比上年增加50项,总投资73.9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有新发展。企业“退二进三”搬迁改造有序推进。非公工业经济进一步壮大,产值占工业比重67.8%。县域工业发展强劲,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46.8%。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特色农业效益显著。全力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现大灾之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6.32亿元,增长7.0%,其中,粮食、水果、蔬菜、食用菌、毛竹、花卉、中药材、养殖等10大特色农业产值占81.0%。粮食连续5年增产,总产量185.19万吨[1]。粮食、水果、蔬菜、食用菌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区前列。农业产业化有新进展,新增重点龙头企业26家、农村合作组织563家,分别辐射带动56.68万户和21.86万户农民增收。全市财政支农资金投入13.10亿元,增长67.7%,其中落实国家惠农政策补助资金5.73亿元,增长169.0%。劳务经济持续活跃,全市外出就业农民工达百万人次。

旅游效益明显提高,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通过评审。成功举办2008桂林山水文化旅游节、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旅行业联谊会、第二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启动桂林机场口岸台胞签注,新开通桂林—大阪、桂林—吉隆坡2条国际航线。深入开展旅游“优质服务年”活动。桂林国旅等3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行列。加强景点景区建设,新增龙胜温泉旅游度假区等3个国家4A级景区。精心策划和推出一批旅游产品和线路。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626.90万人次,增长6.3%;旅游总收入突破百亿元,达100.26亿元,增长17.2%。交通运输、商贸物流、金融保险、邮政通讯、租赁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12.06亿元,增长11.0%。

(三)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城镇面貌发生新改观

积极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部署,临桂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提升同步推进,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临桂新区建设初步启动。新区总体规划获自治区政府批复,完成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的征集,新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评审,编制了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园林绿地系统、公共服务设施、水资源、电力电讯、道路交通系统、人防工程等一批专项规划。出台《关于加快临桂新区开发建设的决定》、《临桂新区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后的人员安置办法》等政策,组建临桂新区管理机构,理顺新区体制机制。成立新区投资公司,积极筹集新区建设资金,落实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西分行第一批5亿元贷款、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8亿元贷款。全面开展新区土地调查和征地工作,土地调查面积24.23万亩,累计获批用地1.20万亩,已征收4523亩。机场路改造工程、新区及秧塘工业园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

老城区改造扎实推进。完成《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初步方案论证和《秀峰区琴潭控制性详细规划》、《雁山区科教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榕杉湖等5条特色街区规划方案。启动横塘路、中山北路等一批重要交通节点项目建设,其中福利路改造完工通车;续建的西环路三期、东二环路、中隐路等建设项目基本完工,灵三绕城高速公路顺利建成通车。完成机场路、中山路、信义路、东环路、解放西路、上海路等近40公里城市主干道以及城区至临桂机场路路段、城区至灵川高速公路路段1300多栋临街楼宇的立面改造工程。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完成市区部分主次干道、重要节点和景区周边户外广告整治及照明工程。花化彩化滨江路,绿化美化城市广场、道路节点,全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4%。

城镇建设进展加快。全州、恭城、阳朔、荔浦县城和全市39个乡(镇)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各县加快县城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公厕、路灯、河堤等基础设施建设。湘桂走廊、旅游通道沿线县城和重点乡(镇)建设提速,永福县完成“旅游型、工贸型、综合型小城镇”示范工程建设,阳朔镇、荔城镇、全州镇等一批旅游名镇、商贸重镇、工业强镇加紧建设,小城镇辐射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城镇化率达36.9%,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

(四)开放合作成效显著,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

深入开展“大兑现、大服务、大招商”活动,推进“央企入桂”、“百企入桂”工作,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等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落户桂林。引进风力发电机生产、太阳能光伏、LED照明应用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积极促成新疆广汇、立白集团、华泽集团、康密劳公司等增资扩产。完成7户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引进资金2.50亿元。与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西分行分别签订150亿元和120亿元的金融合作框架协议。全年新签市外境内项目587个,总投资261.89亿元,其中新签并落实亿元以上项目51个,内资区外到位资金居全区第三;实施市外境内项目1025个,到位资金256.77亿元,增长52.7%;新批外资项目22个,实际利用外资1.70亿美元,增长82.9%,居全区第二。全年合同项目履约率超90.0%,开工投产率超50.0%,资金到位率30.0%。外贸进出口总额10.11亿美元,增长27.7%,其中出口6.95亿美元,增长31.0%。

