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塑政府CIO职能?
来源:信息方略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者: 尹峻岭 

 传统型政府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之时,政府CIO自身也正在经历角色突破和职能重塑。服务型政府CIO最主要的职能和核心能力是什么?什么才是新型政府CIO应该具备的特质?

  为此,《CIO INSIGHT/信息方略》杂志邀请了长期工作在政府信息化第一线,亲历着政府转变的3位信息主管,他们是:安徽合肥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化推进处处长杨大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区县信息化处副处长蒋力群、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信息中心主任吕明,他们就服务型政府的CIO职能话题,展开讨论。

  面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求、政府职能的变化,电子政务方面有哪些需求上的改变?政府信息中心应该做哪些适应性调整?

  吕明:对服务型政府,我们提倡了快有10年时间,只是每个阶段的提法不一样。开始服务只是停留在表面,把政府职能、日常工作情况放到网上去,进行信息发布;第二阶段用了3年时间,主要解决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从2006年至今是第三阶段,解决网上办公的问题。这三个阶段是我们对服务型政府的理解。

  杨大寨: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政府内部运作和部门重组带来新的要求和内容,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势必要求适应信息时代的制度创新和组织重组,这对政府的要求,不仅仅是将原有服务简单网络化这种运作手段的变化,而且是要重新设计和定位政府职能,重组政府部门,再造其运作流程,创新并整合其服务,从而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且给民众提供全方位的综合的服务。

  目前,政府越来越强调服务,政府职能也在不断跟着变化。因此,现在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实施非常好的时机。对于信息工作者来说,关键是要把握好实施电子政务的实施方法,做好规划,并做好电子政务的基础性项目建设,真正达到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

  蒋力群:服务型政府强化“需求导向”和“由外而内”等理念,也就是从需求出发建设电子政务。如不少单位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确定政府网站的功能定位、设计操作流程、构建业务模式,于是千辛万苦做好的政府网站点击率不高,一查原因是网站内容与市民需求相差甚远。我们所强调的“需求导向”不是政府部门自身的需求,而是政府服务对象的需求,是广大市民、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因此,CIO在考虑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时,应有五个指导理念:需求导向、公共服务、公开透明、便捷互动、节约资源,其中最核心的是需求导向的理念。除此以外,还应有“以外促内”和“持续优化”两个实施理念。

  所谓“以外促内”,是强调要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找问题、找不足,将民众的需求作为政府工作的动员令,推动电子政务不断深化。所谓“持续优化”,是注重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围绕信息共享、流程优化、业务协同、参政议政、监督实施等,不断与时俱进,持续拓展和积累电子政务建设成果,从而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应用的综合成效。

  政府职能的转变带来了部门的需求变化和调整,这时政府信息中心主任应该把握哪些改变,做出哪些调整?

  杨大寨:面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求,政府各委、办、局的职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审批要求定时、定责、公开。政府CIO在做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和建设时,更加强调信息系统的整合化、公开化、流程化。

  吕明:政府服务职能发生变化,作为信息主管,工作内容也要调整。过去政务公开以在网上放多少条信息来衡量。现在已经深入到法律法规、工作实现、工作流程等问题上。行政处罚、非行政性项目全部放到网上,这不是简单的信息发布,而是完整的工作流程。

  群众到政府办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在网上查到每一步的环节,可以跟踪每个环节是否按照法律规定去做,这就解决了过去只有政府说了算,老百姓到政府办事不知道怎么办的矛盾。现在政府规定、法律规定网上都有,而且还给办事人提供一定的申诉渠道和办法,健全了电子政务。

  蒋力群:CIO要“谋定而动”,运用电子政务进行创新,应避免“事倍功半”。许多部门领导对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视,把推进电子政务作为政务创新、提升政府服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这些部门的CIO如鱼得水,做策划出方案、送请示报预算,真是工作有动力、资源有保障。

  一段时间以来,各类信息系统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升级,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但在条强块弱形势下,任何主管部门都可以“强势”,只要上级一道命令,系统就更新了;条线部门一道指示,系统就要更换了。

  要知道电子政务是系统性很强的持续性工程,设计信息系统决不能“就事论事”,不能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是“谋定而动”。做到谋定而动则需要在考虑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前提下,考虑项目规划;在三个层次规划都考虑清楚的基础上,再制定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

