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领跑信息化
来源:中国法院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记北京法院系统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刘建
作者: 谢伟勇    

    从1997年到2008年,刘建已经在北京市大兴区法院工作了整整十一年。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十一年的拼搏、辛勤和汗水已经将昔日的毛头小伙打造成北京法院系统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在他身上,“爱岗敬业”四个字得到了充分的诠释,那是一种对业务无限深沉的挚爱、对岗位发自内心的敬意。如果将这十一年的时间分为四个季节,那在法院的第一季,就是积累和磨炼的冬天,第二季,是播种和新生的春天,第三季是成熟和奋发的夏天,第四季则堪称辛勤和收获的秋天。
  第一季,审判岗位上的积累和磨炼

  1997年6月,刘建进入大兴法院工作,当时被分配到大兴法院榆垡法庭担任书记员。年轻的刘建机灵勤奋,学习能力强,很快就熟悉了相关的审判业务,在书记员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工作前刘建的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应用,在工作期间又自学了计算机网络编程专业。对于电脑,刘建有一种近乎狂热的爱好,用他自己的话说,“电脑是我惟一的爱好”。当时法院的电脑很少,缺少电脑方面的人才,每次法院购置电脑或是同事购买电脑,刘建总是自告奋勇的参与选购,亲自组装。“买电脑,修电脑,找刘建”,法院的领导和同事,只要想到电脑,就自然而然的会联想到刘建。

  在法庭工作的三年多时间里,正是法院开始实施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的时间,案件信息开始通过电脑进行管理。当时掌握电脑知识的干警还非常少,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对刚刚接触电脑的审判人员来说是一种负担,但对于刘建而言则是轻车熟路。刘建开始思考电脑知识对审判工作的帮助和意义。在推进法院工作信息化过程中,刘建深刻体会到了在法庭担任书记员的三年工作经验的意义。法院信息化是针对法院工作进行的,应当适应并有利于法院审判工作,在信息化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刘建都能设身处地的为方便审判人员工作着想,这样就能起到“量体裁衣”的效果。刘建当时从事书记员工作,能很全面的了解审判人员的工作特点和心理习惯,而且刘建熟悉审判业务,和审判人员的沟通非常方便,这对以后刘建从事信息化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季,从法庭到微机房——播种和新生

  2000年的时候,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刚刚开始起步。大兴法院决定从干警队伍中选拔一名电脑专业知识扎实的同志充实法院信息化建设力量。这个时候,电脑这个词汇在法院已经和刘建联系在一起了,院里的领导和干警几乎同时想到了刘建。领导正担心刘建会不会不同意从事信息化工作,因为在法院,当时大部分干警还是觉得审判一线工作才是主流业务。但这时刘建主动向领导请缨,要求调到法院信息技术室从事信息化工作。刘建认为,无论是从事书记员工作还是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都是为法院审判事业服务。书记员的工作,其他法院干警也能干,但信息化工作,则是自己的优势所在,能更好的为法院事业服务。就这样,刘建被顺理成章的调到法院信息技术室担任网络管理员职务。

  让刘建做网络管理员可真是体现了“人岗相宜、人尽其才”。对一个电脑爱好者来说,从法庭到微机房,刘建迎来人生的春天。以前在法庭工作时业余爱好成为了刘建现在的正式工作,刘建开始拼命地工作,他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永远不会觉得累。”信息技术室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刘建是其中惟一的公务员和党员,他勇挑重担,任劳任怨,主动承担了整个信息技术室22项工作中的14项工作,包揽了各项重活累活。由于法院审判一线工作的压力不断加大,为了不影响审判工作,他在正常上班时间主要进行日常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所有维护、检修和施工都放在下班后完成,所以加班便成了家常便饭。夜深人静时,在法院大楼里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在法院经费紧张时期,为了节省经费,他自己甚至带着爱人去法庭进行穿线施工。在信息化工作中,他努力学习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积极参加市高院组织的各项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业务水平,认真学习和执行高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确保了大兴法院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季,和法院信息化一起奋发图强蓬勃发展

  “大兴法院是一个郊区法院,但我要将她做成全北京信息化最好的法院。”刘建坦言,自己拼命做信息化工作,就是有一股争第一的信念。刘建的工作得到了院党组的认可,市高院和大兴法院党组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院上下都形成了“科技强院”的共识。刘建积极参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信息化对审判业务的帮助有了实实在在体现,再加上刘建的大力宣传,与审判干警的及时沟通,信息化切实促进了司法审判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广大干警的理解和支持。