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47项,完成投资70.75亿元。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桂林市区至阳朔、阳朔至平乐、全州至兴安等高速公路竣工通车,贵广铁路和湘桂铁路复线扩能改造项目如期开工,两江国际机场A380备降场工程顺利进行,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鸿瑞科技光盘二期生产线、兴安海螺水泥二期技改等项目竣工投产,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全钢载重子午胎、桂林电力电容器公司超高压电力电容器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莱茵生物制药、华力重工临桂生产基地等新项目全面开工,桂林福达集团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桂林广运实业有限公司液化天然气深冷设备制造等在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为我市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五)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呈现新面貌

开展“节能减排攻坚战”专项行动,依法关闭一批小砖瓦窑、小冶金等落后产能企业。阳朔、兴安县污水处理厂分别通过验收,雁山区和荔浦、临桂、灵川县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节能38万吨标准煤,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4.28万吨和6.37万吨以内。积极抓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受损林木清理和林区基础设施修复工作,完成迹地更新19.67万亩、人工造林47.2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5%。新增沼气池2.11万座。启动市级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临桂镇猪头岭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加强矿山秩序整治,乱采滥挖等破坏矿产资源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区领先地位,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主要河流水质达到质量标准。进一步加强漓江流域自然生态保护,漓江风景名胜区环境更加优美。平乐、荔浦、临桂县荣获环保部授予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全州、灌阳、永福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通过验收初审;恭城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科技部验收;阳朔镇成为全区第一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绩

社会保障和就业得到新发展。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出台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标准等政策,参保人员待遇持续改善;启动城镇居民医保工作,第一批参保3.50万人,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员全部纳入医保范围;失业保险基金实现市级统筹。临桂新区和11个县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相结合的安置制度。安排6462.78万元支持就业工程,开发公益性岗位4851个,新增就业6.20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7万人。城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99个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30万人,全州县被评为全国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资源县成为全国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试点县。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

为民办实事全面落实。继续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途径,筹集资金13.04亿元,全面完成18件实事,取得了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职教攻坚超额完成2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扩)建工程25%的投资建设任务;资助贫困家庭大学新生624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增4区1县,新增参合农民68.73万人;44户国有困难企业6313名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得到解决;新建廉租房5万平方米,新建经济适用房21.4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免费向市民开放西山、南溪山、穿山、虞山和黑山植物园5个公园;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对北极广场、芦笛路铁路道口等交通节点实施治理改造,启动胜利桥、雉山桥、穿山桥重建改造项目;建成100个社区警务室;新种毛竹7.80万亩、毛竹低改62.10万亩;完成413个农村文化图书室建设;新建成30个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新改(扩)建78个乡(镇)兽医站;实施通乡油路、通行政村等级路面硬化工程16项,建设里程167.42公里;完成1029个自然村(屯)内道路硬化1216.70公里,受益农户26.70万人,创建633个文明卫生村;完成50个自然村新农村试点建设,受益农户1.60万人;编制3838个20户以上自然村(屯)新村建设规划,涉及81.30万农村人口;完成3000户农村困难群众和残疾人危房改造;实施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434处,解决12.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15个民族乡的人畜饮水和村寨防火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火炬在桂林传递、桂林地市合并10周年庆典和迎接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等大型活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向37.80万农村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向10.90万农村困难寄宿学生提供补助7169万元,免除4.60万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杂费。全社会科技项目投入13.80亿元,实施高新技术项目521项,实现工业新产品产值79.80亿元,增长38.3%;专利申请1055件,授权量578件,均居全区第一。文化普及工作成绩显著,读书月和百姓文化大讲坛活动深入人心,成功组织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展演和首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6家,市区覆盖率达89.1%;有效处置问题奶粉事件和传染病防控。举办首届全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区领先地位,获得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灵川县获全国人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先进县。创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果。普法工作有序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成效显著,积极开展大接访活动,有效促进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工作,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监管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继续稳定好转。民兵预备役建设水平、国防动员能力不断提高。