  而且,电子政务是创新的优质土壤和有效工具,但电子政务≠创新。电子政务是政府服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要明白电子政务必须有一个持续的创新作用过程——通过信息化优化服务管理模式、优化作业方式,解决传统方式的局限、瓶颈问题,更好地为民服务,实现创新手段、创新过程、创新效果的有机统一。

  如果把注意力只放在是否采用信息技术,而忽视电子政务的优化过程,则信息技术就可能把新增的优势固化了,把原有的缺陷也固化了,这样就会出现边际效应递减、性价比不高等问题。

  服务型政府CIO最需要具备的素质或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有哪些?

  杨大寨:目前,作为政府的CIO要具有很好的协调能力和融合能力。因为,对于现在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需要和方方面面职能部门的人打交道,没有很好的协调力,是没有办法做好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和推进工作的。目前,从十七大对信息化的建设要求来看,强调“两化并举、五化融合”。因此,CIO一定要将电子政务的建设“融合”到政府的经济建设中去,才能更好地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

  吕明:CIO要有时代的信息主管的素质,这种素质是复合性的,同时要有创新意识,要把政府的工作梳理开,要思考问题,要采用科学方法,倡导一种理念。我认为从上到下,组织构架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国务院有信息化办公室(电子政务办公室),但省里没有,市里也没有,在执行过程中就会脱节。

  蒋力群:CIO必须注重“三技并重”。第一技,必须对政务有良好的洞察能力和感悟能力。信息化进入跨部门应用已远不同于单一部门应用,由于政务部门分工、业务特点、政策设计不同等因素,注定是难以出现业务“全才”,因此,CIO需要有对政务不同业务进行梳理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又有创新优化的想象力;

  第二技,必须懂得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所在,对网络、系统、安全等方面的关键点要有清晰的认识,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有较敏感的感受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围绕应用需求,判断信息化深入、普及的趋势和着力点;

  第三技,能正确判别信息技术与传统作业方式的最佳结合点和实施方式,如果一味提倡用信息技术替代传统作业方式,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浪费甚至是误导,CIO应该有顺势而为、纲举目张地推进信息化的策略。

  对于服务型政府CIO的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应该如何看待?

  杨大寨:作为CIO,除了具备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外,CIO要学会管理工作,除了管理好自己的团队,也要管理好信息资源。技术和管理,相辅相成。

  吕明: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变化,这就要求CIO担负起复合型的任务,这种复合型任务既要符合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又要懂计算机专业和信息技术专业,包括采用哪种手段、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软硬件等。

  现在政府CIO队伍人才缺乏,很多是行政主管直接来管。这些人对行政工作熟悉,但对计算机技术不熟。有些单位聘用地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虽然懂技术,但对政府工作不熟悉,也是矛盾。所以要求CIO是复合型人才,能正确把握政府的发展方向,又能把握整个电子政务科学合理地建设、整合资源。

  蒋力群:我同意吕明的观点。政府CIO要既懂技术又懂政务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可以从新的视角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同时,信息化一定要围绕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中心工作和紧迫任务,紧追共同目标,服务大局,高举主流红旗,才能在领导和大家共同关注的视点内,体现出信息化的应用作用,才能汇聚和得到更多的工作资源,才有可能形成有利于电子政务的“大气候”。

  建设服务型政府确实需要信息化人才,我们可以称其为CIO。有人说电子政务领域的信息化人才培育有两种途径:一是政府业务尖子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成为政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另一种是技术骨干通过学习政府业务,成为信息技术和政务的复合型人才。但事实告诉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信息化人才远非这么简单。原因是上述两种途径都不能自然而然地培育出一名成功的CIO。

  诸位认为当前政府CIO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

  杨大寨:从目前电子政务建设来看,强调服务和融合,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一定要做好规划,才能高起点做好系统建设,要将电子政务建设和经济工作建设融合起来,整体考虑;同时电子政务要发挥作用,一定要做好电子政务的推进工作,因此CIO一定要会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

