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昆
“预算不是秘密,应该挂在网上向社会公开!”“代表看预算,不能老提‘看不懂!’”“人大代表应该把大多数时间用来研究‘钱’!”这两天,预算草案讨论持续成为广东各代表团讨论热点(2月16日《广州日报》)。
每到全国和地方两会,政府预算便成为了人大代表与媒体公众关注的重点。近年的两会,政府预算公开开始成为人大代表与媒体公众提及的话题。从最初的人大代表“没得看”,到人大代表抱怨“看不懂”,再到人大代表要求政府预算网上公开,无疑是一种进步。
审计署前审计长李金华也曾说,国家的财政资金主要是纳税人通过税收的形式向国家提供的,政府用这些钱,怎么花?为什么这么花?必须向纳税人有一个交待,唯一的办法就是公开透明。然而,我国有关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每次开人大会议均作为机密材料,在开会前才发给人大代表,会议结束后很快又收回。代表很难深入了解,广大的纳税人更无从知晓其中内容,很难真正对它进行有效监督。这无疑给财政滥用留下了隐患。
政府预算公开之所以应该向公众公开,不仅是政府对于纳税人的义务,能提高纳税人的积极性;也是民主政府的必然要求,能保证预算分配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更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去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实施。政府预算应该是政府信息公开中最重要内容。可以说,没有政府预算公开就不会有真正的政府信息公开。然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虽然已经实施,但各地政府信息公开的步伐却依然举步维艰。对于政府预算公开,从中央到地方更是少有松动。
2008年的诸多官场事件表明,政府信息若不能进一步公开,官民矛盾可能进一步激化,民众对官员的不信任可能进一步扩大。就此而言,政府预算公开可谓迫在眉睫。我们要看到,政府预算一旦公开,预算监督的主体就不再限于人大和政府部门,而是扩大到全社会。倘若亿万双眼睛都盯着政府如何花钱,将违法违规行为都予以曝光,无疑会对政府形成强大的约束力,从而有效地减少财政资金的分配不公和腐败,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不得不说,对于如何管好政府的“钱袋子”,广东的探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早在2003年1月,广东省政府向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长达605页的预算表,囊括了102个部门年度预算,支出的每一个专项都列得清清楚楚,详细到每个具体项目。现在,广东首创的“预算大本子”已经在全国不少省份落地开花。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政府预算审查方面广东仍然很大改进的空间。譬如,此次两会就要代表提出“200亿的部门预算支出做了厚厚一本预算,12000亿的一般预算支出却只有14页纸的预算(说明)”。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政府信息公开进展不理想的情势下,广东仍可走在前列,不妨以政府预算网上公开为契机,再次迈开破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