此外,民族事务、宗教、监察、审计、人事、统计、新闻出版、编制、外事、接待、机关事务、档案、供销、地震、人防、法制、侨务、农机、发展研究、地方志、社会科学、对台、房改、住房公积金管理、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中直、区直驻桂单位不断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按照“务实、高效、清廉、法治”的要求,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加强行政监督,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拓宽政务公开渠道,提高政府执行力、控制力和公信力,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我们认真执行市人大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加强同市政协的联系,支持政协委员发挥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建议和提案,办复人大代表建议96件、议案1件,办复政协委员提案282件。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地发挥作用。

回顾2008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每一步发展、每一份成就都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是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桂林考察时作出的“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重要指示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市政府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励精图治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和来桂工作的建设者,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桂各单位、驻桂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桂林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等多种原因,我市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阻力,经济运行中一些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农业受灾频繁,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统筹城乡发展面临困难增多;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安全生产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工作与人民的期望还有差距。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09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经济环境明显恶化,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我国经济困难明显加大,我市面临的压力多年少有,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但今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必须充分认识我市发展面临的诸多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一是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争取资金和项目;二是我市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发展战略,加快临桂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提升,为桂林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三是贵广铁路、湘桂铁路复线扩能改造、漓江补水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的集中开工建设,对拉动我市经济增长将产生积极促进作用;四是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和消费潜力大,加速发展动力强;五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建立了较好的体制、物质和技术基础,干部群众强市富民的愿望极为迫切,有利于我们集聚力量,跨越发展。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把握这些有利条件,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积极进取,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化危机为转机,要敢于打破常规,采取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九届七次全会、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立足桂林实际,科学谋划发展,实施一大战略,狠抓两大经济,做强五大产业,推进“三化”进程 [2],坚持走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之路,全面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让桂林城市靓起来、企业强起来、市民雅起来、百姓富起来,加快建设产业发达、生态环保、文明和谐、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山水宜居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

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33%;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自治区指标之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5%以内。

三、2009年主要工作部署

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需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必须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举措赢得新突破,扩内需、保增长,抓项目、增投资,调结构、强工业,促三农、重民生。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项目保增长,增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

扩大投资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拉动我市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必须把项目建设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力争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大突破。全年计划统筹推进重点项目186项,总投资941.51亿元;预备项目90项,总投资455.34亿元。

千方百计促进项目集中开工。分时段组织一批建设条件落实、具备开工条件的重大项目,争取把计划在今后几年开工的项目提前到今年开工。今年计划开工的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430.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5.70亿元。重点推进桂林至三江、阳朔至鹿寨高速公路、资源(梅溪)至龙胜生态二级公路、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航站楼扩建等交通项目,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橡胶产业园、桂林电力电容器公司风力发电机产业化等产业项目,桂林电网新建及改(扩)建、资源金紫山风电场(一期)等能源项目以及桂北竹木制品深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

千方百计推进续建重大项目建设。今年续建重点项目86项,总投资510.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8.41亿元,力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重点推进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水利枢纽工程、贵广铁路、湘桂铁路复线扩能改造、两江国际机场A380备降场工程、兴安至桂林市区高速公路、现代中药产业化生产基地、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雁山校区二三期、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二期、桂林工学院雁山新校区、桂林市卫生学校雁山新校区、桂林市相思江生态园一期等重大续建项目建设。

千方百计储备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落实项目工作责任制,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强沟通服务和监督检查,着力帮助项目业主解决建设用地难、征地拆迁难、融资难等突出问题。抓好项目储备库建设,围绕关系发展全局、延伸产业链、培育超百亿元产业、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促进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加强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大项目。市、县区财政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滚动使用,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二)坚持产业优先,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贯彻工业强市战略,围绕重点企业和核心技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狠抓园区建设,完善产业体系,提高企业整体竞争能力。

