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三峡打造水上智能高速路
来源:中国水运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张涛 刘敏       
 
      “现在报闸很方便,在船上一键就搞定喽!”2月20日,一位长江船员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船过三峡使用GPS报闸的方法。“远距离服务、全信息开放、高效率通航”的三峡通航新模式运行越来越顺畅,长江船舶越来越多地享受到方便快捷的过闸和助航服务。回首三峡通航管理进步之路,数字化、阳光化、智能化成为其中的关键词。

 破解通航管理难题

     2003年6月16日,世界上总水头最高、连续级数最多的三峡船闸试通航。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以下简称三峡局)优化程序,实行同步移泊,总结罗静排档法,推行一闸室待闸、两坝联合无缝调度,三峡船闸日运行闸次数由最初的16-17个提高到了28-30个,最多达到32个,但待闸时间长,过闸排序人为因素多,船方依然有抱怨。

     如何让三峡河段安全畅通、让船闸利用率更高,让船知闸的状况、闸也知船的行止,让船舶报闸自动化?三峡通航管理者深思破解之途。

    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实现船岸对话!三峡局瞄准世界一流的信息技术,在其“十一五规划”中确立了运用数字助航系统的设想,并将突破口定在GPS定位综合应用系统上。

    2003年底,三峡局开始走访调研船公司,进行需求分析和方案可行性设计与审查,2004年初,长江三峡水上GPS定位综合应用系统开工。与此同时,三峡局办公门户系统、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通航调度系统工程(TSS)作为它的基础工程与配套工程同步紧张进行。GPS船载终端首先被配置到三峡局工作船艇上,再为客渡船免费安装,并接受社会船舶入网,实现安全实时监管。

    2005年初,GPS系统接受船方过闸申报、自动编排调度计划、自动生成排档图及各种报表、调度计划在三峡局门户网站公开这4项工作逐步实现。过闸申报转为24小时全天接受,各工程有序推进,最初的设想一步步地清晰完整起来。

 VTS让外国专家折服

    2006年9月三峡船闸开始了艰难的抬高一、二闸闸首完建工程,单线运行。为保障通航,国家和原交通部都极为关注,制定措施;三峡局多措并举,成立通航指挥中心,将计划登记权、编制权、执行权严格分开,设置到锚报告线,到锚顺序与过闸计划严格公开,船舶虽待闸时间长却是秩序井然,装有三峡GPS系统的船舶尝到了快速过闸的甜头。

    如何让更多的船舶愿用、爱用三峡GPS系统,让报闸完全在系统内完成,让船舶航行可视可控、即来即走?三峡通航管理者开始更高层次的探索。

    建长江三峡—葛洲坝船舶交管系统,让三峡河段实现阳光智能通航!在原交通部的大力支持下,三峡局提出了利用雷达、CCTV、VHF、GPS、计算机等技术,集信息采集、处理、控制及服务于一体,让安全监管与即时过闸的调度系统、GPS系统有效融合的计划。

    经过市场调查招标,系统建设与雷达技术领先的德国ATLAS公司中标。对于监管系统中融入调度系统的要求,经验丰富的外国专家也是首次遇到,双方联手开始了破解之路。

    2007年底,国内最大的船舶监管系统——长江三峡—葛洲坝船舶监管系统顺利建成。它以坝河口通航指挥中心为控制中心,以南津关、石牌、乐天溪、凤凰岭等七大雷达站、3个VHF通信基站、1个AIS基站、1个GPS差转台为点形成“七站一中心”的布局,由VTS、CCTV监控、GPS、调度、网络传输、支持保障等六大主要子系统组成。

     该系统结合管理需要和业务特色,通过系统融合、数据接口、交换技术等具备了VTS与CCTV联动、VTS通过GPS信息自动识别、GPS位置和VTS位置信息共享、信息交换平台、GPS第三方公共接口、调度与相关系统的信息共享等具有三峡局特点的功能,外国专家也不禁叹服该系统考虑的周全。

 即时过闸让通航效益最大化

    2008年10月7日,三峡、葛洲坝两坝船舶过闸4小时调度计划首次正式公布,彻底改变了近30年传统申报方式和调度计划编制、发布模式。

    借助长江三峡-葛洲坝船舶监管系统这一平台,申报方式由电话、传真变为通过GPS系统自动接收;申报人由船公司、中介或登记站变为船舶直接操作;申报地点由固定在登记站、政务中心变为船舶航行途中的任何地点;申报时间由每天定时变为全天候随时接收;计划编制由24小时一次变为根据船舶动态适时控制,每4小时发布一次滚动计划;信息沟通由相对封闭变为开放式交流,实现了透明、公开。

    计划申报由船方亲自操作GPS输入,系统自动记录并以船舶进入报告确认线时刻的先后顺序排序,将原来由人工向社会和船方公布船舶排序、过闸计划信息变为通过信息化系统自动适时公开,船方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进行查询和监督。由于无须任何中间环节,基本杜绝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各船公司多年来专为船舶过闸而设在宜昌的办事处已大部分撤离,以往为尽快过闸“八仙过海”的现象也彻底消失,实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阳光通航”。

    通航服务方式的转变,也使船方经济效益达到了最大化,原来平均待闸时间为29.77小时,现为5小时,每吨营运成本原平均为63.12-70.07元,现为60.1-65.70元,降了3.02-4.37元,船方不仅减少了每天待闸消耗3000-5000元,最主要是月增加航次1-2次,减少了靠泊、掉头的油耗,适应和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在目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以高效率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GPS语音导航实现航行全程可视化

    目前,长江流域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期,运输需求潜力巨大,随着三峡水库逐渐蓄水至175米,长江航运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如何应对航运发展需求、借助已建成的交管系统提供更好服务?如何保证危化品迅速过闸,如何让船方在航行中能见到过闸区域的交通流?

    建数字化航道,让船岸联动交流,即时过闸!按照水上动态管理一体化的思路,三峡通航指挥中心将实行实时交通组织与全程安全监控,并提供全面信息服务。据介绍,利用TSS和GPS进行船舶远程申报、动态调度,只是第一步目标,利用VTS和CCTV实现辖区船舶航行全程可视化监控、助航、快速反应,是系统发挥效益的第二步目标。2009年,三峡局将加快建设和开发数字航道建设项目,做好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和应用,完善和优化网络传输,保障船舶即时过闸,争取年内实现GPS助航系统全程语音服务。届时,船行三峡将和在公路上开车一样,哪里有漩涡,哪里要转弯,桥区、码头的准确位置在哪里,船舶都能预先得到语音提示。

    依托数字化,一条更加顺畅、安全阳光智能“水上高速路”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