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
来源: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2008年,在朝阳区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区农委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贴近群众、服务发展作为信息化工作的基点,把全社会普遍受益、长期受益作为信息化推进的根本宗旨,把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作为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要求,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不断缩小农村地区和城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数字差距”,在基础设施、电子政务、公众服务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促进了农村城市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信息化工作机制

  发挥区农委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细化分工,落实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将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不断提高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思想认识,明确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加快建设与强化管理相结合、注重政府引导与完善市场机制相结合,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加速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防止重复建设。对信息化的各项工作,统筹安排,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使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圆满完成奥运服务保障任务

  在筹办和举办奥运会、残奥会过程中,区农委和农村地区各单位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了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支撑保障作用。与区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推动农村地区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建设。农村地区共有17家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步构建了覆盖广泛、防范到位、反应灵敏、处置高效的工作机制,在治理街头顽症、处理突发事件、开展便民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坚持整体规划、城乡并举、区域共享,建设完成全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三期工程,20个地区、155个村、139个社区及相关部门均已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依托这一平台,推广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形成了“监督—整治—反馈—核实”的工作机制,初步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做到了城市管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加大科技创安力度,积极统筹规划,在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主要街面、商业繁华区、重点要害部位、治安复杂场所,大力推广电子监控、红外线报警、楼宇对讲等技防设施,扩大了科技防控覆盖面,推动了治安防控工作更加信息化、精细化,构建了全天候、无盲区的社会面防控体系。充分利用现有政府网站、视频监控和应急指挥系统,建立起管理部门(监督部门)、作业机构与市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为城市管理的深入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三、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成效显著。一是信息总量不断增加。认真办好《朝阳农村》、《迎奥运环境工作简报》、《农村城市化工作动态》、《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等四种刊物,全年编刊达328期,重点反映农村城市化建设中的成绩、经验和问题,反映贯彻落实上级决策的情况,反映重大的社会动态和重要的社情民意。丰富的信息数量为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信息公开机制更加完善。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第一平台作用,按规定及时公开有关政策、决策和重大事项。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的责任、审议、评议、反馈、备案等十余项制度,明确公开时间,严格公开程序,丰富公开形式,贴近群众意愿,着力解决公开不及时、不真实、不全面等问题。三是信息公开内容进一步规范。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编制完成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进一步规范信息公开内容。特别是坚持把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深化信息公开的重点内容,加大对“人、财、事、物”四权的公开力度,加大对权力运行的关键部门、关键环节的公开力度,加大对容易产生不正之风、滋生腐败事项的公开力度。全年在朝阳政务内网、外网和北京市农委政务网、现代农业信息网刊登文章(信息)1500多篇(条),实现了常规工作随时公开,重点工作定期公开,政策法规及时公开。四是信息公开平台功能不断拓展。切实加强对农村系统政府网站的建设和管理,注意克服重建设、轻管理,重电子、轻政务,重形式、轻内容等倾向,优化应用结构,提高使用效益。加强政府互联网站的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引导各地区、各单位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不断提高,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更加畅通,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政民互动平台信件办理工作受到好评。将办理工作与推进电子政务、廉政勤政等工作相结合,从组织机构、业务流程、监督保障等方面加以落实。全年受理群众网上投诉、举报、咨询等127件,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主要表现在办理流程更加规范,回复更加及时,回复内容更加详尽、准确,服务更加周到、细致,形成了反应速度快、回复质量好的良好局面,受到了当事人的好评。该项工作增进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联系,为保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打造阳光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动管理服务创新

  信息化业务系统应用工作取得成效。依托农经管理平台,开展农村经济发展风险评估工作,统筹考虑经济景气、通胀压力、能源约束、环境挑战等因素,强化信息预警功能,及时研究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增强应对经济波动和风险的能力。农村经济管理系统(一期)建设完成,并开展了试点工作,加强农村经济动态监测工作,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注重监测资料的开发利用,满足了各级领导对农村经济发展决策信息的需求。促进信息技术在楼宇、小区、家庭中的应用发展,加强住宅小区综合管理,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不断完善智能楼宇、现代小区的信息化功能性标准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促进信息技术在小区节能、安保、物业管理、家政服务,以及现代家居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农村地区家庭电脑普及率和互联网用户普及率不断提高,各类新建小区全部实现宽带接入。

  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配合区信息办,围绕“五个一”的目标,开展农村“数字家园”建设,即接通一条宽带网络,建设一个村级信息服务点,建立一个网站,组织一批信息资源,制定一套信息化工作机制,完善信息惠民服务体系。农村地区“数字家园”总数达到27家,为群众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建成爱农信息驿站5个,远程教育站点18个,并实施了部门联动的“多站合一”建设。在为各站点配备“智能远程教育数字资源库”的同时,还引入了市农科院信息所的“远程双向视频咨询诊断服务系统”,为农业专家和科技人员与农民群众搭建起“面对面”交流的桥梁。针对广大群众的学习要求,组织了名特优蔬菜系列、设施农业系列等各类培训15次,受益人群达到3100多人次。其中崔各庄地区实现了“爱农驿站村村通”,不仅让当地群众充分享受到信息化文明成果,也为当地农村城市化建设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农村地区148个村的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建设顺利完成,使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到了本领,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宣传推广,北京移动农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信息服务效果不断增强。

  信息化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加强对社会各类群体的教育和培训,增加其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增强其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技能。把信息化教育培训列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必学科目,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发挥大学生村官优势,以“电脑课堂”为阵地,广泛开展了面向普通群众的信息化知识与技能普及培训,提高公众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办公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利用区政务办公系统实现了网上处理公文、发布通知、期刊及信息采集、会议管理等通用的行政事务,促进了无纸化办公的进展。组织开展五次信息化培训班,提高了机关干部信息化应用操作水平。完善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管理,建立完备的维护管理规范措施和安全管理体系,增强机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全年未出现网页被篡改、信息泄露、病毒爆发等重大安全事件。

  网络舆情监测工作不断加强。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网上舆情,通过每日网络搜索、重点网站浏览、定期汇总分析,及时掌握网上舆情的最新动向和各种潜在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舆情信息。特别是在高安屯垃圾异味治理工作中,对网民关注的问题不间断地进行跟踪,编发舆情动态168条,掌握了网上舆情的动态变化和阶段性发展,为领导研究对策、解决矛盾提供了参考。

  2009年,区农委将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区域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扩大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全面提升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为行政效率的提高、社会监管的加强、公众监督的实现、群众办事的方便提供全面支持,推动农村城市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供稿单位:朝阳区农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