把帮助企业解困作为当务之急。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开展“企业优质服务年”活动,努力做好煤电油运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在煤电补贴、融资贴息、产品营销、运输调度、劳动保障等方面帮助企业度过难关。继续实施重点企业帮扶责任制,落实重点企业技改贴息资金,扩大工业担保公司资金规模,加强银企合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尽快上市或发行债券,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帮助中小企业苦练内功,加强管理,增强抗风险能力。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体系,为企业顺利发展提供高效服务。

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编制完善优势产业发展规划,以产业链为核心,集中力量发展壮大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饮料、锰业、机械电器、电子信息5个规划超100亿元的产业,橡胶制品、医药及生物制品、竹木加工、建材、电力生产5个规划超50亿元的产业,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和集群化发展。重点推进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年产100万条全钢载重子午胎、500万条半钢子午胎和10万条工程胎,桂林福达集团年产10万吨精密锻件锻造中心,桂林华力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履带式锚杆钻机生产线,桂林橡胶机械厂5000型硫化机生产线改造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进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现代中药产业化生产基地项目、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青蒿琥酯高新技术产业化、桂林康密劳铁合金有限公司整厂搬迁及产品升级改造、桂林恭城龙星锌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电锌技改扩建等续建项目。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其中,完成更新改造投资80亿元。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做好园区规划,进一步明确园区产业定位,积极推动优势产业向工业园区聚集,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服务集成的重要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全市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8亿元以上,加大园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路网、电网、给排水、污水处理、标准厂房建设力度,尤其要加快高新区信息产业园、苏桥经济开发区汽车工业园和橡胶工业园、西城经济开发区万福工业园规划建设步伐。大力推动桂林客车集团有限公司、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退二进三”搬迁改造,新入园企业100家以上。

大力发展县域工业。加大对县域工业指导力度,充分发挥各县资源特色优势,推进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县域工业要围绕农产品加工、食品、医药、矿产、机械、建材等产业,加强项目策划和招商引资,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以市带县,积极推进县域承接市区产业辐射,发展配套产业。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推动县域工业企业“退二进三”,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县域工业竞争力。

(三)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提升特色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提升特色效益农业。完善农业发展规划,促进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积极研发、培育和推广良种,加快良种基地建设,启动超级稻示范推广工程,稳定粮食播种面积568万亩以上、总产量193万吨以上[4]。突出发展粮食、果蔬、畜禽、中药材、竹木花卉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加快漓江、资江、湘江三大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秋冬种开发和作物间套种技术示范项目,推进“优果工程”,加快出口产品基地建设,创建“三避”技术[5]应用示范市。大力推广“猪-沼-果-灯-渔”[6]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创建循环农业示范市。加快桂阳公路、机场路、桂黄公路沿线观光农业带建设,不断拓展农业功能。继续抓好林业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重点发展毛竹。扎实推动千头牛场、万头猪场建设和规模渔业开发。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推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强柑桔黄龙病等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确保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

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县域工业园区集中,农民向企业集中,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进临桂新区、平乐二塘、兴安百里农产品集中加工物流园区建设。实施农业产业化“十百千万”行动计划[7],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合作机制,重点扶持2家国家级、10家自治区级、30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培植60家运作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切实抓好农产品销售。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着力打造240个特色效益突出、支柱产业明显的专业村,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严格执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畅通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村劳务输出和就地转移速度,培育劳务品牌。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乡村公路建设。继续完善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实现城乡同网同价。规划恢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市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继续推进青狮潭及竣山水库等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继续实施千乡万村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工程,全面启动第三批“整村推进”82个贫困村规划建设。进一步抓好新农村建设,重点在阳朔创建“桂林山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带”。

