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海南省琼海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建设中等城市,推动科学发展”这一载体,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大项目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民生建设,着力解决妨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去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7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首次突破50%,实现了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变;地方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4.228亿元,增长47%,是该市10年来增速最快和财政收入最好的一年。
一、理清思路,依托优势,努力发展独具特色产业。琼海市地处海南省东部,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该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加快产业调整与布局,明确科学发展的方向: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坚持以“特色、规模、优势、优质”为导向,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不断壮大热作业,大力发展瓜菜业,优化扩大水果业,引导发展花卉业,突出发展水产业,努力建成多业并举的热带高效农业基地。着力打造特色工业。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原则,发展农副产品、水产品、旅游工艺品等资源加工业。加快推进“海南软件园”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积极引进生物制药、IT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以博鳌为“龙头”,以万泉河为“纽带”,统筹开发滨海、滨河生态和热矿泉等旅游资源,突出会议旅游、温泉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旅游等特点,打响博鳌亚洲论坛、万泉河、红色娘子军、中国温泉之乡和文明生态村五大旅游品牌,精心策划红色文化、蓝色文化和绿色文化旅游,努力构建以旅游业为主体,多类产业竞相发展的“旅游大市场”格局。不断壮大海洋产业。在巩固开发“四沙渔场”的基础上,努力把沿海地区建成集海洋水产种苗、海水养殖、海洋捕涝、海洋生物制药、海产品加工于一体的海洋经济带;加快推进潭门中心渔港建设,努力建成海南东部渔业交易和渔业后勤服务基地,带动海产品加工、冷冻、储藏、运输业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步伐。依托滨海、滨河、温泉等优势,推进新城区建设和发展,形成以博鳌为中心的国际一流会议会展片区,以嘉积为中心的安宁精致宜居城区,以官塘为中心的高品质温泉度假区,以万泉河路中、南段为主轴的滨河带状公园休闲区,带动商贸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
二、落实责任,加大投资,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建设。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琼海市把保增长、促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实行项目“一对一”服务。制定了《2009年琼海市党政领导服务社会投资项目责任表》,将博鳌机场建设等61个项目逐一分解给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每个人抓一个大项目落户建设,采取“一对一”跟踪服务,的方式,抓好项目的落实,完不成落实任务的实行领导问责。二是签定项目责任书。为避免出现大局观念不强、主动性不够、任务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市委市政府与相关单位领导层层签订了项目责任书,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完成期制,提出“项目不上就换人”,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三是加大投资力度。坚决执行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扩大投资拉动效应。滨海大道、官塘大道、东环铁路等项目建设正全速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农田综合整治、自来水厂扩建、万泉河家园、博鳌宝莲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博鳌机场、污水处理厂、博鳌步行街、中信千舟湾等也相继启动。目前,全市在建项目达77个,总投资30亿元。
三、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和完善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琼海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定《琼海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琼海市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合理划分和调整城乡建设综合布局,把农村纳入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范围;实行严格的工业企业准入制度,逐步推行生态补偿机制,着力保护生态环境;逐步建立起“镇指导、村管理、户落实”的村级人口管理机制,整合与发挥人口与资源优势,推动可持续发展。稳步推动文化体制创新。深化文化系统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制度,逐步实现财政拨款由“人头”到项目的转变;理顺管理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推动管理部门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把工作重点转到抓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着力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推行政务公开,推进电子政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项目联审制度,进一步提升项目审批效能;完善项目风险预警机制、防范机制,推进项目建设;建立追究制度,严厉查处办事拖拉、吃拿卡要等行为。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订了《中共琼海市委全委会任用重要干部投票表决试行办法》等十几项配套制度,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用人行为;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突出德、能、勤、绩等综合素质考察;推行市委全委会票决制办法,讨论决定重要领导干部的任命,提高选人用人透明度和公信度;优化机关,充实基层,选准配强一线工作队伍;按照财权和事权统一原则,完善镇财政管理体制,健全财政分配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提高基层财政保障能力,调动镇政府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积极性。
四、加大投入,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投入1.6亿元,完成中小学基建1.05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在全市招考录用中小学教师244名,全面解决了师范类毕业生分配遗留问题,切实增强师资队伍力量。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水平。按中等城市的要求,投入7805万元,加快市中医院新院区和市人民医院外科综合大楼建设;提高镇卫生院员工待遇;继续抓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工作。抓好就业、社会保险工作。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去年来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4083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75人次,城镇实现就业2441人次。加强社保工作,建立起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将低保、五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列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 建立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去年发放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补助共计1850.8万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总投入1.45亿元,对5宗中型病险水库和6宗小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完成80宗农村供水工程,解决农村803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入5115万元,建设通畅工程总里程175公里;新建两所敬老院;筹措资金668万元,改造特困户危房647间,解决333户特困住房困难,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加大经费投入,重点规划和建设3个文明生态片区,新建文明生态村100个,建成农村沼气池4352户,“农村书屋”30个、镇综合文化站11个、村级篮球场22个,充实39个文明生态村的文化设备,实现文明生态村“有阵地、有广播、有电视”的目标。
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