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农村信息化推动“三农”发展,目前在概念、内涵、发展路径、投资手段等诸多方面还都很模糊。而发展农村信息化,最重要的原则是“三头”(网络、信息源、服务)并举,并逐步建立一套鼓励和支持多种投资渠道共进的发展模式
史炜
两个案例
不久前,在广东梅州的一个甜柚基地考察,与基地的老板聊天,他告诉我,他采取的是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即:由他的公司统一负责养植技术、防虫除害和肥料配置。他的公司现在下挂着几十家果农,经营着上千亩柚园。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条政府资助的电脑和宽带,以及县里帮助设计的公司主页。在电脑显示器的上沿,贴着一个字条,写着:农村信息化试点工程。查看主页,公司的基本情况,甜柚品质、优质产品商标等,均有详细的介绍。
客观地讲,这家公司加农户的甜柚生产、销售企业,在我国农村应属于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的企业,国内的许多农村信息化田园,信息服务网,信息下乡工程也都大致如此。但是,在我的理解中,光纤到村、到户、到人其实还仅仅是物理层面的信息工具接入,关键的问题是农民如何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内容获得新的收入和新的增长点。
就梅州的这家甜柚公司来看,我与它的老板做了一个小实验:一起以一个陌生人的方式在网上搜索,我先后输入了“甜柚”、“广东甜柚”、“梅州甜柚”、“梅县甜柚”、“公司、甜柚、梅县”、“甜柚、3元、梅县”、“甜柚、品牌、梅州”等多种方式,均没有搜索到这家企业。由此,我对这位老板说:“要让你的甜柚卖出去,卖个好价钱,光有网页是不行的,你还要有一个畅通的宣传和传播渠道。”我对陪我一起来的电信公司的同志讲:“对于这家公司在信息网与生产、流通的建设上,关键是如何让公司与农户之间的交流使用上信息工具,否则,一旦基地的面积扩大到上万亩,公司的中心枢纽仅靠人跑,手机追问,是赶不上果园里可能出现的问题的。”
之后,我又到北京郊区的顺义农村调研,在一个已经架起了无线全覆盖网络及其它信息化设施非常先进的村子里,我在走户调查时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即便有了ADSL和宽带进村、进户,如果没有适合农民的、随时更新的信息,没有庞大充实的信息源,所谓农村信息化也只能是刚刚起步。
在这个村子里我问一个正在放羊的农民:“您知道农村信息服务是什么吗?”他说:“就是家里有电脑吧?”我问:“您上网吗?”“不用那玩艺儿。”“为什么?”“除了玩游戏,别的都不会,上网跟放羊没关系。”于是,我拿出一部3G手机,对他说:“我这个手机可以看见接电话的人和他正在做什么,如果你赶集的媳妇和你都有这样的手机,你媳妇在集上看到别人卖羊,你想知道人家的羊什么样?啥价钱,不出门,打电话就全看到、听到了!”
“是呀?”
“我告诉你,你媳妇可以用手机把别人卖的羊的情况像看电视似地立马就传到你的手机里,你在这里一边放羊,同时可以知道别人卖的羊的肥瘦、体型、价格、毛色,这样的手机你要吗?”
“要呀,得多少钱呀,这手机太有用啦,我可以不去集上就知道俺们的羊啥时候卖了,或者与收货的联系啦。”
一个事实
我讲这两个亲身经历只想表达几个意思。
关于什么是农村信息化,以及信息化如何推动“三农”的发展,目前在概念、内涵、发展路径、投资手段等诸多方面还都很模糊。特别是在物理网建设和信息网建设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实施规划和手段。
2008年中国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势头很猛,但目标很乱,而且主要是网络设施的建设,缺乏信息内容的建设;主要是县到村的建设,缺乏村到户的建设;主要是封闭的信息资源的建设,缺乏开放式的信息提供建设;主要是政府投资和全额补贴式的建设,缺乏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和市场化的建设。“五个一工程”、“农信通”、“信息田园”等虽然解决了电视、电脑、电话、宽带到村,但仅仅是到了村长的行为范围之内,所谓“五个一”就是:每个村有一台电脑、一个操作员、一条宽带、一间房子、一套制度,但是,电脑一周才开两次,信息多日不更新,农民进不了电脑室,制度仅限于管机房,由此而来,农村信息化在许多地方成为了形象工程。
其实,农村信息化是有很大作为和商机的,自2005年开始,北京、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的农村IPTV(非标准技术和内容定义的IPTV)发展很快,现在已有几百万户,并且均是由中小电信公司和运营商联手开发的。目前,商业模式虽不明确,但如果在内容、传播等方面形成产业化运作,还是有很大商业空间的。
可见,发展农村信息化,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三头”(网络、信息源、服务)并举,并逐步建立一套鼓励和支持多种投资渠道共进的发展模式。