(四)扩大消费需求,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

充分发挥我市作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龙头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努力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推动旅游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会展等复合型旅游转变,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简单数量扩张型向规模、质量、效益型转变,由满足游客基本需求向多层次需求转变,提高旅游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创新以漓江游览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模式,增创一批国家4A级以上景区。抓好“旅游精品建设年”主题活动,重点推出山水风光、休闲度假、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环保生态、户外运动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整合资源,改造和提升旅游休闲服务设施,鼓励发展差异性旅游项目。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培育壮大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完善旅游商品质量保证体系,规范发展旅游购物市场。加快旅游通道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阳朔、兴安、龙胜等特色旅游区发展,着力塑造一批主题旅游城镇和农业旅游品牌,全力打造大桂林旅游圈。扶持壮大旅游企业集团,推动优势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切实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不断扩大与世界旅游组织、境外旅游集团、国内旅游商社、知名媒体的合作,巩固发展国内旅游市场,千方百计恢复入境旅游市场,积极拓展国内外中高端客源市场。承办第三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全力办好桂林山水文化旅游节,召开桂林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依法规范和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切实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积极发展房地产业。贯彻中央、自治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政策扶持、规范市场、有序供应土地等多措并举,调整和优化住房供应结构,鼓励普通商品房住房消费,抓好廉租房建设,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利用我市优势,适度开发高中端商品住房。鼓励房地产开发向临桂新区、县城和重点镇延伸。推进农民住房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城中村”改造相结合,加强村(屯)规划和建房技术服务,鼓励农民拆旧建新,促进农村住房消费。

努力扩大城乡消费。加快推动特色餐饮业、服务业发展,推进传统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通信、广电、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合理布局老城区和临桂新区商业网点、农贸市场及商业步行街,加强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县区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和商品市场建设,扶持壮大旅游商品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完善社区商业和服务业等便民设施。扩大食品、文化、休闲等消费需求,继续开展促进农产品流通“510”活动[8],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9],加快农家店建设改造,做好“家电下乡”工作。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向小城镇延伸经营网络,推动城乡联动消费。

(五)坚持市县联动,掀起城市建设新高潮

迅速掀起以临桂新区建设、老城疏解提升和各县县城、重点镇为主战场的城市建设新高潮,努力打造旅游名胜地、历史文化名城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全面推进临桂新区建设。加快各类专项规划编制与整合,推进临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与临桂总体规划有效衔接。重点启动市民中心、中心商务区、中心公园、拆迁集中安置区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新区园林景观环境、市政道路交通、给排水及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机场路改造、万福路西延长线一期、临苏路、新区核心区路网、临桂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积极支持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商住娱乐等优势资源向新区转移。鼓励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及期货、产权交易等机构入驻新区。扩大秧塘工业园规模,带动相关产业迁入。充分发挥新区城建投融资平台作用,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开发建设。

