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温州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9年2月24日在温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温州市市长赵一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是我们应对挑战、克难攻坚、负重前进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国内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种种压力,面对温州自身发展转型的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在中共温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定发展信心,创新发展举措,积极应对并努力化解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24.3亿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500美元;财政总收入339.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0.1亿元,分别增长15.9%和14.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7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469元,分别增长9%和10.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计下降5.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预计分别下降4%和6%;城镇登记失业率2.5%,人口自然增长率7.5%。。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及时部署开展“政企联动、克难攻坚”企业服务年活动和“拓市场、保增长”行动。综合运用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手段,加大对企业的解困和帮扶力度,全年为企业直接减负15.8亿元。安排市级开放型经济扶持资金1.3亿元,鼓励和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4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19亿美元,分别增长14.2%和17.3%。出台加快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银企银项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做好资金保障、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工作,新增人民币贷款588.9亿元。围绕扩大有效投入,强化重点建设推进力度,完成重点建设投资202.5亿元。状元岙港区一期、永强机场航站区扩建、飞云江三桥及接线一期、浙能乐清电厂一期、500千伏温东变等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变电容量367.8万千伏安,温福铁路浙江段、甬台温铁路温州段、绕城高速公路北线、楠溪江引供水和洞头陆域引供水一期等工程加快推进。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和省计划。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3亿元,增长19.5%。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旅游接待人数和总收入分别增长16.1%和16.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3.8%,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

  事关温州发展全局的沿海产业带建设拉开序幕,总体实施规划编制完成,建设用海报批和规划调整有序推进,临港产业基地、沿海快速通道和海涂围垦等工程建设步伐加快。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全面铺开,顺利完成2.4万亩海涂政策处理,推出第一批1760亩产业用地招拍挂。大力实施“创新强工”战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和技术中心33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1家。加强品牌建设,新增中国驰名商标85个,荣获“中国十大品牌之都”称号。加大“转而未供”土地清理力度,全年供地3.2万亩。抓好标准厂房建设,建成标准厂房165万平方米。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大对落后产能的整治力度,关停200多家小制革企业,拆除200多台小锅炉,提前完成29.4万千瓦小火电关停任务。深化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环境污染整治,对9个市级环境严管区实行挂牌督办。启动7个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65家企业通过省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市级安排农业专项资金2.5亿元,增长26.5%。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总产量增加16.3万吨,单产创十年来新高。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29家,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120万亩。开展新一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完成整治村建设612个,新增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村3500个,新解决3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珊溪库区周边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得到加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步伐加快。大力推进“强塘固房”和“515”防洪保安工程,28项重点水利项目完成投资15.7亿元,完成农村危旧房现状调查,对4259户农村住房困难群众实施住房救助。组织实施“共同跨越六大行动”,落实农业开发项目1089个,下山搬迁6486户,低收入农户减少7.4万户。

