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7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第七届年会上,丽水市荣获“中国城市信息化创新奖”,这是浙江省唯一获此奖项的地级市。奖项的获得无疑是对近年来丽水市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极大肯定。
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保证。作为浙西南欠发达地区的丽水,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却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这不能不让人为之惊叹,也显示了我市建设“数字丽水”的信心与决心。
在丽水,信息化正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进行着完美的融合,具有丽水特色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呼之欲出。借着“信息化翅膀”,丽水正以更大的步伐不断前行。
电子政务实现转型升级
小方是云和一家玩具出口企业的负责人,因为业务的需要他特别想了解丽水的出口退税政策,轻轻点击鼠标进入政府公共网站,他就浏览到了相关信息。同时,工商年检登记、报税、纳税等工作也可在网上完成。而这些都得益于政府部门间电子政务网络的畅通。
2006年底,我市开始升级改造电子政务网络平台,项目总投资375万元,于2007年8月顺利完成改造。通过此项目,我市解决了在电子政务建设初期,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各部门独立建设自己的系统,缺少整体性和统一规划,导致信息孤岛现象大量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网络互联、信息互通、业务互动,保证政务处理的高效开展打下基础。
政府是社会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和应用者,只有政府实现了信息化,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和提高社会资源的运作效率,促进整个社会融入信息时代。无纸化办公已是大势所趋。
2007年3月,我市开始建设全市协同办公系统,目前已完成建设工作,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其办公室内部公文收发和传阅已实现单轨制,是全省第二个实现“四套班子”无纸化办公的地级市。
为加强对各重要应用系统的数据保护,保证出现突发状况后政府数据的安全和各项工作的连续性,我市去年上马建设电子政务灾备中心一期项目,完成丽水市协同办公系统数据、政府门户网站数据的备份,实现县(市、区)和部门数据备份的试点工作。
根据市信息办的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在电子政务方面总投资已超过5000万元。
公共信息化推进共建共享
在市区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先生,这段时间正在写一篇关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论文,但却苦于找不到足够的相关资料。在书店和图书馆能找到的相关资料十分有限,而电子数据库的资料往往又需要付费。最后,是丽水市网络图书馆帮他解决了这一难题。
丽水市网络图书馆于2008年6月18日正式开通,是面向丽水公众的永不闭馆的网上图书馆,海量的数据资源通过网络图书馆这个平台,以免费的形式提供给丽水网络用户。目前,数据库中已拥有各类数据5000万篇以上,网络图书馆信息资源用户点击量已超过200万次、下载数超过112万篇次。通过政府投资、共建共享、区域免费的新型模式,每年可节约图书馆、医院、地方高校等单位资金400万元,为丽水市民直接节约下载费用支出200万以上。
“10顶大盖帽管不了一顶破草帽。”这句话道出了过去城市管理的尴尬。如今,丽水市区数字化城管网络将逐步消除我市城市管理的顽疾和盲区。
首期投资1550万元的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一期工程于2008年6月20日正式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丽水是继杭州之后第二个推行“数字城管”的城市。截至去年底,共受理各类事件报告2万余件,结案率从试运行初期的20%提高到85%,部分长期遗留的重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城管问题发现率和结案率大幅提高,处置时间大大缩短,城市管理能力大为增强。“数字城管”已成为丽水城市的“大管家”,并为我市“六城联创”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信息化打通致富渠道
2009年9月3日上午,在缙云县新建镇大筠村丁晓华家门前的大梧桐树下,一辆大巴静静地停着。大巴里的16台电脑前,挤着20多个农民。他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听着丽水市农业局农业信息中心的网络工程师教他们上网,饶有兴趣地参加“浙江农民信箱网上农博会”。这辆农村信息化专用“大篷车”被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为“流动网吧”。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7月10日浙江省丽水、衢州两市农村信息大篷车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以来,我市农村信息大篷车培训工作已在全市9县(市、区)多次轮训,共组织培训近50批次,培训人员近千人。市信息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大篷车活动,提高了我市农村信息化的覆盖率和到位率,让“百万农民信箱工程”、“浙江科技信箱”、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农技110服务平台等现有一批应用项目落在实处。
九层高台,起于垒土。
农村信息化,农村基础信息设施建设是基础,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市的四大信息基础网络已进一步向偏远农村地区延伸,其中“村村通电话”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覆盖了100%的行政村;在全市182个乡镇100%通宽带的基础上实现了3475个行政村85%以上的通宽带率;市级到各县(市、区)数字电视传输光纤网已铺设完成;各县到重点乡镇光纤传输网络铺设进展顺利;每年新增移动通信基站98%建设地点都在农村地区。
“数字丽水”的梦想并不遥远。根据市政府规划要求:到2010年,(要)基本建成“数字丽水”,城市将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高速、宽带、交互、智能化的信息基础设施遍布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信息高速公路将通向所有工商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文教事业部门和城镇居民家庭,全社会可享受“数字丽水”便捷、广泛的信息服务。
记者 胡兴旺 通讯员 程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