精心改造提升老城区。完成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报批,扩大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面,完善桂林市老城改造等专项规划编制。加快建设以高新区信息产业园、英才科技园、铁山工业园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秀峰区琴潭文化休闲娱乐园、叠彩区商贸物流园、象山区旅游度假园为基础的旅游、商贸、服务基地,以雁山区科教园为基础的科教、文化基地。用1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北起铁封山、鹦鹉山,西至环城西路、银锭路,南至上海路,东至施家园路、穿山路、东江路、上关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老城区范围内临街建筑立面改造和道路、街区的绿化、美化、亮化。推进特色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加快“三桥十路”[10] 重(扩)建及改造工程建设,改善城市外环及市内交通路网节点;做好西外环路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逐步启动,分步实施,重点推进“两江四湖”二期、南溪河及青狮潭西干渠改造等城市水系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停车场、公交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强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和周边环境及道路整治。加快“数字城管”建设,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推进特色城镇建设。继续完善县域总体规划、乡(镇)和村(屯)规划修编,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依托交通干线、旅游通道、百里生态小康文明长廊,加快全州、兴安、灵川、阳朔、荔浦、永福等县城建设,构建以市区为中心,全州、荔浦县为副中心,县城和重点建制镇为支撑,大小结合、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桂北城镇群。推进恭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试点,加快临桂县五通、平乐县同安等30个重点小城镇路网、供水等项目建设。开展以漓江两岸、景区景点周边、城乡结合部、重要公路沿线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实施主要交通干线村镇房屋立面改造,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六)坚持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深化各项改革,推动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对科学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体制机制建设,力争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新突破。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有序引导农村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抓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林木采伐管理、林地林木流转、林业投融资配套改革。加快农村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农村小型农田水利乡管民用、适当收费模式,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条件。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推动国有经营性资产战略重组。积极探索不良资产处置、困难企业退出和停产企业改革重组的途径和方式。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建设,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国有产权交易行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改革,为国企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宽市场准入,完善服务体系,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搞活资本运营,疏通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减轻非公有制企业负担,形成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继续推动财税金融改革。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津贴补贴、非税收入管理等改革。推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完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地方融资产品。鼓励上市公司和优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发挥投资公司的投融资平台作用,增强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依法加强财政收入征管,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完善市本级对城区财政收入增长激励机制。执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纳税人负担。落实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研究制定支持经济增长的财税政策。加强财政监督,从严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公务购车、会议、公务接待、党政机关出国(境)等经费预算实行零增长,集中财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创建力度,进一步完善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技术联盟等创新组织。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工作,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加大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技术改造的财政投入,推进优势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快桂林市国家橡胶及橡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大力培养和积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服务经济一线,加快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七)扩大开放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深化多区域合作。发挥区位、旅游、农林、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主动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不断深化与国内先进省市、港澳台、日韩、东盟、欧美等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积极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桂台经贸交流会,参与泛珠三角、泛北部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继续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交流,推进多区域合作向深层次、宽领域发展。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围绕优势产业、新区建设、基础设施、园区开发以及企业自有核心知识产权等重点,以空间换时间、资源换产业、存量换增量,以延长产业链、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加强对国内先进省市、港澳台和日韩定点定向招商。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加大“央企入桂”、“百企入桂”工作力度,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评价考核机制,深入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大兑现活动,不断完善绿色通道建设,扎实推进签约项目落地、开工,确保实现引进市外境内实际到位资金22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8亿美元,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5个,履约率达93.0%,开竣工率达55.0%,资金到位率达35.0%。

确保出口稳定增长。巩固传统产品和市场。以建设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生物医药)、广西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橡胶工业)为平台,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开拓中东、东欧、南美、非洲等新兴出口市场。加大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工作力度,培育和发展新的外贸增长点。力争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1.30亿美元,其中出口7.65亿美元。

(八)发挥文化优势,塑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形象

坚持文化立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加强文化基础建设。推进图书馆、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免费开放全市博物馆、纪念馆。继续开展百姓文化大讲坛、读书月、“漓江之声”为代表的群众文化活动,打造成具有桂林特色的文化品牌。结合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推出一批体现桂林山水和历史文化特色的文艺精品,继续举办国家戏剧精品工程展演、办好当代名家画桂林等活动。启动靖江王陵大遗址保护工程为核心的王府历史文化建设项目。积极推进桂林文化产业园建设,抓好桂林抗战文化历史博物馆、桂林大剧院一期工程,启动桂林市广播电视中心、文化艺术品交流展示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继续扶持做大做强印象·刘三姐、愚自乐园、乐满地休闲世界等文化产业项目,着力培育一批全区、全国著名文化产业品牌。重点培育新闻出版、演艺会展、游戏动漫、书画经营等文化产业。鼓励县区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各类文化团体创新活力。加强文化市场建设与监管,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九)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努力建设生态桂林

牢固树立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生态桂林、环保桂林。

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把节能减排作为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完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相关措施,对新(改)扩项目依法全面进行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评价,坚决依法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砖瓦窑、小冶金、小水泥、小造纸等落后产能企业,全面开工启动12县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建设,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严格保护耕地资源。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持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探索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和分类分级保护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切实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