  为保障大兴法院网络安全运行和信息数据安全,刘建先后起草并报院党组审核通过了《大兴法院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定》、《大兴法院计算机网络保密办法》、《大兴法院庭审光盘刻录系统管理规定》、《大兴法院诉讼文书与办公文件印制系统管理规定》等10余个重要规章制度,这些制度都得到了落实并纳入到评审考核中,保证了整个信息化系统稳定、安全的运行。

  2004-2005年,大兴法院以新建成审判办公大楼为契机,投资215万元,建成了225平米的计算机中心机房,规划和整合了已有的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为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刘建终于有了广阔的施展空间。2006-2007年,作为市高院信息化建设二期试点单位,刘建积极配合市高院建设了我院的高清庭审视频平台、庭审光盘刻录系统升级、数字法庭、数字智能庭审软件、信息化安全管理平台、派出法庭至法院高清庭审视频上传、远程立案系统升级等系统和工程,大兴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蓬勃发展。

  刘建认真围绕《北京市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纲要》进行本院的信息化工作,严格落实高院信息化建设“五项原则”。今年,为保证高院“平安奥运行动”安全完成,他严格落实高院的“红线制度”,进一步强调原有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加快信息化安全平台的实际应用,实现了信息化安全系统真正无死角,确保了信息网络的安全。对整体网络进行升级改造,对所有信息化系统进行排查,严格做到两网物理隔离,实现每点每线有路由,每点每线有记录,使网络线路故障排除时间不超过五分钟。截至目前,大兴法院从未发生任何网络信息安全事件。

  第四季,信息化道路上的领头羊,收获光荣与梦想

  在北京高院二期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十大项目中,大兴法院是数字法庭、庭审刻录二期、城域网安全体系建设、高清庭审视频平台、远程立案升级、人民法庭庭审视频这六个项目的独立试点单位。在工程开始后,多家公司施工均同时进行。为保证不影响审判工作,所有工作均放在夜间实施。由于大兴法院只有刘建一人负责配合工作,所以施工公司可能会休息,但刘建不能休息。他最长一次加班为连续5天5夜,平均每天睡觉不到2小时。正是由于他的出色工作,工程进行的非常顺利。经过将近九个月的施工,工程顺利地通过了验收,大兴法院完成了高院交给的信息化二期工程试点任务。

  大兴法院信息化建设成绩斐然,引起了北京市高院的重视,大兴法院成为北京市法院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样板。考虑到大兴法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出的成绩,2007 年9月18日, “北京市法院信息化建设成果展示会”在大兴法院召开。这是北京市法院信息化建设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高院党组全体领导、高院所有庭处室领导、全市法院院长和主管信息化的副院长均参加会议。大兴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得到与会领导的一致肯定,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市高院向大兴法院寄来了感谢信,并专门向刘建同志表示了感谢。

  2008年6月,大兴法院再次荣幸成为了高院三期信息系统(法院新审判信息系统)的试点单位。在三期工程实施前期,刘建同志积极配合高院技术处对审判工作流程和需求进行调研。三期信息系统试运行过程中,他更加努力工作,除正确、高效地处理日常问题外,还积极与高院和相关技术公司联系,切实解决三期系统的一些问题。他注重调动各业务庭室的积极性,深入业务庭室征集宝贵的意见和合理的需求,结合日常工作总结、归纳系统漏洞,及时向高院反馈,促进了问题的及时解决和系统的不断完善。为了解决法院计算机老化导致三期软件运行较慢的难题,他积极向院领导反映情况,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法院更换了102台计算机,保证了三期系统的运行正常。为了不影响法院的审判工作,组装这102台电脑的工作全部放在了晚上。为了确保大兴法院信息化领先地位,刘建加班加点,两年没休过工龄假,而且总是加班到深夜。

  刘建思想进步,热爱本职,忠心职守,积极钻研,开拓创新。他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首肯,先后荣获过个人三等功和先进、优秀多次。回首自己在法院信息化上的奋斗历程,刘建希望大兴法院能在北京法院信息化评比中获得先进称号,那将是对他在信息化领域所有辛勤和努力的最大回报。我们相信,凭着刘建的勇气和信仰,大兴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将迈入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