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为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要求的同时,也提供了改善金融监管的有效手段。加快金融监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使金融监管方法现代化,内容标准化,工作流程更加合理,数据更加科学、细致和准确,信息资源能够共享,监管时效得以增强,这样,才能在金融行业快速发展,金融业务日趋复杂的形势下,做好金融监管工作。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更加全面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将逐步扩大,金融监管方式和监管内容必须应对与国际接轨的挑战。加快金融监管的信息化建设,是应对这个挑战的必要的和重要的基础建设。
从更广的意义上说,金融监管的信息化建设,也是推行电子政务的重要措施。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信息时代的电子政务发展,是现代政府管理创新不可或缺的工具。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发展,利用电子政务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行政管理创新,才能逐步形成新型管理模式,增强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行政管理能力。
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而信息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现在已经成为影响银行稳健运行和公众信心的一个关键所在。信息技术在金融银行业广泛应用,它渗透和融合到各类银行业务当中,并且成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动力和支撑。对此,金融监管不能留下空白。实际上,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关注此事。银监会正在制定《电子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及《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在这两个文件的征求意见稿中,包括许多有关技术方面的规范。如技术可靠性,安全性,业务连续性计划,网络管理,基础设施的物理安全,外包管理,甚至还有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资质。可以预期,下一步还会有更多的有关银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法规和指导性意见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