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功能发挥得如何?“三分在建设,七分在管理”。管理不好就会削弱城市功能的发挥,影响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新乡市近年来大力推进城市的“数字化”管理。“数字城管”的运行实施,标志着新乡市城市管理指挥、监督、考核、评价工作全面步入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为新乡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立下“汗马功劳”。
“城管通”——关注城市变化的“千里眼”
1800名城管督察员对新乡市的36个主、次干道和200多个背街小巷进行巡查、监督。任何一点影响市容市貌、市民生活的问题他们都不放过。诸如污水井盖损坏丢失、自来水管泄漏、乱涂写小广告、小街巷垃圾等琐事,发现后很快上报,当即成为政府部门的急事即刻处理。
2月13日上午一上班,记者就随督察员王英出发去巡查。走到饮马口附近网通公司楼前,王英一眼就发现一个健康知识宣传栏的玻璃碎了。只见她用城管通“咔嚓”一拍,然后在城管通的电子屏幕上熟练地写下督察内容,选中责任单位“红旗区”,又点“信息发送”,当天她所督察的第一个问题就这样被快捷地传送到管理监督中心。
“刚开始,我们都用不好,现在操作自如,不用拿笔、本来记录问题,很方便。”王英向记者“秀”出了“城管通”。
“城管通”以手机为原型,具备接打电话、信息提示、图片采集、表单填写、录音上报等10项主要功能,信息可实时传输。督察员发现问题后用“城管通”拍下照片,然后发送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就可解决问题。
起初,每个督察员每天大约发现20个市容市貌问题,现在已经减少到十多个。据统计,自“数字城管”启动以来,市城管监督中心共督察出有关市容、市貌等各类问题近10万件(次),占道经营、垃圾漫溢等现象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治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城管110”——倾听城市声音的“顺风耳”
“把你的问题告诉我,把你的困难告诉我,把你的要求告诉我,把你的建议告诉我。”这是新乡市领导为“城管110”呼叫中心的题词,也是“城管110”信奉的工作原则和业务职能。
“城管110”作为沟通联系市民群众的一个平台,继2007年完成中心机房的改造、服务号码统一后,2008年“数字城管”信息处理系统服务平台与29家城管责任单位的联网也一举调试成功。
“数字城管”信息处理系统的建成和运用,标志着新乡市城市管理指挥、监督、考核、评价工作开始步入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标志着城市管理已经形成了长效机制,走在了全省最前列。
数字化城市管理任务处置工作流程有六个步骤:1.信息收集,信息收集由督察员上报,市民通过城管热线、12345市长热线、市长信箱等方式反映;2.信息收集后由监督中心核实受理并立案;3.监督中心将任务移交指挥中心;4.指挥中心根据问题归属,将任务通知到相关的29个责任单位,相关单位再派遣相关的专业部门进行处理;5.责任单位将处理结果反馈指挥中心;6.指挥中心将处理结果报监督中心,通过监督员现场核实后结案。
对上述每一个步骤,“数字城管”系统会自动核实和整理信息,提供问题处理依据。
任务派遣——“谁家的‘孩子’谁领走”
“如今,问题信息更准确,处理问题更及时。”指挥中心呼叫大厅的负责人甘桂芝边介绍边点击电脑上显示的“任务派遣”。
宏力大道和陵园胡同焚烧树叶这一问题被派遣到牧野区,牧野区及时把自家的“孩子”领走。“你看,问题解决了。”甘桂芝再一查看,一张新拍照片显示,树叶已被清理。
城管工作最怕的就是部门“踢皮球”。如今,数字化城管系统将城市管理区域按照街道、社区等进行划分,维护单位、责任人一目了然,能有效防止因维护区域不明而形成的管理真空和“踢皮球”现象。责任单位若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问题处理好,将对责任单位进行扣分,激励责任单位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
考评结果是对责任单位工作好坏的衡量。市城管监督中心除了坚持一些必须的考评程序外,还以督察工作为主体,加入了多方面的元素,使考评工作更加客观全面。同时,为避免考评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数字城管”应用系统专门开发了一套考评工作软件。该系统的启用,使考评结果更公正公平,考评结果的运用更具权威性,城市管理中的每一个问题都与职能部门一一对应。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推动下,“数字化”城市管理使牧野大地更美了、更靓了。走进新乡,让人赏心悦目:街道宽阔,路面洁净,显示着她的优美;绿树浓荫,花草斗艳,展示着它的风采。不论是大街还是小巷,不论是中心区还是郊区,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新乡市全方位、全天候保持着它的洁净和优美。
如今,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已经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新乡人民已从治理脏乱差升华到更高层次的文明追求!(记者 聂广鹏 本报通讯员 董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