 (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

  着眼温州大都市区建设,编制实施市县域总体规划,完善各类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突出抓好滨江商务区建设,启动“九纵九横”路网建设工程,总部经济园等重点区块开发步伐加快。制定出台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政策和市区旧村改造政策。龙湾中心区功能逐步提升,瓯海中心区建设全面推开。深化“五个一”民生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温瑞塘河综合整治,清脏拆违治乱工作成效显著,清理沿河垃圾90万吨,拆除涉河违法建筑113万平方米,蒲州横河综合整治、蝉河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示范等工程基本完成。市区东片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新增排污主干管22公里,市区污水处理率达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92%。瓯海大道西段快速路“公跨铁”工程开工建设,市区7条主干道建成通车。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市区安置房年度建设任务超额完成,新开工建设77万平方米,竣工108万平方米,认购5109户,交钥匙5626户;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对象1047户、实物配租207套。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认真总结温州改革开放30年宝贵经验,努力构建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开始启动。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积极筹建村镇银行,组建8家小额贷款公司;建立拟上市企业梯队,做好44家企业辅导培育工作。强化国资监管,积极推进优势国企战略性重组。顺利完成永强机场省属国有股权划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性农业保险深入推进,渔业船东互保全面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实现全覆盖。抓好招商选资工作,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9家;重视引导在外温州人返乡投资,引进内资56.8亿元。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新批境外投资机构43家,中方对外投资额增长25.2%,一批境外工业园区加快建设。口岸开放工作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温州人大会和民企对话世界500强活动。深化区域合作交流,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成效明显。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出台困难群众救助管理办法,实施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和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二轮土地承包以来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全覆盖,实现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6%。制定缓解“看病难”医疗卫生设施建设行动计划,新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家、服务站60家,推进乡镇卫生院转型过渡,中西医院病房大楼、温医附一院迁建和一批县级医院迁建工程进度加快,市二医住院楼建成投用。抓好手足口病防治,完成“问题奶粉”患儿筛查救治任务。制定和完善优先发展教育的政策措施,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实行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制度,改造农村薄弱学校101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权益得到保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正式成立。深化文化大市建设,积极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和历史名人研究,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新建一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综合文化活动室。顺利完成奥运火炬温州传递活动,温籍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1金2银的好成绩。加大计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力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扎实推进“平安温州”建设,大力实施“民安工程”,强化治安乱点整治,“两抢一盗”等侵财性犯罪多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制定出台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出租房消防等管理办法,集中力量整治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组织开展信访百日攻坚活动,化解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和不稳定因素。老龄、慈善、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双拥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七)政府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为抓手,强化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竭力为基层和企业排忧解难,解决了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深化“阳光行动”,开展领导干部蹲点调研、机关中层干部服务基层等活动。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电子监察系统,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工作顺利完成。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阳光政务平台建设得到加强。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理和规范力度,取消、暂停或降低市本级5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积极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强化政府性债务和专项资金管理,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超工期超概算专项检查,大力压缩行政性开支,市级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减少5%。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按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502件、政协提案489件。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沟通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深化惩防体系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反腐倡廉工作成效明显。

  去年,面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全市上下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捐款捐物,援建过渡安置房,精心安排好来温就医、就学、就业人员的援助帮扶,全力参与青川县“一镇两乡”灾后重建,总投资1.6亿元的12个援建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经受了严峻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全市上下和衷共济、克难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市人民和外来建设者,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积极参加温州建设的驻温部队、武警官兵和中央、省驻温单位,向关心支持温州发展的海内外温州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全市经济增速趋缓,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去年全市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预期目标未能完成,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很大。二是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更加凸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能力不强,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加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为紧迫。三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欠发达地区自主发展能力有待提高,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教育、卫生、就业、社保、住房等方面还有不少问题急需解决。四是发展环境亟待改善,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政策处理难度大,环境脏乱差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防灾减灾能力仍需加强。五是政府工作还有不少缺点和不足,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效能有待提高,基层基础工作薄弱,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责任心和执行力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地方和领域的消极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扎实、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今年是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更多更大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我们必须看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内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持续加深。温州的发展正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面临着中小企业停产歇业现象增多、财政增收难度加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等多重压力。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央果断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为我市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拓展产品市场空间带来了重要机遇;外部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为我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动力。我们更要看到,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温州已经拥有较强的经济基础、灵活的体制机制、完善的营销网络和独特的温州人精神,当前我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态势和内在条件并没有改变,推动发展的优质资源和新生力量也在不断成长。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宏观经济发展的长远走势,清醒认识和有效应对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清醒认识和积极捕捉危机中蕴含的机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力开拓,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009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按照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的部署,突出“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工作主线,千方百计谋新招、出实招、施真招,全力以赴抓深化、抓推进、抓落实,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民生持续改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开创温州科学发展新局面。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性指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总额增长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主要约束性指标为: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根据上述目标要求,着重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围绕保增长稳运行,千方百计开拓国内外市场

  拓市场是保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温州率先走出经济困境的优势和希望所在。要坚持企业主体与政府主导相结合,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相结合,苦练内功与加强营销相结合,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增加订单、赢得先机。

  以实施外贸多元化战略为抓手,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充分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资金等政策措施,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力争完成出口总额130亿美元以上。引导企业加强国际营销网络建设,积极参加各种展销活动,切实巩固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中东、俄罗斯、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支持企业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扩大机电、高新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建立健全外贸风险防范处理机制,规范外贸企业经营方式,提高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助标准,帮助企业有效规避出口风险。围绕产业发展需要,支持企业增加先进技术设备、重要能源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加大口岸建设力度,优化通关环境,提高通关效率。

