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警察用什么武器来追捕罪犯?人们一定会想到枪。随着金盾工程实施的深化,信息化手段已经逐步成为警察赖以工作的更有力武器。 2005年7月的一天晚上,在芜湖神山口商业门店附近,两名男青年趁着夜色的掩盖,意欲撬门行窃,正当动手之际,警察突然出现,两名疑犯束手就擒。原来,辖区派出所民警使用视频监控系统在网上巡逻时,发现了两人形迹可疑,便操作摄像头跟踪监视,当发现两人开始撬门时,立即通知街面巡逻民警前往现场,一举将两名嫌疑人抓获。 这样的案例在芜湖已经不是新鲜事。在日前举办的全国公安工作信息化应用芜湖现场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公安系统的负责人领略了信息化给芜湖公安局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芜湖公安局,有这样一句口号:“不懂计算机的领导将会失去指挥权,不会计算机的民警将会失去工作岗位”。 芜湖公安局长陈文明说:“我们的警察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没有电脑、上不了网就没有办法办案。芜湖民警现在最怕的事情就是停电。”事实上,不仅是芜湖,整个公安系统的警务工作机制都在信息化的武装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只不过作为公安信息化应用的典范,芜湖的步伐更快一些。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公安工作中广泛应用,使原来需要几天、几十天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几分钟就完成了;原来需要四处奔波,动用大量警力才能办成的事,现在坐在办公室,打开电脑就能办到。 而这些,都源于金盾工程的实施。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表示,金盾工程将以立足基层、贴近实战、强化应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金盾工程’建到每个民警的办公桌上”。随着综合应用平台和各类应用系统的建成和完善,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应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的数据急剧增长。信息的规模效应得以发挥,对治安管理和侦察破案的支持度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警务成本,使民警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越来越多的民警从被动用系统到愿意用系统,直至自觉用系统,信息化在公安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据统计,2004年以来,安徽省公安机关利用网上信息破案2.07万余起,占全省破案总数的23%。 公安信息化是一场警务革命 随着金盾工程的深化,信息化手段在公安系统的应用已经不是一些简单的信息录入,而是正在逐渐渗入到核心业务当中。事实上,公安信息化带来的是一场深刻的警务革命,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和机制上的创新。张新枫副部长认为,信息化应用决不是简单地把手工作业照搬到计算机上,也不是开发几个程序、建立几个数据库,而是要把信息化建设与警务机制改革相结合。通过信息化应用加强创新,建立在当前社会条件下“管用实用”的警务工作新机制,使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能够适应新时期公安机关的需要。 在这方面,芜湖市公安局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芜湖市公安局把建立信息应用工作机制与建立现代警务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了警务机制。在实有人口管理方面,芜湖市公安局从2003年就开始实行派出所社区民警入户调查制度,配套开发应用了实有人口管理系统,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通过人、地信息的有机结合,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这就是网上实有人口管理和传统户籍管理相结合的新的工作机制。新的工作机制创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人口管理的工作方法,解决了“人户分离”等长期困扰公安机关的人口管理问题。 芜湖公安信息化是依托公安信息网络,在执法办案、派出所基础工作、业务办公等各个公安工作领域以流程化信息采集为主线,关联相关业务信息数据,构建集中式中心数据库,设计开发面向各类警务工作的应用平台。把所有公安信息应用整合为一个整体,建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融合、互联互通、具有协同工作特点的警务综合信息系统。然后,在全市所有基层所队、业务部门和全体民警中普及、深化信息系统的应用,最终使得信息化手段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防范控制、治安管理、服务社会、队伍建设等各项警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了警务工作机制。 例如,信息化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追逃工作机制,从以前的“追逃小组满天飞”变为现在的“坐在本地抓全国的逃犯”,不仅弄清了全国在逃人员的底数,抓获了一大批在逃人员,而且建立了一个追逃工作的长效机制。在应用过程中,民警们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都很愿意使用系统。民警们的不断维护使得在逃人员信息上网率和数据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也扩大了信息化应用范围、提高了信息化应用水平。更重要的是,网上追逃激发了民警们使用信息系统的热情,从长远看,这种在思想认识上取得的收获更为珍贵,影响也更为深远。只有融入到公安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公安信息化应用才会释放出巨大能量,显示强大的生命力。 在推广芜湖经验的全国公安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上,张新枫副部长明确指出,各级公安机关应坚持把公安信息化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把信息化应用作为增强公安战斗力的必由之路,紧贴实战需求,不断扩大公安信息化应用的领域和范围,创新警务工作机制,提高公安机关战斗力。 深化应用,节约“闹革命” 在这种背景下,不难看出,深化应用将成为近几年公安信息化的主旋律。 应用一直是发展公安信息化的重点。据张新枫副部长介绍,公安信息化一直秉承“边建设、边开发、边应用”的原则,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开展应用系统的建设。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全国公安信息网络已基本建成。一级网和二级网全面开通运行,网络带宽等技术指标全面达到“金盾工程”建设要求;三级网覆盖率达到98%;全国基层所队接入率达到了79%,每3名民警拥有1台联网计算机,超过了当初金盾工程确定的任务指标。 在应用系统建设上,部、省、市三级公安信息中心的应用系统运行平台已经基本建立,为各类信息应用提供了保障;以人口信息系统为龙头的应用系统取得了阶段性建设成果;不少地方还根据本地需求,自行开发建设了一些实用性很强的应用系统。目前,全国公安信息应用的种类有上百个,应用系统总数上千个,网站总数超过1.4万个,基本涵盖了公安主要业务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应用资源。 随着信息化应用在深度、广度上的拓展,公安信息化也将面临挑战。在安徽芜湖镜湖派出所,面对公安部领导,民警表示最希望上级给的资源就是“统一建设标准,利用整体资源。” 目前的建设情况之下,如何整合全国信息系统资源、充分发挥信息的价值、挖掘信息的潜能,将是下一步公安信息化应用建设的关键。 资金是公安信息化的另一个瓶颈。 “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扬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近年来发展公安信息化应用的主要原则之一。芜湖是“节约闹革命”的典型,这也是推广芜湖经验的原因之一。公安部部长周永康在全国公安信息化应用推广芜湖现场会前做出重要批示:“推广芜湖经验很好,要探索一条花钱少、用得好的办法,加速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的进程。”芜湖市地处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很高,公安经费并不充裕,但是芜湖市始终坚持“效益启动、低成本、标准化、突出应用、持续发展、坚持渐进、风险共担”等七项原则建设信息化,并取得了成效。 在项目管理上,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那些本地公安工作急需、短期内能取得明显效益的应用项目,集中力量突破,然后带动和促进其他项目建设;在硬件配置上,坚持适用原则,采取分期付款的租赁方式为基层配备足够的电脑,或自己动手装配、维修;在网络建设上,采取租用方式建设了覆盖全市各警务单位的计算机网络,并利用公共电信资源开通了视频监控和IP电话;在软件开发上,采取合作共建,或以租代建,一方面尽可能压缩项目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培养锻炼自己的技术队伍;在应用机制上,建立了包括《警务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等多项工作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各类信息采集的完整、准确。 由此,公安信息化形成了“不以系统硬件档次论英雄,而以实战应用效果定成败”的评价体系,公安部领导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在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的同时,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开动脑筋,多快好省地开展建设。一是灵活采取多种建设方式,避免集中投入带来的资金压力;二是科学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金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