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启动创建桂林生态市工作,做好迎接“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和“国家卫生城市”复检。进一步加强漓江流域生态保护综合治理整顿工程,积极探索漓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森林管护长效机制,重点抓好猫儿山、花坪、千家峒等国家、自治区自然保护区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以及会仙湿地恢复与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工程。坚决取缔污染水源地的养殖场所。大力加强生态县建设,积极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切实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继续整治采石、采泥、采砂场,开展石山复绿试点,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十)切实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投入,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把抓项目、扶企业、保岗位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重点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就业问题。按照“三清两培一扶持”[11]的要求,积极实施“全民创业技能培训计划”和“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行动”,扶持鼓励经济能人和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帮扶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全面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建设充分就业社区,积极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以服务促进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60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0万人以上。加快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步伐,加强劳动争议矛盾纠纷处置,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实施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对象待遇水平,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在2008年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增加10.0%左右。全面建立和实施被征地农民培训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继续拓展新农合,新增参合农民7万人。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推动社会福利服务向适度普惠型发展。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两基”成果,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舍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做好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复查评估验收迎检工作。加快培智学校、聋哑学校、第七中学搬迁项目进程。加快桂林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筹建,支持各高等院校的建设与发展。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健全覆盖70万人口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覆盖率达90.0%;继续创建400个文明卫生村,完成11个县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国家终期评估达标。推进市中医院医技大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卫生设施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备战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加强农村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工作,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制度,巩固人口和计划生育成果,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力度,深入开展双拥创建活动,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加强国防预备役力量建设。

切实为民办实事。继续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入手,筹集资金5亿元以上,全力办好10项实事:

1.社会保障惠民工程。全面实施市、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镇居民参保20万人以上。实施新农合信息化网络管理项目建设,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90.0%以上。

2.教育惠民工程。继续推进职教攻坚工程,完成2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扩)建工程50.0%的投资建设任务;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

3.城乡社会服务工程。实施3000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涵盖农村人口27万户。新建5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完成31个计生服务站(所)建设。完成28个司法所建设。实施“扶残安居”工程,对1000户残疾人危房实施改造,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大楼。

4.村村通工程。继续实施通行政村等级路面硬化工程,完成30个行政村通油或水泥路。继续实施1500个自然村(屯)内道路硬化。村(屯)通广播电视。实施6800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屯)通广播电视工程。

5.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修建农村饮水工程340处,解决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6.农村沼气工程。新建农村沼气池2.40万座,调整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7.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对龙胜、资源、临桂3县167个50户以上连片木结构民族村寨实施防火综合整治,保障民族村寨防火安全。

8.廉租住房保障工程。落实廉租房保障制度,开工建设廉租房2万平方米,逐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9.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訾洲生态公园建设工程,改善老城景观生态环境,增加市民休闲场所。

10.城市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继续实施市区重要交通节点改造,重点建设穿山桥、雉山桥、中隐路、六合路、金鸡路,缓解市区交通压力。实施市区部分街区路灯安全隐患治理工程,消除安全隐患。

(十一)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与“基层党建三级联创”相结合,扩大村(居)民自治范围,做到村(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强化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着力打造现代城市社区品牌。积极探索农村社区新模式。强化企业民主管理,确保国有集体控股企业100%建立职代会和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推动法律服务规范化和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严厉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切实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严格市场准入,深化专项治理,强化源头监控和市场监管,构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先的方针,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预警体系建设,继续开展大接访活动,强化“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一岗双责”信访维稳工作制度,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维稳队伍建设,提高处理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能力,不断健全信访工作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进完善“天网”工程[12],提高执法服务质量,做到“打、防、控、管、疏”并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桂林建设。

各位代表!严峻的形势、艰巨的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提高破解难题、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能力,着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必须提高依法治市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拓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决策的渠道,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削减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形成科学合理的审批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逐步提升我市抗击各种自然灾害以及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执行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使政府各项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体现群众意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使政府各项事业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大兴诚信服务之风,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进一步落实政府廉政建设责任制,弘扬艰苦奋斗、勤政为民的优良传统,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取得成绩令人鼓舞;展望未来,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希望!机遇和挑战考验着我们,事业和使命召唤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以昂扬向上的斗志,坚韧不拔的毅力,求真务实的作风,全力以赴保增长,千方百计保民生,加大力度保稳定,以更加开拓进取的工作干劲、更加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更加扎实有力的工作措施,团结拼搏,只争朝夕,为把桂林建设成为产业发达、生态环保、文明和谐、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山水宜居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