  以温州人营销网络为依托,积极抢占国内市场。支持在外温州人利用已有的市场网络销售温州产品,组织企业、商会和行业协会“抱团”开拓市场,争取两年内在国内重点城市创建100家“温州名品购物中心”,进一步打响温州制造区域品牌。发挥行业龙头企业营销网络优势,吸纳中小企业进入其营销链,实现营销网络资源共享。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和消费结构变化,加快开发适销对路、性价比高的产品,增强市场开拓能力。

  以旅游、商贸为重点,切实搞活本地市场。积极推动旅游资源整合,开工建设雁楠公路,加强雁荡山、楠溪江等重点景区建设,推进江心屿景区整体开发,着力打造“洞头—南麂”海洋旅游度假区和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完善旅游服务网络,创新促销方式,强化整体推介,拓展客源市场,努力建设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优化城乡商贸布局,加强城市商贸圈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积极培育龙湾、瓯海商业次中心,加快改造提升温州商贸城,创建10家示范农贸市场。深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大力推动“家电下乡”。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加快培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体育健身等消费热点。支持和鼓励普通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善和发展消费信贷,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

  (二)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增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

  投资是发展的引擎。要针对温州产业投入和重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的实际,更加积极地对接中央、省扩大投资的政策措施,全力争取重大项目立项、审批和资金支持,努力扩大投资规模,确保今明两年累计完成重点建设投资450亿元以上,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0亿元以上。

  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和杠杆效应,大力实施“六大百亿”工程,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性项目建设,确保完成重点建设投资220亿元。围绕建设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开工建设金温铁路扩能改造、永强机场飞行区扩建、77省道延伸线、诸永高速公路延伸段等工程;加快建设七都大桥、灵昆港区多用途码头、78省道苍南段等工程;建成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绕城高速公路北线、104国道永嘉段改建等工程;全力推进铁路新站场及其配套建设,确保温福铁路、甬台温铁路全线通车;抓好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温州段、104国道西过境改线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完成龙丽温高速公路预可审查。深化电网攻坚,开工建设乐清、温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继续加快一批220千伏、110千伏及中低压网络匹配建设;开工建设浙能乐清电厂二期、苍南电厂一期工程,加强交溪流域水电资源开发,提高电力保障水平。加快实施“515”防洪保安和水资源保障工程,建成洞头陆域引供水工程一期,加快楠溪江引供水工程、珊溪水利枢纽平苍引水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顺溪水利枢纽工程,着力解决区域性缺水问题。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和组织协调。深入开展“破三难、促规范”征地遗留问题专项整治,着力破解留地安置难、土地办证难、供地用地难。加强对已建标准厂房的管理和营运,继续抓好11个市级标准厂房项目建设。积极搭建引资平台,做好重点项目资金平衡和融资对接,争取金融机构资金支持。加强建设环境整治,从严惩治阻挠、破坏工程建设的违法行为。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对30个事关温州发展全局的重大建设项目实行领导挂钩督办,全面落实业主和属地责任制,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按时序和节点强力推进。

  (三)扎实推进沿海产业带建设,大力拓展发展空间

  今年是沿海产业带建设的关键之年,必须强化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实干意识,按照规划政策形成体系、基础设施适度超前、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招商选资取得突破的要求,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年度计划,全面掀起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以落实总体实施规划为龙头,抓紧编制各功能区实施规划,加强产业规划与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做好沿海产业带环境承载力研究,促进产业、城镇和生态融合发展。全力推进沿海快速通道建设,开工建设龙湾至瑞安段,加快乐清、平阳、苍南段前期工作,尽快“连段成线”,使之成为推动沿海产业带整体发展的大动脉。加大海涂围垦力度,积极推进浅滩一期、丁山二期等在建围垦项目,开工建设大渔湾一期、龙湾二期、小门岛西片等围垦工程,完成投资10.1亿元,力争圈围5.5万亩。争取落实一批建设用地和建设用海项目,完成1万亩建设用地和1.2万亩建设用海报批工作。