  吕明:如今,国务院设定了电子政务办公室,这是电子政务走上正轨的信号,有利于各级政府进行有效的组织构架设定。我个人认为,一个信息主管的价值与发挥空间,和国家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是分不开的,不能抛开其他因素单独地考虑CIO的个人能力。

  蒋力群:当前,CIO应注重考虑成本、成效、风险三个因素。现在许多单位注重成效,但忽视成本,尤其是忽视风险。通过对电子政务项目的成功、失败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电子政务项目的风险管理较为特殊,除了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的政策等风险因素外,在可控范围内,主要存在着组织、技术、制度三者匹配度的风险,如果其中一个不严密,或三个都严密但之间匹配兼融不够,都会影响成功。

  也就是说,CIO必须关注上述三者自身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只有具备组织(应用架构)、技术(实施架构)、制度(规则架构)的分析、构建和优化能力,使三者自身完整、相互匹配,才能确保该电子政务项目的实施成功。从这个角度讲,一个新型的政府CIO应具备“优化应用架构、规划技术架构、构建规则架构”的特质。

  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CIO近阶段工作的重点是什么?CIO为此该做好哪些准备?

  杨大寨:CIO近阶段工作重点是要做信息公开和信息融合。因为,没有信息公开,就没有服务;没有各业务系统的融合,就不能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蒋力群:在推进电子政务过程中,不断改变和优化的政务行为方式,必然让CIO感受到种种“冲突”。目前电子政务对协同推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协同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用协同的方式才能解决。协同离不开沟通,沟通能够促进协同,加强沟通与协同是优化电子政务发展生态的客观需要。因此,要成为称职的政府CIO,必须提升协同能力。

  沟通的主要任务是趋利避害,协同是决定电子政务成败的重要因素。我们将“协同”区分为协商、协调、协作三个层次(其核心精神协同,即通过沟通形成合力),其中,协商——在于各方达成共同认识;协调——在于各方形成共同计划;协作——在于各方形成共同行动。

  注重培育和激发相关各方的协同精神。在管理、咨询、建设、应用等相关方的沟通中,做到“三讲清”:即讲清战略意图,让大家在同背景下思考,优化工作思路;讲清工作难点,让大家围绕疑惑思考,完善工作对策;讲清实施计划,让大家按计划要求发挥积极性,形成协调的工作节奏。

  吕明:政府CIO现在的任务是帮助政府在整个政务公开、行政行为、网上运行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政府行政行为的可行性、执行力度,包括网上运行机制的建立,信息主管都要参与。比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国家法律法规调整的,每一年都要进行梳理,所以要及时地变更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流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我们玄武区为例,78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内容,涉及流程1038条全部上网了,群众到服务大厅办事,执行人按照哪些程序走,在网上都可以看到,也给所有办事人有投诉的渠道,避免出现违规违法的现象。

  许多国家很早就在政府各个部门设立CIO职务,您认为哪些国家电子政务开展得比较好?

  蒋力群:我觉得新加坡的派驻制值得借鉴。新加坡各个政府部门及法定机构均设有CIO,且都有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派驻的业务人员,其中少量的部门CIO和一半以上法定机构的CIO直接由IDA派驻人员担任。CIO和派驻在各部门的IDA人员,业务上直接向提供服务的部门领导负责,技术上向IDA报告。我国政府部门通常的做法是在一级政府或重要部门设立信息中心,明确信息化工作责任人,人员按照编制和业务进行管理。

  我们将两种机制比较一下,可以发现各有特点:第一,新加坡的做法比较灵活,人员派驻方式可以增强针对性,将人员擅长与业务需求对应起来,同时人力资源具有流动性,可以根据部门的工作进展和项目完成情况,适时调配派驻人员。

  第二,我们的现行做法是,人员相当固定,CIO对本部门政务接触时间比较长,往往业务上比较熟悉或精通。目前,有些地方吸收两者长处,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一种是将CIO岗位拿出来在社会上进行公共招聘,直接将优秀人才投入到CIO岗位上,根据情况确定工作期限;另一种是与相关企业签订合同,由企业选派人员入驻相关部门,帮助部门完成指定项目或指定业务,合同期限和人员要求由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商定。

  上述两种做法,前者占用政府编制,后者不占用政府编制,这两种情况在上海政府部门中已有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