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优化发展环境 提升综合实力
来源:天津视窗 更新时间:2009-03-08

  简要内容:2008年,晋中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7.8亿元,增长9.3%;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6.1亿元,增长3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37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4776元,增长13.6%。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晋中市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建设一流的政务环境、金融生态环境、法制环境、城乡基础环境、安全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才成长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晋中市市长张璞:优化发展环境 提升综合实力

  近年来,山西晋中市立足独特的资源优势、区位条件,着力争创一流环境,积极打造区域环境品牌,形成投资洼地和发展高地,抢占发展先机。2008年,晋中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7.8亿元,增长9.3%;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6.1亿元,增长3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37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4776元,增长13.6%。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晋中市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建设一流的政务环境、金融生态环境、法制环境、城乡基础环境、安全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才成长环境。通过不懈努力,“洼地效应”逐步显现,晋中市的资源优势和生产力效益更加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

  良好的政务环境是解决当前缺资金、缺人才、缺管理的关键所在。晋中市紧紧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抓住规范、公开和服务三大关键,以建立12345便民服务和宁静生产日“两大制度”、打造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监督“三大平台”、构建市、县、乡、村政务服务“四级网络”为抓手,全力推进政务环境建设,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晋中市出台了《加强自身建设的若干规定》,实行了行政问责制度,行政行为更加规范,行政管理更加科学;建立了电子政务系统,市县政府系统实现网上办公;充分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和移动电话会议平台,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市县两级政务大厅规范运行,一条龙服务机制基本形成。

  依托民间资本活跃、地方金融业态发育良好的优势,晋中市着眼于构建一流的区域金融平台,积极打通融资通道,在建设金融生态环境上进行了有益尝试:一是大力发展区域金融。成立了晋中市商业银行,相继引进浦发银行、兴业银行,进一步活跃了金融市场,为企业发展和群众创业提供了更大的金融支持。二是有效激活民间资本。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政策性担保公司,资本金达2亿多元,发展了一批互保、联保、会员制担保机构,适度缓解了“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问题。全市农信社向272个专业合作社累计发放贷款11亿元,向合作社成员放贷3.8亿元。三是创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出台了《全市金融机构贯彻执行信贷政策效果评估办法》,对市县政府、金融机构均提出明确要求,进行百分制评估。

  通过坚持不懈地培育环境、优化环境,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全民创业相统一的制度体系,晋中市一定能够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亲和力,实现赶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