  按照“一轴六片十二区”发展布局,全面加快各功能区开发建设。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要继续抓好吹泥回填、软基处理和市政设施建设,推出6500亩产业用地招拍挂,促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瓯江口(洞头)区域要加快状元岙、半岛起步区和大小门临港产业基地建设,争取状元岙深水港一期对外开港,积极推进煤基多联产(IGCC)等项目前期工作。乐清临港产业基地要尽快完成港区一期南区吹填造地工程,开工建设2个多用途码头工程,做好港区铁路支线和疏港公路前期工作;瑞安、平阳、苍南等区域都要抓紧推出一批产业用地招拍挂,加快启动建设一批产业化项目。积极探索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发展模式,创新投融资体制,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为各功能区开发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深入实施“创新强工”战略,促进工业结构调整优化。以技术、资本、品牌、营销网络为纽带,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经营方式,着力推动汽摩配、泵阀、服装、鞋业、合成革等十大特色优势行业整合提升,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积极对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加快发展石化、能源、造船、特钢、装备制造等产业。大力培育风电装备、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突出抓好第二代太阳能项目的引进和发展。充分发挥项目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带动作用,力争完成工业性投入310亿元。积极扶持建筑业发展。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一批技术赶超计划项目、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和信息化项目,建设一批面向企业的创新服务平台、专业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建设国家工业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专利成果应用和管理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突出抓好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博士后工作站、留学生创业园、行业协会人才工作站等平台建设。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和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重点培育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加快规划建设温州空港物流基地和瓯海潘桥、瑞安江南、平阳鳌江、苍南浙闽边贸等重点物流园区,提升城市现代物流功能。制定实施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细则,切实推动城市功能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积极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创意产业等新型经济业态。促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实现制造环节和服务环节的专业化、精细化。以温州大学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大力促进工业设计、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产业发展。支持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高速无线通信网络建设,提升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抓好洞头科技研发基地建设的规划研究。

  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严格执行重点行业能耗限额标准,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落实30个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抓好50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改造。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深入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9个市级环境严管区污染整治,继续抓好电镀业入园工作,切实巩固制革、废塑料洗涤、印染等行业污染治理成果。开工建设市区西片污水处理一期、临江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加快各县(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和重点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飞行监测”。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大力倡导生态文明。

  (五)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完善落实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鼓励农民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提高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和组织化程度。深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加强村庄整理和土地复垦,推进农村住房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农村宅基地置换试点。创新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深化责任农技推广制度。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巩固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积极推广“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村信贷风险补偿和融资担保机制,积极探索农房抵押贷款模式,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向农村。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开展农业资源调查,认真做好农业功能区规划。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强化对种粮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的扶持和服务,抓好粮食中心市场和中心库建设,鼓励外地主产区基地粮食返销温州,多渠道保障粮食供给。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做大做强畜产品、蔬菜、茶叶等十大主导产业,鼓励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等新型业态。深入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快改造低质低效农产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增强精深加工和市场开拓能力。加快重点沿海防护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调整渔业结构,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加强标准渔港和渔港经济区建设。抓好防汛防旱、森林防火和动植物防疫工作。

  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农村新社区布局规划,积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道路联网工程建设,完善道路安保设施。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深入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完成550个村庄整治任务。加快“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完成河道整治270公里;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解决2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完成困难群众住房救助4050户。

  深入实施“共同跨越六大行动”。充分发挥欠发达地区特色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坚持科学规划,强化项目支撑,加快建设西部“休闲观光产业带”。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抓好泰顺彭月和文成樟山、巨屿二期等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强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工建设泰顺新58省道至雪溪连接公路和56省道文成县城至西坑段,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采取扶贫小额信贷、劳动力培训、结对帮扶等措施,支持发展特色种养业、来料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促进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完善和落实生态补偿机制,深入推进珊溪库区周边环境整治。加强楠溪江上游生态保护。加大下山脱贫力度,积极推进地质灾害危险区群众异地搬迁,切实抓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完善支教、支医等长效机制,强化欠发达地区科教人才支撑。

  (六)实施大都市区推进战略,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

  深化落实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实施市域总体规划,加快构筑温州大都市区框架。着手规划建设一批提升城市功能的重大项目,切实增强乐清、瑞安副中心城市集聚能力;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同发展,加快瓯江北岸和洞头列岛开发,促进中心城市跨江、面海发展;健全区域协管与共建共享机制,加快推进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调整优化城镇布局,突出抓好重点镇建设,积极培育小城市。

