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字惠城”建设
来源:惠州日报 更新时间:2009-02-11

 
  
 去年,惠城区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所有的行政村搭建了优质信息服务平台,开通了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宽带、通视频的目标。据介绍,去年,惠城区以惠民为出发点,加快“数字惠城”建设步伐,加快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提升了电子政务建设水平。

114政务热线接通率99.5%

去年7月,惠城区人民政府网站完成改版,强化了市民参与、知情、监督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了便民服务的广度和透明度,提升了网上政府形象。据介绍,在这次改版中,增加了经济频道、旅游频道、三农频道、百姓频道、历史频道等5个子频道,开通了“百件实事网上办”专栏,升级了群众来信系统。去年在惠城区人民政府网站上共发布新闻信息5675篇,网站访问量大增,最高达到19056次/天,其中历史频道访问量已突破2万人次。10月开通了114政务热线,截至目前共接通市民电话咨询2万余次,接通率为99.5%,88%的客户表示满意。

另外,为了让社会各界参与了解该区政务网站建设,去年12月,惠城区举办了第二届政务网站评估活动。对该区各镇(街道)和区直机关的84个政务网站进行集中评估。分别评出10个优秀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公众网站和15个优秀区直机关公众网站。

251个村(社区)建立网站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全区实现了所有的行政村通宽带、通视频的目标,百村(社区)上网工程应用成效非常明显。据了解,全区251个村(社区)建立了网站,农民可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农业电子商务活动,实时发布农产品信息,还可指导农民利用网络进行交易,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举例来说,惠环街道办事处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沟通便捷的优势,所有的优势产业和农产品信息通过网络对外发布;横沥镇结合科技兴农战略,把土桥村作为信息化建设示范点,通过试点先行带动的方式,使信息化应用技术在农村得到逐步推广,横沥梅菜、大岚春甜桔、大岚蜜柚、周公堂茄子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宣传,拓宽了销路。

  全面应用农村(社区)事务管理系统

据介绍,目前,惠城区所有的村和社区已完成数据录入工作,开始正式应用农村(社区)事务管理系统。为了让大家熟悉了解和加快该系统的应用,该区还举办了多期农村(社区)事务管理系统应用技术培训班,使各镇(街道)的基层信息员掌握农村(社区)事务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培训完后,各镇(街道)积极利用系统发布各种农产品供求信息和社区服务信息。该区还在东湖社区、荷兰水乡建立了社区信息化示范点,并在东湖社区建立了家庭信息化体验中心,雍逸园、江畔花园、金宝山庄、云山花园等大型社区已开始使用“社管通”信息综合发布系统,满足了6万多户居民的使用需要。推行“惠民邮箱”这一“利民、惠民、便民”的惠州首家免费咨询服务家庭信息化业务,11月开通了“健康快车”业务。

另外,该区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应用广泛,区教育局和中国移动惠城分公司合作,推动“校讯通”在该区中小学校应用,提供家校短信互动、教育信息综合管理、考勤管理、教育移动办公、网站服务、应急电话、电子留言7大服务功能,目前该区190多所学校中,9万名学生家长开通了“校讯通”业务,开通率达到65%。

  搭建网络平台提供农产品产供销咨询

今年,惠城区将全面推动数字惠城建设,重点推进百村(社区)上网工程和农村(社区)事务管理系统应用。加大培训工作力度,采取上门和集中培训方式,加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应用系统、网络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农村和社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充分利用各村(社区)网络平台,做好网上农村(社区)事务公开工作。今年将在各镇(街道)选定3至5个村(社区)作为农村(社区)事务网上公开的试点单位,然后在全区所有的村(社区)推广实施;以横沥镇梅菜、汝湖镇甜玉米等特色农产品为切入点,搭建网络信息化宣传平台,利用该平台和农村信息,发布农产品种植气象信息、耕种科教信息以及提供产供销咨询,利用信息化打造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平台。

另外,该区将依托“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国照明电器品牌基地”这两块金字招牌,进一步提升惠城区电子信息产业和照明产业链的价值,增强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的集约化水平,打造城市区域品牌,做大做强惠城区电子信息产业。

本报记者范海波 通讯员麦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