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区信息化工程III”重大项目通过验收
来源:首都之窗 更新时间:2009-03-10

 
         
  3月4日,由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承担的“北京郊区信息化工程III”重大项目通过验收。

  北京市科委2005年9月5日在怀柔区北房镇第一家爱农驿站启动了以爱农信息驿站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助农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工程——“北京郊区信息化工程III”重大项目。项目提出建立以“政府搭台、企业运作、需求导向、科技支撑、农民受益”为目标,以爱农信息驿站为经营、服务场所,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为实施手段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该项目在 “北京农村信息化工程”Ⅰ、Ⅱ期基础上,引入企业运营机制,利用网通在京郊拥有的电信资源以提供电信增值服务为切入点,整合农业企业、农业科研单位等科技资源,通过呼叫中心、手机短信、电子支付等便捷的信息终端,依托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农企和农协,通过建立在乡村的爱农信息驿站,通过建立的1500人的信息员队伍,构建一个集天网(无线通信网)+地网(宽带数据网)+人网(专职信息员)为一体的多功能农村信息化网络,覆盖了13个远郊区县的163个乡镇,1600个行政村,其中累计代收费服务近230万人次,累计实现代收费金额超亿元,其中,受理的代收费服务交易量已达20万多笔/月;爱农卡/爱农店累计服务交易3万笔,累计服务交易额已达1100万元。收集各类需求信息2万条,通过项目资源库、专家院所资源、驿站远程视频诊断系统等多种手段,解决农民需求问题解决农民实际需求70%,使2000多农户直接受益,辐射带动1万多人受益。

  验收会上专家们对农村信息化市场机制探索给予极大肯定,同时指出该项目在京郊13个区县构建了由504个爱农信息驿站,1000个服务网点,以及一支1500名信息员队伍组成的多功能农村信息化网络。在中心站运营平台的支持下,运营了驿站协同业务管理平台、爱农网系统、呼叫中心管理系统、远程教育平台、驿站视频系统、综合代缴费管理系统平台、爱农卡中心平台、农产品配送系统、农产品进销存管理系统,并整合了“爱农远程教育数字资源”管理系统,远程双向视频咨询诊断系统、远程职业技能培训网络管理系统、宽带科普娱乐点播系统,形成了爱农信息驿站科技信息综合网络服务系统。建立了独有的“1234”运营体系。即通过一个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网络;把握农企、农协和农民的需求和企业市场化运营的基本赢利点两个关键;在科研院所、相关行业局、基层科技信息员队伍三大支点的支撑下;形成了“富农信息配送服务”、“助农远程教育服务”、“便农电子支付服务”和“乐农数字文化服务”等四个应用系统。为京郊农民提供从生产到经营,从学习到生活的多功能、全方位、多层次信息化服务。

  “北京郊区信息化工程III”项目的实施,为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的科技服务三农体系探索了可行之路。改变过去由政府有关部门为主体负责信息服务、管理、运营的工作方式,转变为由政府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进入郊区信息化服务领域,充分发挥企业在郊区信息化建设中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新的运营机制;实现由单向片面的“技术灌输式”的信息服务向双向全方位的“需求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是农村信息化真正服务三农的有益探索。

  最后,专家建议应进一步扩大爱农信息驿站覆盖面,力争覆盖到北京市所有行政村。继续利用课题开发的成果,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益。继续提高驿站服务能力和探索有效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