  坚持高品位、高标准规划建设滨江商务区,全面铺开道路、地下管网等市政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总部经济园、杨府山商务中心开发,启动桃花岛片区、洪殿街区改造。深入实施“百巷万户”惠民工程,加快南塘街改建步伐,抓好古城风貌街保护和开发。加强大罗山—三垟湿地生态公园建设和保护。进一步加快龙湾、瓯海中心区建设。落实市区旧村改造政策,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

  围绕建设山水文化宜居名城,集中力量推进城市环境“四大整治”,使城市整体形象有明显改观。一是全力打好温瑞塘河综合整治战役。按照温瑞塘河整治四年计划,加强工业污染源整治和养殖业污染治理,狠抓截污纳管,努力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巩固清脏拆违成果,加大河道打卡清障力度,强化建筑泥浆管理,杜绝垃圾入河。扎实推进小南门河、山前河等6条河道水质改善工程,使水质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二是全力打好市容环境整治战役。建立环境卫生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加大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力度,开展城乡结合部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全面清理卫生死角。改善沿街建筑立面景观,整治户外广告,加强流动摊贩和流浪乞讨人员管理。采取综合措施,推进杨府山片污水、生活垃圾臭源治理。三是全力打好拆违治乱战役。加大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执法检查力度,坚决打击各类违法建设行为,依法拆除各类违法建筑,做到拆违还地、拆违还路、拆违还绿。坚持堵疏结合,抓好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的规划利用。四是全力打好城市交通综合整治战役。围绕构建畅通快捷的城市道路网,打卡口、破瓶颈,着力完善市区东部交通环;按照铁路新站场投用后的集疏运要求,分清轻重缓急,倒排时间进度,加快建设瓯海大道西段快速路、站东路、站西路等一批骨干道路,努力缓解市区西部交通压力。实施城市道路整治工程,抓好破损车行路面、人行干道和隐患桥梁的整修。加强交通组织管理,整治交通违法行为,加大“三小车”、公交车运营和出租车车容车貌治理力度。加强公共停车库、停车泊位等静态交通设施建设,逐步缓解“停车难”。在推进“四大整治”过程中,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有序整合城市形态,巩固集中整治成果。加强数字城市建设,建立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

  (七)深化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扎实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围绕建设民营经济创新之都,大力推动13个改革试点项目的组织实施,务求取得突破。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组建村镇银行2家,新增小额贷款公司5家;吸引各类商业银行来温开设分支机构,鼓励温州银行到市外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地方金融体系。扩大多种形式的直接融资,支持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收购重组上市公司,鼓励股权融资,发展企业短期融资债券业务。深化要素资源市场化改革,积极开展海域使用权置换土地使用权试点,加快建立海涂围垦开发利用新机制。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建立工业用地投资项目合同管理制度,适当调高准入门槛,合理控制工业地价。研究出台政策措施,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鼓励关联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提高规模效益。加大国企整合力度,强化国资绩效管理,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国有经济转型发展。全面落实省定扩权强县改革工作任务,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抓好省、市443项管理事项的下放到位。在柳市、瓯北、龙港、鳌江、塘下等强镇率先开展扩权试点,重点抓好管理体制、财力保障、机构设置等配套改革,提高强镇管理和服务能力。

  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按照“稳定总量、提高水平”的要求,深化招商选资工作。以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瓯江口区域、滨江商务区和各开发区为主要平台,围绕经济转型升级组织重大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的外资项目,积极吸引温商项目回归。利用海外投资新机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境外设立产销机构,收购优质资产,拓展营销网络,开展资源开发,培育我市跨国经营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交流,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以贸易、旅游、港口开发为重点,扩大对台经贸合作交流。加强侨务资源开发和外事交流,支持海外侨团、外地温州商会发展。继续做好对口支援青川县“一镇两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八)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应对就业压力加大的新情况,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防止出现大规模集中裁员现象。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创业政策和服务体系,鼓励支持更多的劳动者自主创业。加强企业职工、下岗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做好就业困难人群、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工作。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完善医疗、工伤等保险制度,确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90%以上,逐步推动新农合保险向居民医疗保险转轨。完善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新增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加强社会救助工作,适时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支持社会慈善事业发展,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加快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多渠道推进拆迁安置,市区新开工建设安置房60万平方米,竣工80万平方米,交钥匙3000户;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20万平方米,启动认购1000套;新建廉租住房3万平方米,新增实物配租200套以上。

  加快卫生医疗事业发展。积极开展卫生强市建设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重大传染病、职业病防控。加强骨干医院建设,建成中西医院病房大楼,加快建设温医附一院迁建、市五医传染病区等工程,启动建设市妇幼保健大楼,做好市急救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县级医院改造提升。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开展骨干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结对帮扶活动,启动基层卫技人员培训工程,推进113家乡镇卫生院用房改造,新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个、服务站60个。支持和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建立有效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维护医患合法权益。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全面落实“六免”计生优质服务,启动跨部门人口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力度,始终保持计生工作的攻坚态势。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前期准备工作。

  扎实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水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进一步改善农村偏远地区教师待遇。多渠道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发展特殊教育。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和学科结构,支持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等高校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扶持30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抓好市职业教育基地、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设的前期工作。发展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支持民办学校做优做强。

  积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眼于人的自觉行为、价值取向、社会风尚、人文精神,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引导各方面力量共同建设健康城市。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继续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两馆一站”建设,开工建设5个县级图书馆或文化馆,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30个。建成温州大剧院。推进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积极申报第三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重视温州历史文化和历史名人研究,深入挖掘东瓯国历史文化。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传承,着力打造“戏曲故里、歌舞之都、书画名城、百工之乡”等区域文化品牌。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启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项目前期工作。

  (九)着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全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深化反“两抢一盗”专项斗争,加强动态视频监控和街面巡防,狠抓治安乱点整治,确保“两抢”案件发案率下降10%。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确保刑事发案率明显下降。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深入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和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加强国家安全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强化基层基础,完善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监管机制。坚持标本兼治,加强道路交通、矿山、危化品和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管理,抓好人员聚集场所、出租房、违章棚屋、“三合一”企业和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事故数量、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零增长”,确保亿元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万车死亡率稳步下降。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深入开展“十小”行业整治,提高公众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的安全保障水平。健全应急工作体制,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

  着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高度关注与经济运行相关的社会稳定问题,防范和化解因民间非法集资、企业逃废债等引发的经济金融风险。加强对企业停产歇业和破产倒闭的预警监测,完善欠薪保障制度,妥善处理劳资纠纷。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和调解机制,集中力量解决一批重点信访问题。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建设,加强和改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发挥其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

  大力支持驻温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积极开展“双拥”工作,切实做好军人退役和转业安置,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加强人防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水平。 

  三、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

  经济发展的困难时期和关键时刻,最能够检验各级政府的工作能力,最需要提高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以“两提高、两降低”效能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优化政府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要深化“政企联动、克难攻坚”企业服务年活动,落实更为有效的帮扶措施,提供更加贴心的政府服务,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进一步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热情。开展企业清费减负专项治理,认真执行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暂停等政策,减轻企业负担50亿元左右。综合运用贴息、担保、风险补偿、考核激励等办法,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加大对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和企业重组的支持力度,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创新审批方式,推动流程再造。加强电子政务建设,逐步构建综合型电子监察系统。

  整合政府资源,增强统筹能力。优化政府战略性资源配置,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财政预算和重大项目安排等方面努力向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倾斜。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深化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强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强化预算外资金和政府性债务管理。整合政府投资公司,加强政府性项目融资平台建设。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分工。调整完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市、区两级城市建设与管理事权,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强化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服务发展大局。

  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着力增强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调查研究、公示听证、合法性审查、实施评价和责任追究等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执法队伍管理。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作用,主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加大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力度,狠抓重大决策部署的督查落实,严肃追究滥用权力和失职渎职行为。

  坚持勤政廉政,提升整体形象。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负责、敢于碰硬,多解决一些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难事,多干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多办一些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继续深化“五个一”民生工程,今年要全力办好整治环境卫生、改善社会治安、强化住房保障等6个方面15件实事。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实行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专项经费及会议、接待、车辆运行经费“零增长”,公务用车购置冻结一年,公用经费压缩5%,出国(境)经费压缩20%。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完善和落实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产权转让和政府采购等制度,加强重点工程反腐保廉机制建设,实行国家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利益冲突回避。强化对重要领域、关键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住温州加快发展的坚定步伐,任何困难都动摇不了温州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展望未来,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温州市委的领导下,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力推进温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